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

王 瑛

  在媒介技术和互联网助推下,新媒体近年来加速发展,移动端逐渐替代传统的报纸广电,成为受众了解新闻事件的第一落点。但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绝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而应该在相互融合中,形成此长彼长的态势,推动新闻传播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去年11月,衢州广电传媒集团应势而为,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标志着衢州广电加快媒体融合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成立,正在改变着传统广播电视新闻采制、播出等传统运行模式。半年多来,以媒体技术创新为支撑、丰富多层次内容为基础、全媒体记者队伍培养为根本的“三大实招”,逐步探索着破解媒体融合发展的“密码”。
  一、技术支撑 流程再造
  媒体融合,将过去一次采访单一生产一种形态新闻产品的模式,发展为一次采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平台发布的方式,将新闻事件立体呈现给受众。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先进的技术支撑成为驱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说,在融媒体时代,技术第一次被定义为新闻采编的基础元素,全媒体新闻资源管理、全媒体编辑播发平台建设等都需要全新的互联网技术先行。
  衢州广电在媒体融合初始阶段,就提出“中央厨房”这样一个流程再造模式,旨在整合多部门采编人员,对同一事件派出一个采访小组,通过内容的“一次性采集、共平台生产、多渠道播发”,实现新闻资源的多次增值和传播效益最大化,同时,改变过去同一事件,多频道多记者采访的资源浪费现象。
  为满足“中央厨房”新流程的运作,集团在2015年完成媒资管理系统,实现各频道现有的新闻稿件、视频等资源在同一平台上汇总、播出后共享的初始平台。今年,又在财力紧张情况下,上马新媒体云平台项目,计划5年时间,投入300万元,构建“中央厨房型”新媒体云平台系统,把网站、APP(手机端)、微信集群、微博集群整合统一管理,打造一个全媒体交互融合、功能全面、资源高效利用、并能有效管控的统一管理发布平台,实现内容与数据层面的“云”中心,“一键式”应用到不同终端发布,提升内容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并为以后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提供可能。
  目前,新媒体云平台系统预算75万的项目一期正进入实施。在技术开启的同时,全媒体新闻中心在运行的流程再造上投石问路,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以微信群为平台,建立了全集团每日新闻报题制度,进行跨部门的新闻产品生产、发布,确保当天最有时效、最新鲜、最有价值的新闻,率先通过微博、微信、网络平台发布,实现新闻资源的阶层开发、多层次发布。
  二、一“云”多屏 水波纹展现
  技术为先,内容为王。西方传播界有个“水波纹”理论,认为一个事件的发生犹如投石入潭,媒体报道应像潭中的水波纹一样,一圈一圈荡漾开去,形成一个完整的报道体系。这之中,新闻事件快速有效地“水波纹”展现,就是全媒体平台上,各媒体根据用户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对信息差异化加工制作的“多样化新闻”,有针对性地传播给特定受众。
  流程再造后,全媒体新闻中心对重大报道提前策划、突发新闻靠前指挥,衢州广电对突发和重大新闻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报道链条:第一时间利用官方微博、网站展示新闻现场,并随时更新;同时发回最新图文消息稿和视频音频,在微信公众号、网站、广播上推送;最后形成有深度、有观点的报道,在广播、电视和报纸上发布。多层次、多渠道的发布,适应了读者快节奏、多视角的阅读需求,让读者了解更全面、生动的信息,也使新闻信息资源得到高效的开发利用。
  5月5日,暴雨中的江山玉坑口村被洪水围困,20多位村民安全受到威胁。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接到信息后,立即派出文一名文字记者、一名摄影记者和一名视频赶赴救援现场,后方编辑则负责接应前方信息。一路上前方记者通过手机不断播报沿途情况,发回图片,编辑负责整理,滚动向衢州信息港网站、衢州广电微信推送信息。网站推送和微信直播持续6个多小时,直至村民全部被政府安全转移,共发出图片50多张。第二天,广播、电视和报纸将网站微信滚动播报的内容和记者拍回的视频整理编辑播出。网站还集锦式发布了一个小专题,对事件起因、存在问题和今后预防等作了分析分析、向用户提供超越“点”事实之上的、具有系统性的深度报道,满足用户对新闻背景、意义分析、前景预测等方面的深度需求。这次突发的全媒体滚动播报,是一“云”多屏、水波纹展现新闻事件的一次成尝试。
  去年12月2日,市民关注的公交车专用道实施后,我们微信平台推出《2天时间 衢州这个路段600多辆车被抓拍了 竟然都是同一个原因……》,一夜之间,阅读量上10万+,为让新闻发挥更大影响力,中心又统筹策划,联动电视、广播、报纸根据各自媒体优势,跟踪深入采访,并在两天时间里开展了网络调查、广播演播室互动访谈等,实现了集团全媒体联动,强大的舆论声势使治堵问题一时成为热点话题。
  全媒体时代,核心内涵是用户选择,对突发事件和重大新闻必须快速、正面回应,同时在全媒体互动模式下,将信息发布沿着动态——深度、同质——差异、网络微信——广播电视纸媒——用户——网络微信的路径,将新闻分层次、全息化榨干吃尽,才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又要在传播中起到良好的舆论引导和掌控力。
  三、全媒体记者和全媒体记者团队
  全媒体时代,给记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人说,全媒体记者除了最基本的采访、写稿外,还要拍得了图、剪得了视频、写得了段子。说法虽不准确,但也说明了全媒体时代对记者更高的要求。
  电视新闻传统的采制方式,是一个文字一个摄像的一对一搭档模式,但全媒体传播的特征,是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手段对新闻事件进行立体化展示,既要能写出真实准确的文稿,也要能使用摄影、摄像拍下生动、精彩的照片、图像,并能对文字、音频、视频进行编辑、加工,进而与各个发布平台对接,甚至直接参与到新闻信息采集、制作、发布的全部环节中去。它对记者在互联网技术运用、受众喜好把控和多样化的制作技巧等方面都有更高要求。为此,从传统媒体记者转型为全媒体记者,还有许多新技能需要学习。
  为帮助记者快速掌握基本的数字技能,今年以来,衢州广电总台技术部门利用午间、夜晚和周末的休息时间,对全台200多名记者分批进行了新媒体知识培训,从现场使用手机进行拍摄,让记者在最短时间内,制作完成一条微视频,并在指定路径完成上传、经后台审核、最终发布等流程熟悉,到拍摄怎样的图片才能获得更高阅读量,所有记者在三个月的学习中,与新媒体有了一次较深层次的拥抱;针对全媒体的全新播发方式,又邀请资深互联网媒体人传授如何针对不同终端用户阅读习惯,选择图片、图标、视频、文字等不同的呈现方式,让记者尽快掌握全媒体报道方式。
  在今年2月的两会报道上,我们的记者就基本掌握了全媒体播报的运用,在采访间隙拍回的两会花絮、两会表情、市民代表看两会等图片新闻,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互动,收到良好反响。
  在实践采访中,我们感到最高效、易操作的还是“全媒体记者团”的采制方式。在重大新闻和突发事件报道中,派出文字、摄影、视频等各类型记者编辑的组团,合理分工、合力作战,既能将各自专业发挥到极致,关键时刻也可自如切换工种,小团队多形态的新闻采集,为全媒体新闻发布提供了完备的新闻素材。
  传播方式和传播环境在不断变化,但媒体和记者的“船头瞭望者”功能并没有过时。全媒体记者只有树立大传播理念,树立全球化视野,紧跟技术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媒体转型时代为自己寻找到新闻传播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衢州广电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