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借鉴“真人秀”的形式开展新闻行动的尝试

卢 珊

  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1818在路上》是一档以全景纪录的方式来呈现马路执法者执法过程的新闻类节目,旨在用一个个真实发生在马路上的新鲜故事来倡导文明出行的理念。栏目在发展初期,曾推出过一档真人秀特别节目——全国首创大型交通文明劝导新闻行动《重新学走路》。节目记录了在建德市发起的一次特殊的交通劝导行动:频道的五路主持人通过三天时间全城动员,招募交通志愿者,最终在指定日期的晚高峰期间,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对建德市五个主要路口进行交通文明劝导,让整个市区实现“交通零违法”。五个路口,每个路口都设定了规定招募人群,比如事故受害者、交通违法者、协管员等等,主持人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到并说服这些人群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招募和当天行动的全过程都以真人秀节目的手段进行记录和表现。节目播出后,建德市委市政府、省交管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反响热烈,当地几个“老大难”路口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交警执勤时获得的理解和配合度也得到了提高。另外,杭州、绍兴、桐庐等多地的政府职能部门还主动联系频道,提出合作建议。节目在观众中也引起了热议,片中多位志愿者成为建德当地的“名人”,更多观众在收看完上下两期特别节目后表示意犹未尽。可见,这不仅是一次节目上的成功探索,更是一次新闻行动的创新突破,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报道手段,都可圈可点。
  一、新闻行动推陈出新,个性化切入搅动内容
  (一)常规题材,也能树“标杆”
  破解行路难,作为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关乎民生。然而交通宣教类报道长期以消息类新闻、专题访谈、主题晚会等刻板印象与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之间保持着一段距离,当然也就很难真正达到倡导交通文明的效果。但出行安全作为社会长期存在的热点问题,同时“交通参与者”作为大众拥有的另一重重要身份,这一题材又是主流媒体不得不关注的。因此,如何摆脱交通安全报道乏善可陈的局面,进一步提升传统电视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是一道需要大开脑洞的命题。
  赫胥黎的“观看模型”曾认为,“观看=感觉+选择+理解”。这点在碎片化的新媒体时代尤为突出。内容无个性,观看无感觉,收视自然是问题,所以近两三年来,在国内电视市场上,新鲜的节目元素不断涌现,内容丰富多变,诞生的现象级节目也不胜枚举。然而比较遗憾的是,国内电视市场的绝大部分创新依然大量基于欧美日韩的成功模式,顶多是在部分环节或细节上进行加工和改造,纯粹中国制造的“现象级”几乎没有。而在内容为王的时代,过分依赖于他人,没有自己的独门秘籍,也就意味着随着新媒体生态的演进期,传统电视媒体将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而最终被拍死在沙滩上。这就像一个长跑运动员,哪怕再有潜力,如果永远只做跟跑者,不主动冲击,那么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成为领跑者的能力。
  (二)非常规切入,做内容极致
  一个节目的创新不外乎三个层面: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形态创新。转变理念来研发节目,也就是所谓的解放思想,这一点其实目前多数电视节目制作人都已意识到。但是,最关键的内容创新的确是业内大课题。谁都不想按常理出牌,在新闻行动层面,亦是如此,那么究竟怎样寻找生活中有新意、有变化,又新鲜、又意外的素材,让需求越来越高的观众眼前一亮呢?
  《1818在路上》栏目组打造的特别节目《重新学走路》选择的是“全城交通零违法”这一独特的交通劝导内容,这个与众不同的切入点,有别于常规的交通安全知识宣导或志愿者活动报道等等。走路,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做的事,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车辆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宽,人们却越来越不会正确地走路了。节目将着力点放在主持人如何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公开召集、自愿报名和层层选拔,将各界人士纳入交通文明劝导队伍当中,来共同完成“交通零违法”的终极任务,让大家重新学习好好走路。如此极致的内容设定,广泛搅动了人民群众,把全城的素材资源都囊括了进来,从而让“拒绝交通违法从我做起”的文明出行概念渗透到各个层面。招募过程中,当地党政机关一把手、事故受害人、交通违法者、交警、协管员、老人、孩子等都被动员起来,导演组充分挖掘典型参与者身上的故事,把文明交通的积极面和重要性贯穿到每个生动的个体上。比如一位跳芭蕾舞的姑娘,主持人大帅多次邀请,却多次被拒绝,姑娘始终不愿参与这次行动。为了争取这位姑娘,主持人通过和家人的交谈揭开了尘封的往事:原来,姑娘小时候最亲的大伯就是在斑马线上出车祸过世的,而那之后她再也不敢独自穿马路,对斑马线的阴影十几年都挥之不去。不过通过多次沟通和鼓励,姑娘终于鼓足勇气,决定尝试独自走过斑马线。行动当天,在其他志愿者的劝导下,车辆行人严格遵守交规,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穿着一席白色天鹅舞裙的姑娘平安地穿过斑马线,和亲人拥抱,心中的坎迈过去了,周围的人们也被感动了。
  和这位芭蕾舞姑娘一起被招募来参与这次新闻行动的,还有建德当地党政机关一把手、几乎从未接触过交通法的新叶古村村民、十几年如一日在同一路口志愿执勤的协管员等等,节目中既有交通违法对当事人身心伤害的展现,更通过积极正面的故事让大家体会到每个人在路上的责任。这样的内容设计无疑是对新闻行动的一次成功创新,在舆论引导性和贴近性上都取得了进一步提升。
  二、真人秀亚类型扩展,新闻行动打造新形态
  前一部分中提到,节目创新的第三个层面是形态创新,《重新学走路》大胆借用“真人秀”的摄制方式来呈现新闻行动,它将新闻行动用平民的视角和大众的表达来呈现,贴近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大家都“可能经历的过程”给人一种特殊的体验。这种形态上的创新最大的意义就是将新闻行动推向更深、更广、更年轻态的收视层面。
  (一)真人秀的两大先天优势
  真人秀这种节目类型从2000年前后开始,迅速占领荧屏,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几乎与国外同步,是所有节目形态中“时间差”最短的一个。“电视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其中,真实记录是指真实地记录节目进展的完整过程,所以通常真人秀节目比其它节目形态更贴近现实生活。另一方面,真人秀又是一种真实的戏剧。作为戏剧,它首先是一个大故事,具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发展,从发生、展开、高潮到结果,感觉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以东方卫视《极限挑战》为例,一期节目就像一部剧情完整的故事片,指定任务完成过程中冲突不断,悬念重重。其次,真人秀这种节目形态也有利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参与者可以在足够的时空中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比如湖南卫视的明星真人秀节目《花儿与少年》,几位大明星在自助旅行中不断遇到各种困难,在矛盾中展露出各自的真性情,从而引起了观众收看的兴趣。综合这两方面因素不难看出,真人秀能给人一种特殊的收视体验,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可信度,所以有人说,世界电视人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来探索真实性与戏剧性的完美结合,而真人秀正是其最新成果。
  (二)真人秀的多方向发展
  真人秀节目最早出现在竞技类节目中,并且发展得热火朝天,之后的扩张更出人意料。非竞技类节目也开始采用真人秀制作方式,在美容、婚恋、职场、生活服务、换位体验等方面延伸出了十多种真人秀亚类型,如今,这类节目的数量已多到数不胜数。比如生活服务类节目,当观众看到跟自己一样的普通参与者,经历自己也经历过的事,这样的现身说法很容易就让人产生认同感。那么既然是多方向发展,真人秀的表现方式自然也可以尝试往新闻行动上发展。常态的交通题材节目形式,无非是演播室录制的谈话形式,文艺晚会形式之类,这种单方说教的方式难免与观众隔着一堵墙,《重新学走路》主创团队大胆采用真人秀的拍摄制作方式,真实记录了五路主持人“招兵买马”完成“全程交通零违法”任务的全过程,全程没有脱离正常的社会生活,但完全按照节目自身走向发展,精彩饱满的内容、出人意料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关系,用新闻的视角进行思考,用“综艺五要素”实践操作,呈现出极强的可看性。这样的创新成功地将主流媒体进行新闻行动的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
  三、《重新学走路》三大点,精彩报道秀出主题
  (一)规则贯穿,“秀”的是悬念
  每一档电视真人秀节目,都有一项明确的任务,它是节目的核心所在,决定节目的基本走向。《重新学走路》设置给参与者的指定任务是,全城动员招募志愿者来共同完成交通文明劝导,使得某一固定时间段内“全城交通零违法”。如果说真人秀节目是由任务带动的,那么任务则是由规则构成的。也就是说,规则决定着任务的走向,贯穿节目发展始终,有什么样的规则就会带来什么样的内容。参与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不仅约束了他们的行为,而且还负责制造困难,挑起冲突,产生悬念,从而增加节目的戏剧性。一档合格的真人秀节目,必定是任务的确定性和过程、结果的不确定性的融合。在《重新学走路》中,主创团队在这次特殊的创作中,设置了一系列复杂的规则:动员要在三天内完成;主持人只能凭自己的本事进行招募;每一路主持人都有一类必须招募的人群;每一个路口要有不同的劝导方式……这些规则激发着主持人的行动,敦促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展开招募,最终完成“全城交通零违法”的任务。节目中,由于这些规则的限制,参与者会面临各种选择,对手与对手之间会产生各种冲突,这些都为节目制造了丰富的悬念:有人发动党政机关一把手来当志愿者,却遭遇全部“待定”的尴尬局面,最终一把手们会出现在现场,助她一臂之力吗?有人出马一呼百应,半天就招募到近百位志愿者,但规定路口容量有限,面对老百姓的热情该如何做好“劝退”工作?还有人在招募事故受害者的过程中目睹了众多“惨象”,因为不忍心再次揭开对方伤疤,陷入了深深的纠结……成功、失败、欢笑、泪水,出人意料的发展、丰富的人物关系、各种可能的结局,都成为节目吸引观众的关键要素。
  (二)无死角记录+现场追述,“秀”的是真实
  从拍摄层面上来看,真人秀节目大体采用的是纪录片的拍摄方式,但与一般纪录片最大的不同在于,真人秀节目记录的不是一个自然发生的事件,而是对一个在预先设定的特殊情境下,人造基础上发生的事件全过程的真实记录。然而要在规定时间内,对像“全程交通零违法”这样一个人造事件进行全景立体360度无死角的记录,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重新学走路》的主要参与者是五位主持人,他们在三天招募时间内,始终处于寻找过程中,几乎全程的动态,对跟拍摄像的技术要求很高,加上参与者要不停与其他人物互动、产生联系,所以录制时每一路主持人都配备了两个或以上移动机位,进行多角度记录,以捕捉参与者最真实的语言、行动和情绪变化。而像《爸爸去哪儿》这样的真人秀标杆节目,拍摄团队更是多达100余人,现场40多个机位同时工作,其中移动机位占一半以上,加上gopro和小型航拍器,每期的素材量都超过1000个小时,而最终精剪出的节目仅90分钟。所以可以想象,真人秀节目的录制现场是极其复杂繁琐的,远不如观众想象的那样具有可看性。而除了整个任务过程中电影式的记录,为了给后期剪辑补充更多细节,真人秀节目在录制时还采用了一种电视特有的话语形态——现场追述。现场追述就是节目参与者在事后追述节目中曾经发生的事,根据剪辑需要插叙或倒叙在事件进行当中。这样的讲述会突然跳离事件的时空,有时还有点突兀,有点类似戏曲中的“背供”。(背供是指戏曲演出过程中,人物甲与人物乙进行交流时,人物甲背对人物乙,面向观众说出人物自己的“潜台词”,即“内心独白”或“旁白”。)在真人秀节目中,现场追述不仅实实在在地起到使叙事完整、情节顺畅的作用,还能强调重要细节、解释特殊情况、表达人物情感。所以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对丰富节目的真实感有极大帮助,让观众感觉好像自己就在现场,好像电视机里发生的就是正在进行中的事件。
  (三)精心制作和差异化宣传,“秀”出新的样本
  因为真人秀的多方向发展,使得归于真人秀名下的节目量已构成一个庞大的集合,高产出之下,真人秀节目普遍呈现出镜头越来越短,节奏越来越快,多时空,多线索的流行趋势。《重新学走路》五路参与者,五条线索,三天时间,N个空间。海量的素材经过“二度创造”,最终以上下两集总计100分钟的节目时长与观众见面。而和所有新节目一样,《重新学走路》也需要推广传播,新媒体环境下,当其它节目把第一宣传重心放在新媒体上时,《重新学走路》却“反其道而行”,把宣传的第一步放在了地方传统媒体上。节目录制过程中,通过一路参与者到建德报社和电视台发布招募信息,提前将节目内容公布,一举两得的设计使得当地形成了“未播先火”的浓厚氛围,建德全城都被搅动了起来,相关职能部门和众多当地老百姓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这极好地为此次新闻行动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之后在节目播出前,宣传重点被转移到了新媒体上,通过微信微博平台的轰炸式推送,聚合了更多的观众资源。正是这种差异化的传播手段将《重新学走路》的传播效果推向了一个新的层面,既赢得了老百姓的喜爱,又得到了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鼓励。
  以真人秀方式开展新闻行动的《重新学走路》,从最终播出反响来看,应该说是一次相当成功的创新。这当中有很多值得提取的经验,为电视人探索制作更多新闻行动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

(作者单位: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