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如何做透做精会展新闻

赵品卫

  义乌作为国际性商贸城市,会展业非常发达。2016年义乌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31个。其中,商业性展览37个,吸引了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1.53万人次客商参展参会。先后举办了中非智库论坛第五届会议、2016全球供应链管理峰会、2016中国(义乌)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上合组织成员国丝绸之路法律服务国际论坛等国际性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代表来义参会。众多国际会议论坛的举办,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文化、旅游、教育、人文交流和法律服务等领域建设,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这些会展活动主题各异,参会人员层次丰富,在相关报道过程当中如何挖掘会展新闻的亮点,做透、做精会展类新闻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问题阐释:会展新闻流于形式,粗放式报道,会展类报道存在诸多短板
  对会展类活动,政府高度重视,每次会展活动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也会吸引各级媒体的高度关注。但从义乌台这几年的新闻报道实践来看,存在着诸多问题。
  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每次活动政府都非常重视,但对于采编人员来说,会展活动往往只是一个程序性的报道,对活动报道的重视程度不够,应付了事的思想比较严重。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报道流于形式。
  报道简单化。每个会展活动都有丰富的内涵,如展会本身就是展示行业前沿的产品,配套的论坛往往会对行业的发展进行探讨,参与的人员不乏业界的权威人士。但从目前的会展类新闻报道来看,除了非常重大的活动,一般都只是按活动议程做个简单的安排,缺乏深层次的策划。
  报道程式化。许多有内容的论坛也被当作时政新闻简单处理。如最近举办的“观天下 知未来——义乌幸福湖论坛”,政府邀请了方兴东、吴伯凡等诸多互联网界的知名人士前来参加,分享他们眼中全球格局和秩序的变与不变,对义乌市场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当天义乌电视台的《义乌新闻》也只是报道了市领导参加这一论坛和所作的讲话。
  报道手法单一。对于大型活动,报道的手法有很多,除了时政新闻关注领导的活动,还可以以人物特写的形式关注到场的特别人物,如“义乌第二届世界义商大会”,义乌专门邀请了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前来参会,但对这一事件,义乌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并未做出快速反应。
  报道重复严重。广播电视各频道、各栏目各有定位,各有特色,但由于缺乏缺少事前的沟通,有效的协调、统筹,导致活动的报道重复严重,既浪费资源也缺少可看性。
  二、原因探究:会展新闻主创记者编辑主客观认知、沟通协调能力均未到位是产生问题的核心原因
  对会展新闻的认知不足是报道不佳的核心原因。在会展新闻报道过程当中,记者编辑事前对会展活动的了解不够,普遍表现出了对新闻主体本身的挖掘能力不足的问题,这是主观原因。面对流程复杂、涉及面广泛、专业性极强的各类别会展活动忙于应付甚至难以应付是会展新闻报道不佳的客观原因——会前准备不足;会中对新闻点的提炼能力不足,没有静下心、沉下身子投入,面对场面宏大的活动现场有时感到手足无措;会后缺乏提炼、提高和总结,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会展新闻的报道难见佳品。如每年举办的“义博会”,有4000多个展位,不仅汇聚了各地的新产品,也汇聚了各行业的信息,如果心不到、眼不灵、腿不勤,很难挖掘到好的新闻。
  沟通协调能力不足是另一重要原因。大型活动都会确定主办方、承办方,事前应做足够的沟通,提前参与到活动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如果沟通协调能力不足,采访难度就会很大。如一些重要的论坛。来的可能是各国的政要、业界的精英,没有很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可能连采访的机会都没有。
  三、策略分析:加强记者编导对会展新闻主客观的认知,重视会展新闻的策划,强化多层面协调,做透做精会展报道
  每个会展活动在举办前,记者编辑都应充分了解举办的目的、背景,给予高度的重视。对于县级台来说,会展活动有时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平时很难采访到的专家学者、领导此时就在当地,因此有必要对每次活动给予高度的重视。
  重视每次活动的策划。策划包括会前报道、会中报道、会后报道。会前应提前了解活动举办的背景、活动的形式、参加的人员等,针对每次活动召开策划会,理清思路,对活动的亮点进行探讨,对广播、电视各频率、频道以及栏目的关注点进行明确;切实发挥每天编前会的作用,对采访策划每天进行跟踪、细化。
  创新报道手法。一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特性,如广播擅长直播,可以及时告诉听众活动的进展。电视可以充分发挥声画的优势,充分展示活动的现场;二是多形式报道。除了消息,广播电视还应用足用好不同的报道形式,如特写、专题等,多视角呈现,做深做透每次会展活动;三是创新报道手法,除了传统的报道方法,新的报道手法也会让你耳目一新。如2016年的义博会,义乌广播电视台就专门邀请了部分外商当现场主持,带领观众在展会中找新产品,效果很好;四是跳出活动做报道。对活动的采访报道不能局限于活动本身,应跳出活动来做报道。如参加会展活动的有很多上级领导和各界的专家,他们的发言有很多亮点,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做一些思辨性的报道。另外,应抓住一切机会进行饱和式采访,在活动前对专家的研究领域进行充分的了解,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采访方案,多角度地进行采访,把活动的新闻资源做深度开采。有时领导、专家的采访在这次发稿中可能用不到,但你在做相关方面稿件的时候,他们的观点却是点睛之笔。另外,从媒资保存的角度来说,饱和式采访也是非常必要的。
  重视现场把握能力的提高。面对大型活动,记者关注的可能是一个小点,需要有人不断去协调、关注、挖掘热点、亮点。因此每次大型活动建立采访指挥部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及时处理突发状况,另一方面可以对有难度的采访进行协调。
  另外,记者也要提升现场把握的能力。提前的策划只能做到心中有数,对现场发生的情况往往只有现场采访人员清楚,如机械地按照事先的策划进行采访,也不能写出有亮点、有分量的稿件,甚至遗漏新闻亮点。
  平台、栏目联动,扩大传播影响力。进入融媒体时代,重大新闻应通过各平台、栏目的联动增加传播的叠加效应。有的活动对采访人员进行限制,在这种时候,采访人员更应发挥全媒体记者的优势,心中有各平台的发稿特点,从各角度采访稿件。对和当地社会经济结合紧密的活动进行全程录制,剪辑后播出、推送。对于平时很少参与大型活动的经商户来说,了解相关行业的信息是非常迫切的,在义乌,当地举办的经济类论坛经常出现爆满的情况。为此,义乌电视台商贸频道专门开设了《义乌论道》栏目,对在义乌举办的论坛选择性地全程录制,剪辑后播出,形成了固定的收视群体,收视情况有时超过民生新闻。
  注意采访纪律。采访纪律对于采访大型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时一点疏忽就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造成采访无法顺利进行,甚至招致批评。如“上合组织成员国丝绸之路法律服务国际论坛”期间,义乌台的一名记者看到一位领导已经做完发言,未经该领导同意就想把他的稿件拿去复印,结果该稿件涉及一些保密的内容,该记者受到了大会的严厉批评。
  会展活动作为社会经济的大事,也是各地媒体关注的焦点,只有充分重视,强化策划,提升现场把握能力,才能做透、做精会展活动的报道。

(作者单位:义乌市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