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加强主题提炼和报道主体把握 增强广播新闻的感染力
——2016年度浙江新闻奖广播消息、连续报道、新闻访谈等综述

吴生华

  2016年度浙江广播电视新闻奖广播消息(短消息、长消息)、连续(系列)报道、新闻访谈、新闻节目编排四项类别评选,在89件参评作品中,共评出一等奖作品9件、二等奖作品13件、三等奖作品18件,获奖比例45%。遂昌台《冒死“三劝”,老周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等5件消息、温州台《“撞限房”破“限”》等2件连续(系列)报道,浙江之声新闻访谈《“武林大妈”养成记》和温州台新闻节目编排《早安温州》(11月10日)以深刻的主题挖掘和富有感染力的主体表达,以及精心的报道结构组织或节目编排思路,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一、广播新闻类作品评奖形势分析
  1、省、市、县三级广播竞争力格局有所变化,县级台进步明显
  2016年度,在广播消息、连续(系列)报道、新闻访谈和新闻节目编排四类作品评选中,浙江之声继续保持领军优势,以短消息《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出新招》、长消息《宁波舟山港2016年货物吞吐量突破9亿吨,成为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系列报道《寻找杭州的文明基因》、新闻访谈《“武林大妈”养成记》4个一等奖保持领先地位,省广电集团其他频率创优竞争力整体走弱。全省11地市广播电视台中,温州台一枝独秀,以长消息《三岁女童获救!父母用生命撑起生的希望》、连续报道《“撞限房”破“限”》和新闻节目编排《早安温州》勇夺3个一等奖,舟山台有所进步,短消息《波音公司首个海外工厂落户舟山》获一等奖。县级台广播作品竞争力有所增强,遂昌台长消息《冒死“三劝”,老周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以人物精神的感染力开掘得到评委们较为一致的肯定,位列广播消息一等奖作品首位。柯桥、永嘉、温岭、庆元等县级台的作品也以较高的评价获得了广播消息二等奖。
  在此次广播新闻类作品的评选中,广播创优的“丽水县级台现象”受到关注。丽水市所属遂昌、庆元、景宁、松阳和龙泉五家县级台获得了6个奖项。除遂昌台之外,庆元台广播消息《我县返乡青年发起“互联网+留守鸡”计划,山乡老人喜增收》获二等奖,景宁台广播消息《“规矩指数”倒逼村干部转变作风》、松阳台广播消息《台风中的“落跑新娘”》、龙泉台广播系列报道《武夷山的龙泉人》和景宁台广播连续报道《为民好乡长梅振盈》获三等奖。这些广播作品立足最基层一线挖掘新闻,报道对象都是乡镇干部、驻村干部或返乡青年,摒弃了新闻价值的刻意拔高,以挖掘新闻作品的情感感染力取胜。
  2、题材上经济报道和突发新闻有亮点,舆论监督嫌不足
  从参评作品的题材上来分析,此次评选,广播新闻类参评作品较集中于经济报道和突发新闻,舆论监督性报道略嫌不足。特别是广播消息中,各种大项目、大工程、新政策、新发现、新材料、新技术报道较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G20杭州峰会大背景下,2016年度浙江经济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各台抢抓广播新闻时效,在各种突发事件面前,争速度,抢快发,也赢得了作品的时效优势。如温州台《三岁女童获救!父母用生命撑起生的希望》就是在鹿城区双屿民房倒塌救援现场抓住的感人一幕,不仅以主题的精准把握和报道的细节描写赋予作品以感染力,而且在与电视同类作品同题材的比较中,最终以时效性的优势荣获一等奖。但总体上,广播新闻类参评作品中,批评报道少了。广播消息中,只有舟山台消息《30多万立方米淡水被糟塌,只因一顶地笼网》是批评报道,连续(系列)报道中,浙江交通之声的《西湖边的“杀猪车”》、某台的《老年健康讲座,不是馅饼是陷阱》两件属问题调查报道,但后者缺乏监督的实际效果体现。某台广播新闻访谈《“大熊猫”里的衣服去哪儿了》还是对做出这一舆论监督报道的电视记者的访谈,作为广播作品本身并不具备舆论监督性。
  3、竞争比拼突破题材层面,更加注重新闻价值把握
  就2016年广播新闻类评选的参评作品题材面来看,好题材很多,全省经济建设或社会发展、社会管理改革中的亮点频频闪现,题材竞争十分激烈。但另一方面,好题材多了,仅凭题材的优势已经无法在竞争中取胜,新闻创优进入了更加注重新闻价值把握和开掘的2.0时代。在评选过程中,评委们发现,一些广播新闻类作品,题材或十分重大,或非常鲜活,但往往由于主题开掘不到位,或主题提炼缺乏事实展开和背景支撑,甚至新闻主体缺失而无缘奖项,十分可惜。
  4、评奖环节增加广播、电视会商,同题材作品竞争更加激烈
  针对往年市县广播电视台报送作品中存在的同题材同类别同时报送广播和电视两个类别参评的现象,此次评奖特别增加了广播新闻类、广播专题类、电视新闻类和电视专题类四类评选小组的会商环节。各小组初步评出预备获奖名单之后,各小组组长对同题材作品再进行一次审查比对,这一环节使得同题材的广播和电视作品也有了竞争。此次评选中,有关温州鹿城区双屿民房倒塌救援现场发现父母用身体撑起小女孩生命空间感人一幕的报道,就有1条广播消息和2条电视消息,电视消息在经过小组评选之一,再与广播消息竞争,最终温州台广播消息摘取一等奖。
  二、广播新闻类获奖作品优点评析
  1、获奖广播消息:题材选择精良,主题开掘到位
  
此次评奖中,广播消息获奖作品都具备了题材选择和主题开掘两方面的优势。题材精良主要是指报道题材具有重大性或鲜活性,主题开掘到位是指主题的提炼和表现或者体现深刻性,或者具有感染力。如5件一等奖广播消息中,遂昌台《冒死“三劝”,老周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这一作品,通过深入采访,生动还原了苏村山体崩塌救援中,为劝导村民撤离而最后自己被塌方掩埋的遂昌县北界镇老干部周瑞禄最后一天的工作情境,惊心动魄的手机记录音响和村民饱含深情的回忆讲述相结合,音响珍贵,事迹感人,“三劝”结构层次清晰,采访事迹还原有感染力。又如浙江之声的一等奖消息《宁波舟山港2016年货物吞吐量突破9亿吨,成为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报道主题价值重大,表达通俗有厚度。浙江之声另一篇短消息作品《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出新招》,抓住了“《条例》赋予环保部门处理平级部门官员建议权”这一亮点,主题鲜明,背景重大。舟山台获一等奖短消息《波音公司首个海外工厂落户舟山》音响典型,关于2015年9月23号,习近平主席参观波音公司时指出中国与波音的合作拥有远大前景的背景交代简洁而又清晰,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报道题材的重大性。
  2、获奖广播连续(系列)报道:连续报道首发时效强,过程追踪完整;系列报道结构策划精细,彰显主题厚度
  
此次评出的广播连续(系列)报道获奖作品中,连续报道普遍以首发时效性强和过程追踪完整见长。广播连续报道一等奖作品温州台《“撞限房”破“限”》4月12日首发“撞限房”报道,到12月26日有解决方案,不仅持续追踪有结果,更以首发报道的时效性优势在同题材同类别竞争中获胜,它以首发报道快五天的优势,在与浙江之声连续报道《温州土地使用权到期“天价续费”事件追踪》的竞争中胜出。而浙江之声的系列报道《寻找杭州的文明基因》,紧扣了G20杭州峰会的大背景,报道有情境感、有故事,也有短评,从感性场景导入到理性主题提炼,结构策划精心,主题开掘彰显了厚度。二等奖作品中,浙江交通之声的连续报道《西湖边的“杀猪车”》以调查性舆论监督见长,暗访和监督追踪有较好的处理结果;温州台连续报道《台风暴雨冲毁国宝廊桥,泰顺掀起“全民救桥”行动》持续追踪关注,事件跟踪完整,有人物形象有细节,较好地推动了行动的开展,播讲动情有感染力。上虞台连续报道《瑞典国鸟安家城东小学,校园内温情直播“自然课”》虽然题材不大,但细致的追踪报道,小事件做出了故事性,有鲜活性,也有新闻的推动感。绍兴台的系列报道《创新供给微样板》则从一双鞋垫、一幅窗帘、一件青瓷导入,报道加评论员快评的双层结构体现出采写细致,点评明确的广播化独特优势。
  3、获奖广播新闻访谈:题材的新闻性、故事性和主持人的提问水准体现
  广播新闻访谈仅限省、市两级广播电台送评,设奖不多,浙江之声和温州台作品分获一、二等奖。浙江之声《新闻直播室》节目播出的《武林大妈”养成记》以G20杭州峰会的大背景,和人物故事开掘的生动性获一等奖。访谈中,主持人飞扬在和武林大妈代表罗睿绮在谈笑风生之中,提问体现了很强的“挖掘性”。温州交广的新闻访谈《全国第一位个体工商户的荣耀和变迁——访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代表章华妹》,同样以人物的故事性见长,访谈作品时效性强,昨天还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和李克强总理握手,第二天马上请进直播室访问,因此,主持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从昨天和李克强总理见面到现在还没有超过24小时,心情是不是相对平静一些了?”而在1979年11月申请到全国第一张个体营业执照,章华妹独特的身份和经历的历史跨度,大大增强了这一人物的新闻价值,节目采访精细,制作精良,有很强的故事性体现。
  4、获奖广播新闻节目编排:清晰的编排思路和重点层次策划体现
  
广播新闻节目编排也仅限省、市广播电台送评。此次参评的6件广播新闻节目编排作品中,温州新闻广播《早安温州》(11月10日)和《浙江新闻联播》(10月31日)以清晰的编排思路和厚实的重点关注层次组织分获一、二等奖。温州新闻广播《早安温州》(11月10日)打破常规编排,把包括习近平与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通话以及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出炉、习近平向特朗普致贺电两条国内外要闻编排到了节目的头条层次。以“大拆大整专项行动专题报道”方式,持续关注了温州“大拆大整”专项行动,动态报道、现场报道和专家点评的组合编排手法使用娴熟。同时,11月9日,第三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颁奖典礼在温州市人民大会堂举行,10日的《早安温州》即在《本地焦点》中重点组织了“从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颁奖看温州文化现象”重点报道层次,从盛典现场,到背景提供,到温籍作家人物,再到“温州文化现象”的解读评论,编排层次十分厚实。此外,《今日最关注》专栏对“温州版”网约车管理办法的报道层次组织也比较有厚度。《用声音记录温州》专栏广播音响特色鲜明。浙江之声《浙江新闻联播》(10月31日)时效性强、连线报道密度高,同时也较好构建了《今日头条》关于全国唯一的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花落宁波、《今日要闻》关于杭州宣布网约车细则明天实施等重点关注层次。
   三、参评作品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
   
1、部分作品主题提炼和表达太直接、生硬,主题提炼要有事实表达和背景开掘
   
一些广播消息多直接的结论甚至拔高,缺细致的事实表达和背景开掘。如某台广播消息《全国首条民资控股铁路——杭绍台高铁破土动工》,对照浙江卫视同题材的一等奖消息《国内首条民间资本控股铁路——杭绍台高铁今天开工》,卫视作品在交代“国内首条民间资本控股铁路”这一新闻主题的背景时,就明确指出是“根据国家发改委核准批文,杭绍台铁路将遵循‘谁投资、谁运营、谁受益’的市场配置原则,大胆探索实践,力争在全国率先形成民营资本控股铁路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而这一广播消息就明显忽略了这一权威性出处的交代。又比如某台消息《我县成功试种海水稻,万亩滩涂将变良田》,导语说:“今天,我县第一块海水稻迎来了丰收。”结尾说:“我县有近3万亩未种植利用的滩涂围垦地。海水稻种植技术的提高能够让这些‘不毛之地’变为‘万亩良田’。”——也不说明“海水稻”到底是品种还是技术的突破,突破性在哪?从试种成功直接推论万亩滩涂变良田,评委认为主题结论得出太过仓促,缺乏权威采访依据。某台一广播消息标题是《东南网架承建的射电望远镜顺利完工》,导语说:“今天,由我区民营企业浙江东南网架集团参与制造的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顺利完工,……”“参与制造”和“承建”差别颇大,标题中用“承建”明显存在着随意拔高主题的问题。某台的广播短消息《某地发掘出我省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南宋古墓》,结尾处采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明的录音说:“如此系统的南宋男性,也就是文官的服饰成套出土,在省内尚属首例,在全国范围内恐怕也少有先例。”这一专家采访显然无法支撑起标题中“我省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南宋古墓”的说法,同样有着生硬拔高主题的缺陷。
  还需要提醒的是,不要死扣“第一”“唯一”做文章,加了限制性定语的“第一”“唯一”或者地区性的“第一”新闻价值不大。比如某台消息《石智勇为宁波获得首块奥运金牌》以接近性新闻价值而论,在宁波市确实具有较大新闻价值,但在全省层面可能也仅有常态报道的价值。同时,广播电视是感性媒体,要注意挖掘广播新闻的情感感染力。
  2、不少作品新闻写作不规范,新闻主体缺失现象需引起重视
  
新闻主体是支撑新闻作品主题的重要事实展开,主体缺失的作品就是新闻产品中的残次品,此次评选发现这样的作品还真不少,希望引起各台的重视。比如某台消息《某地原创的“两学一做”主题曲<我是党员>乡村首唱在大陈村举行》,《我是党员》到底唱了什么?居然只字未提。仍然是前面提到的广播消息《全国首条民资控股铁路——杭绍台高铁破土动工》,和浙江卫视同题材的一等奖消息《国内首条民间资本控股铁路——杭绍台高铁今天开工》都是采访村民开头,但浙江卫视的报道结合航拍画面,在大场景展示并采访现场群众后,马上接记者出镜:“我身后就是杭绍台铁路开工的第一个标段,……”但这一广播消息中,记者采访完“早早地来到开工现场,为的就是一睹开工盛况”的村民张阿姨和李大叔后,却直接转入了背景介绍:“杭绍台高铁是从杭州东站到温岭站,全长269公里,……”两件消息作品主体事实都是“开工”或“破土动工”,浙江卫视的报道在大场景导入之后,记者出镜马上转入了开工标段主场景的介绍,但这一广播消息说完“为的就是一睹开工盛况”之后,却直接转入了背景介绍,“开工盛况”呢?显然把“动工”的主体场景给遗失了。基于上述主体缺失的写作问题,各台要加强对一线记者新闻采写规范性的训练,包括新闻的主题提炼和准确表达、新闻主体的把握、新闻背景的开掘、文本结构的布局、采访对象选择和采访话语使用等。
   3、连续(系列)报道要注意事件追踪或系列策划的完整性
  此次评奖,参评的广播连续(系列)报道作品中,获奖与未获奖作品恰好从正反两方面印证了连续(系列)报道事件追踪或系列策划完整性在评奖中的重要作用。如某台参评连续报道《老年健康讲座,不是馅饼是陷阱》,第一篇报道《这场讲座有“猫腻”》,记者进入讲座暗访取得的第一手音响很有现场感,但最后一篇报道《购买保健品无可厚非,但要提防“免费陷阱”》仍然是各方面的意见表达,停留在“希望”如何如何的层面上。某台送评的系列报道只有三篇代表作,缺少总结和全部播出目录,至少在报送环节上缺失了完整性。而相应的获奖连续报道,追踪持久,有时间的酝酿,有跟踪的结果,获奖系列报道策划很细致,有结构形态上的层次设计感,和播出安排上的前后关联性,都较好地体现了具有一定时间跨度的连续(系列)报道作品的完整性。
  4、个别作品播出后修改痕迹明显,各台要建立常态化创优机制
  
此次评奖还发现,一些作品修改痕迹较为明显。如某台广播连续报道《72小时搜救,三名失联孩子找到了》,三篇代表作品的时间表述分别是“2月16日上午10点”“2月17日上午”和“19号上午10点30左右”,评委认为,这不符合广播新闻播出中常态的时间表述规范,在当今十分讲究新闻播出时效的情况下,广播新闻播出一般不会用几月几日,只会用今天上午、昨天晚上、今天上午或下午、今晚几时等等。目前,评奖对送评作品播出原件的要求十分明确,还是需要进一步强调,各台要加强常态化创优机制的健全和完善,要强化在日常采编工作中练兵,让新闻创优和常态节目质量提升成为互为促进的两大抓手,从而真正发挥通过评奖创优推动新闻采编质量提高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