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新媒体时代的“市民记者”

刘 弋

  新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盛行,市民记者也发挥其强大的作用,市民记者对新闻线索的搜索,不仅对专业新闻媒体从业者来说是一种线索的获得来源,也对媒体人如何挖掘新闻选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市民记者的概念
  市民记者这个概念在中国其实也属于新概念,泛指一些本身并非新闻媒体单位,也非传媒专业的,但为新闻媒体记者提供新闻线索爆料的普通老百姓。对于这个概念,学术界也一直比较关注并广泛讨论。吴廷俊、王大丽在论文中即提出过对“市民记者”这个概念的质疑,从“公民新闻”、“记者”的概念追溯,认为 “记者”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新闻传播的职业化过程; 作为职业的 “记者”,在新闻传播层面和法律层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征。而“市民记者”既不具备记者在新闻学层面应有的特征,也有违法律对记者的界定,因此是不成立的。但是,学者刘义昆随后也对吴廷俊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 “市民记者”与 “记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记者证不是“市民记者”合法性的必要条件; 在新闻传播与法律层面,“市民记者”的存在有合理性,倘若加以规范与界定,应能成为科学而合理的概念。笔者通过自己的从业经历及翻看文献,比较认同刘义昆的观点,认为“市民记者”的提法是合理的,市民记者的存在具有合理性。笔者认为,在中国,记者的概念是有广义和狭义的,广义的记者就是只专职的新闻采编从业人员,而狭义的记者,是指从事采访新闻信息和报道新闻的人员。所以笔者初步认为,市民记者是随着“公民新闻”产生的,并非新闻媒体单位的专业采编人员,而是经常为新闻媒体记者提供新闻线索爆料的普通老百姓。
  二、市民记者收集新闻线索——以周大伯、朱鑫华为例
  (一)案例
  在杭州的媒体圈内,就有一名非常知名的“市民记者”,为杭州大大小小的媒体平台十几年如一日的提供者新闻线索。这位市民记者是杭州艮山门人,全名周安荣,人称周大伯。2004年开始,一直是杭城爆料界头把交椅,以新闻爆料闻名是他五十多岁后的事情,“大伯”的称呼,大概自此而来。和他差不多齐名的市民记者还有一位朱鑫华。拉板车、卖冰棍,50岁的朱鑫华做过不少活计。在做职业报料人前,他是杭州城东旧货市场的保安,报料不过是他茶余饭后赚外快的把戏。6年前,城东市场搬迁,发给他一笔6000元的遣散费。他想着自己别无长处,狠下心买了一台2000多元的DV和一台800元的二手数码相机,开始了职业报料生涯。
  朱鑫华的手机24小时开着,夜晚是他尤为警醒的时候。他的一战成名便是在午夜。那是2011年7月15日凌晨3点,他刚结束一个突发事件的采访,昏头昏脑地回到家里。衣服脱到一半,出租车司机小张打来电话,急急忙忙地:“老朱,三桥倒塌了!”他迷迷瞪瞪地答:“兄弟,我今天太困了,不去了。”10分钟后,电话再次响起,线人小张已经将车开到了他家楼下:“老朱,你快下来,钱江三桥塌掉啦。”这次他听清了,脑袋瞬间激活,戴回鸭舌帽抡上短汗衫就杀出了门。现场已乱成了一团,他采访到了第二天中午。他第一时间用简陋的机子拍摄的现场视频,被浙江多家媒体采用。光杭州四频道就给了他500元,单条新闻报料费达数千元。连央视都用了5条他的片子。
  值得注意的是,周大伯和朱鑫华都不是一个人在爆料,他们手下都有很多的线人。不管是急救车的担架员里,还是小区的保安中,都有他的线人,甚至下一秒在你身边走过的一个路人,都有可能是周大伯的线人。大伯手下坐拥百线人,出租车司机、保安、大伯大妈、环卫工人、120担架工都有,手眼通天。毫不夸张的说,全杭州所有媒体跑热线的记者加起来都没周大伯的线人多。几年前团队曾被挖角,后在大伯的“高薪”诱惑下,百人团队回归,此团队也被大伯称为“海归”团。自此大伯深信“团队第一”、“高薪养人”。
  (二)归纳分析
  从以上案例分析可知,市民记者有非常强的“开机意识”,时刻让自己保持在一个警醒的状态中,因为突发随时都可能发生;市民记者拥有广泛的线人群体,深入到各个领域各个地点,这样才能确保随时掌握新闻......作为新锐力量,“市民记者”虽然不是“正规军”,但是以新媒体工具为沟通载体,嫁接了新媒体“天时、地利”的优势,为新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市民记者为新媒体传播助力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发生时,有一个人违反人类逃生本能,那就是阿尔巴古蒂(J a m a lAlbarghouti),他不但没有迅速离开现场,反而拿出他的诺基亚手机,像个勇闯火线的战地记者往枪声连连的教室大楼匍匐前进,开始拍摄,他拍了四十一秒。可是不到半小时,他的四十一秒记录已经被有线电视新闻网重金买下,全球播放,同时也上载至YouTube网站以及他自己的博客,点击率当晚即累积百万人次。这件事情,预示着市民记者时代的来临。在这个时代,人人都可以是现场的新闻见证人。最有意思的事,在这件事情中,还有一个市民记者,那就是枪击案元凶,没过几天,美国全国广播电视台收到了枪击案元凶赵承熙的邮寄包裹,里面包括了长达二十三页的宣言、四十三张照片和二十八份录像数据。于是,他的影片很快上了荧幕,让全世界亲眼目睹他的愤怒与失落。赵承熙不假他人之手,自己“访问”了自己。他,也是一个市民记者。
  四、新媒体时代媒体人应如何发掘新闻选题
  现如今,市民记者凭借着自身对新闻的热情以及更为深入一线的生活背景,在新闻爆料采集领域,表现得风生水起。他们为自己在新媒体时代抢占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位置。而作为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也完全可以从他们身上借鉴到很多经验。
  第一,在媒体新闻热线中寻找新闻。因为新闻热线主要是为媒体和读者相互交流所提供的平台,所以可以当作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途径。充分利用市民记者、爆料人的新闻线索,并进行核实和快速跟进。
  第二,在联系人中寻找新闻。新闻记者自身的职业能力不仅表现在文字方面,同时也表现在社会的交际能力方面。新闻记者结交的朋友也可以作为其寻找新闻线索的报料人,为新闻记者采访提供便利条件。市民记者就是运用强大的线人网,才能全面快速地获得信息。
  第三,确保新闻出新。所谓新闻,重视的就是其“新”,其中主要包括时间、题材以及立意和角度与表现手法的新颖,上述条件是不可或缺的。以角度新颖为例,新闻内容的采写新意主要与新闻记者选取角度有关,必须要保证角度的新颖,才能使新闻内容更具有看点。市民记者对自身的要求就是时刻获得最新的线索。
  第四,新闻具有积极意义。新闻报道不管是正面报道还是问题报道,不管是时政新闻或者是社会经济新闻,新闻记者在采写过程中一定要重点掌握好其舆论的导向性。保证新闻报道内容能够积极促进社会与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应正确引导人,鼓励人与感召人。在此基础上,新闻报道的内容还应该能够便于解决存在的问题,维持社会稳定发展。若新闻内容比较低级或者是庸俗,甚至是不真实,就会对新闻读者造成不利影响,对社会带来危害,影响社会秩序,进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新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盛行,市民记者也发挥其强大的作用,市民记者对新闻线索的搜索不仅对专业新闻媒体从业者来说是一种线索的获得来源,也对媒体人如何挖掘新闻选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媒体人应在媒体新闻热线中寻找新闻,在联系人中寻找新闻,确保新闻出新,保证新闻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之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