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谈微信新闻标题“出位”现象

陆林燕

  一、微信新闻标题“出位”的表现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手机终端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特别是微信,已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平台和舆论宣传阵地。但由于微信新闻每天所刊发的新闻大量转发自传统媒体,因此其新闻标题的制作也多是对传统媒体新闻标题的再加工。标题既是对新闻主题的概括,又是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网络媒体上,新闻标题更是网民选择和阅读新闻的“起点”。
  微信新闻标题在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新闻标题多为描述基本事实的字数极其有限的一行实题;由于时效性的要求,和传统媒体相比,微信编辑对新闻标题制作的自主性相对较高,审核机制不严格;另外,部分传统媒体本身就存在问题的图文新闻、标题,微信编辑不加甄别、判断而直接转载采用。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争夺受众眼球,微信新闻标题的“出位”现象愈演愈烈。其主要表现有:
  (1)扭曲新闻事实或歪曲报道原意,将个别因素、孤立现象放大为全局性问题。如《看看,这个世界就不公平!》、《莫言在日本的演讲:所有坏人的结局都是一样的》等。(2)使用含有性暗示等格调低俗的词汇已成为最常见的手法,借此迎合部分网民不健康的心理需求。如《是什么原因让她们脱个精光!》,其实就是一则亲水游的消息。(3)故意制作与新闻内容完全无关的耸人听闻的标题,对读者进行欺骗。如《央视曝光重大新闻,不看将是你的损失》等,事实就是电话诈骗的报道。(4)滥用夸张、怪异的词汇以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试图激起网民的好奇心,提高网站点击率。如《这个人不得了,干了件大事,惊动了总理!》、《断子绝孙的勾当!暗拍黄瓜、蒜薹、娃娃菜…..!目瞪口呆!》等微信新闻标题。(5)个别标题中故意出现关键性的误导文字。如《罕见省部级高官在中央党报公开表达不满:我困惑了很久,不吐不快》。
  二、微信新闻标题“出位”的原因
  首先,微信新闻编排的特性使然。电视、广播新闻是以时间为维度的线形传播,如果受众一开始没有看懂或听懂新闻内容,只要慢慢看或听下去,就能明白事情原委。然而,微信新闻与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差异性就在于它靠的就是标题的新颖性吸引受众。同时,微信新闻由于受发布次数和条数的限制,往往重标题而忽视内容的制作,很多新闻没有实质内容。但是由于标题制作特别,受众往往会打开,提高所谓的阅读量。因此,微信新闻编辑将一些颇具挑逗性、刺激性的词语作为标题来使用,从而获取高阅读量。
  其次,迎合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他们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个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达到不同的目的。也就是说受众在选择新闻时不再是盲目的,而是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说,微信新闻中的娱乐性标题可以让网络受众放松身心;标题中突出“腥、星、性”,也是为了迎合部分网络受众的猎奇猎艳心理。如《一夜之间,××、××等地都在疯传这位小姑娘!》只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小女孩的微电影事,并没有真正的新闻价值。
  第三,经济利益的驱使造成微信公众账号经营思想的偏差。我国媒体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广告,微信媒体也不例外。阅读量越高、粉丝越多,吸引的广告商也就越多,带来的广告收益也越高,因此商家的选择对媒体具有较高的制约力量。然而一个程式化的标题会大大降低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很可能不被受众注意而埋没在茫茫信息海洋中。因此就需要微信编辑对新闻标题进行组织、加工使之能有效地吸引读者,提升新闻的点击率,广告商也最青睐这样的微信公众账号。所以说,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微信新闻标题的“出位”现象也就愈演愈烈。
  第四,微信新闻编辑的素养参差不齐。目前我国微信新闻缺乏业务素质过硬的专业化记者队伍。各大微信公众账号一般都是转发其他媒体记者采写的新闻。为了不成为其他媒体的电子版,同时也为了适应微信传播的特点,微信新闻经过后期编辑修改后再发布出来,这里的修改包括了重新拟定标题。当编辑对新闻文本内容没有完全掌握、断章取义地拟定新闻标题时,就会出现题文不符的情况。另外有的微信编辑为了提高阅读量,在拟定标题时不惜牺牲新闻传播的准确性,有意故弄玄虚,误导网民阅读,这本身就是缺乏职业素养的表现,是对网络新闻媒体的伤害。
  三、微信新闻标题“出位”的负面影响
  制作有特色的新闻标题,提高新闻的内在价值并借此赚取点击率、阅读量,是新媒体运作的常态。但是,不负责任的、随意的标题制作,势必会产生误导网民、误导舆论的后果。微信新闻标题“出位”的负面影响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微信新闻标题“出位”容易引发并加剧网友的极端情绪。虚拟世界中的情感与道德,经常表现为一种极端的表达与判断。“最好”与“最坏”是情感与道德的标准,二者之间缺乏一种中间标准。从“最美深山女教师”到“最美女大学生”,从“最帅警察”到“中国最美女记者”,网络一波一波地生产和派发着“最字人物”和派发的“最帽子”,构成了舆论空间一道独特的景象。与之相对应的是,骂起人和批判起某种现象来也是“最字当头”:南京的“史上最毒后妈”、“最丑陋的90后炫富女”、“最没有人性的学生”、“最霸道的村支书”等等。在“史上最毒后妈”假新闻中,网民对小惠的继母进行了集体讨伐与谩骂,使得小惠的继母背负了极大的精神压力。
  其二,微信新闻标题“出位”会降低新媒体的公信力。媒体的公信力是媒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受众和社会中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总体来讲,大多数微信公众号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导向正确、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受到广大受众的普遍欢迎。但也有一些微信公众号片面追求商业利益,刊载虚假错误报道、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成为影响我国互联网健康发展的一个最突出问题。
  其三,微信新闻标题“出位”容易引发侵权诉讼。近期微信公众号ipo观察发布了一篇《不要让华为跑了》的文章,讲的是华为外迁的事。但是由于新闻标题的错误引导,很多人以为华为要跑到国外去了。针对这一微信新闻,深圳市政府、华为公司连续发声,斥责媒体误导公众。
  四、应对微信新闻标题“出位”的策略
  首先,完善微信公众号的管理体制。目前我国有关网络新闻法规尚不健全,亟需加强网络媒体的行业自律。新媒体要尽快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完善的采编管理体制,使微信新闻的采编有章可循,避免新闻传播中的杂乱无序状态。这就要求网络媒体不仅要借鉴传统媒体的采编机制,对新闻来源进行严格把关,建立采、编、审、发各程序的严格把关制度,力保向受众提供真实、快速、全面、准确的信息;而且要加强微信新闻从业者的新闻职业教育,建立合理有效的员工淘汰机制,督促和约束员工的各种采编行为。
  其次,准确规范地制作微信新闻标题。微信公众号在新闻标题制作中一方面要做到陈述事实力求简短。绝大部分的微信新闻标题,尤其是时政和财经新闻的标题,要以实题为主,即简要陈述事实。标题的制作应坚持客观公正,以免引起网民的不理智行为。同时对于转载新闻的标题制作要把握好度,力避为吸引受众眼球而妄加杜撰的做法。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制作标题都要求每一个新闻编辑认真加以对待。实际上,标题制作更能代表编辑的功力和水平以及一家微信公众号的品位与层次。对微信新闻编辑要进行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等相关内容的培训,提高微信新闻编辑的业务能力、责任意识、守法意识及审美水平。

(作者单位:衢州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