当前位置:

新常态下县级电视对农栏目的创新

郁振潮 王 新

  当下,“新常态”一词已成为国人的热词、高频词。“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速换挡回落,告别高速增长进入到“常态增长”阶段;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伴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增收越来越受到国民经济和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深刻影响。2015年和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相继提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
  农业、农村、农民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是摆在我们广电媒体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鄞州区广播电视台电视对农栏目《农村天地》,始终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关注农民诉求,感知农民冷暖,服务农村发展大局,不断创新对农报道思路,创新报道内容,创新管理体制和传播方式,受到广大农民观众的喜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各地大力推进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电媒体关注的民生发展问题。做好“三农”栏目,加强和改进对农宣传,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核心内容,也是县级广电媒体长盛不衰、永褒活力的主题。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农村天地》栏目在对农节目的采编播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三个融合”的方法,并在打造特色地域电视对农栏目品牌中实现了“四个创新”。
  1、着眼“三个融合”,探索电视对农节目新形态。
  “为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作为鄞州数十万农民的专属栏目,《农村天地》如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媒体、自媒体时代,占据电视对农节目的阵地,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要让这一阵地能结出硕果,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同步“三农”形势变化,做到内涵和外延、发展与变化的有机融合。
  一是与“桥头老三”融合,细化分层服务。新常态下的鄞州农民,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一种是老农民,他们缺少文化,凭经验和“老黄历”从事农业生产;另一种则是新型高素质农民,他们年纪轻、学历高,有冲劲,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在《农村天地》中,我们针对这两类人的不同,在节目设置中进行合理细分。针对年轻的新型高素质农民,我们增设了关于国内外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的内容;针对那些老农民,我们站在他们的需求和接受角度进行考虑,邀请我台方言节目“桥头老三”的主持人参与到对农节目中来,通过“桥头老三”用“老底子”宁波话来介绍新机械、新技术、新品种,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与新媒体融合,拓宽传播渠道。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已是大势所趋,随之而来的是电视对农栏目的有效受众在逐年萎缩。而手机、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让农民接触媒体的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对农栏目及时与新媒体、自媒体融合,加大APP推送力度,才能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栏目与区农林局的农经网合作,将《农村天地》播出的节目及时在农经网上更新,方便那些“触网”农民的收看;同时利用区农林局的“鄞州农业”APP平台,制作一些简短、精细、典型的对农视频,在鄞州农民的微信群中进行推送,以扩大手机端的点击率。此外,我们栏目组还充分利用短信、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改变常见的节目报道形式,让主持人、记者“走”出演播室,在手机端、PC端“深入”农村百姓中实现互动。
  三是与对农活动融合,扩大社会影响。结合鄞州相关镇乡举办的“稻花会”、“渔棉会”、“草垛节”等农事节庆活动,我们栏目组推出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主题采访活动,将栏目与活动有机结合,使得“节目活动化、活动栏目化”。而栏目与农事活动的良性互动,对栏目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推升,同样带来积极作用。在借力农事节庆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善于做好活动的策划。比如  “小飞机治虫”是当前新型农业机械推广的一大热点。在这期节目策划中,我们“人为”地策划了一次“PK”活动,让小飞机和人工进行PK治虫,通过两者间的对比来验证其新机械的节本高效,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立足“四个创新”,打造特色对农栏目新品牌。
  办好对农电视栏目,不仅是满足广大农村电视观众的需要,也是媒体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但要让对农电视节目,真正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就必须不断进行开拓创新,从满足农民需求入手,创新对农节目的策划、内容、形式、包装,使得对农栏目常办常新,真正成为展示当地农村新变化、宣传农业新成就、提供农业新信息、讴歌农民新形象、促进城乡和谐的良好平台。
  一是创新栏目策划。中国电视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从开始时的制作人时代,进入到现在的策划人时代。毫无疑问,经过策划的电视节目能够更加吸引观众,能“搔到观众的痒处”,打在观众的“麻筋”上。换而言之,就是找准受众的心理需求,进行策划,进行创新。无论在农事节庆活动的策划,还是新机械和人工的PK,到处可以看到策划的痕迹。在策划上,我们《农村天地》栏目更注重策划的效果,一如针对农产品卖难中,一方面是优质地产农产品销不出去,烂在山间田头;一方面人们对地产农产品安全信任度不高,导致产供销对接的不畅。2015年,《农村天地》针对杖锡花木种植导致水土流失、横街竹笋销售难、浙贝清洁化生产该何去何从、蔺草企业环境整治等社会关注的问题,策划了一系列跟踪采访活动,通过深入的挖掘素材、分析成因、寻找办法,在促进这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成功探索出农媒联动的新机制。
  二是创新栏目内容。服务百姓,关注农村,是对农电视栏目的宗旨,也是对农电视栏目立足和发展的根本。要想做好电视对农栏目,必须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随时捕捉到观众关注的民生内容。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我们栏目组就邀请权威人士进行解读,及时将党的惠农方针政策传达到农村、农民手中;每年春耕备耕时节,也是农户最为关注农资价格变化的时节,我们节目的内容和农民的目光同步,及时捕捉农资价格风吹草动的变化;近年来我区多次遭遇台风和持续阴雨天气影响,导致农户受灾严重,我们在第一时间将各种农业防范和灾后自救措施传播给农户……也正是因为节目内容和农户实际的生产、生活“同呼吸、共命运”,做到了“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我们的《农村天地》栏目才在农民兄弟中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农村的忠实观众数量持续稳定。
  三是创新栏目形式。农电视栏目要充分发挥示范、引导、教育、服务的作用,就必须在宣传形式上力求出新出彩。在宣传内容上,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新观念、新文化、新思想,展示新变化、新成就、新经验;在表现手法上,要更加注重现场感,通过真实的空间和虚化的空间有机结合,充分拓展对农节目的深度和广度,调动电视受众的视听感受;在内容表现上,要更加注重点滴之间的人文关怀,让真情去感人,特别是在新闻传播“庸俗化”、“娱乐化”的当下,我们对农栏目更应坚守本分,以普通农民、老百姓为主要对象的“受众中心”模式,真正发挥广电媒体的“社会守望者和监督者”的职能。
  四是创新栏目包装。在改革创新的今天,节目包装已成为对农电视栏目吸引农村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节目包装粗糙、可视性差,即使在内容方面精耕细作,也很难吸引受众。因此,在《农村天地》中,我们利用高清摄制编播技术,让画面内容看起来更美,以增强节目的可视性。同时在场景设置、语言运用等方面尽量符合农村大众的口味和接受习惯。特别是在播出时间的设置上,针对农村农民晚饭时间早、就寝时间早的特性,我们将《农村天地》播出时间安排在晚上六点之后,《新闻联播》之前,从而尽量照顾农民的收看时段,以免造成资源浪费。

(作者单位:鄞州区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