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播电话连线技巧和规律探究

杨 磊

  速度是广播独有的优势。新闻发生的同时,广播就能迅速做出反应,通过记者、目击者、亲历者等直接电话连线的方式为听众呈现新闻的发生及进展,满足听众对新闻的关注和感受。然而,在新闻连线报道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笔者试着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列举常见的几种类型的新闻报道和几次连线采访的片段,反思主持人和记者的连线互动中的得与失。 
  一、突发事件连线报道中如何连线? 
  突发新闻随时发生,广播媒体往往会通过及时连线的方式,第一时间告诉听众发生的新闻。例如杭州发生7.5公交车人为放火案,事件迅速传播发酵,一时引发市民公交出行恐慌。我们在事件发生的同时,第一时间连线新闻爆料人描述事发现场状况。因为事发突然,笔者在直播室临时调整节目内容,准备播报这起突发事件。但是面对爆料人可能不掌握更多核心消息的情况,笔者尝试引导爆料人从时间、地点及爆燃车辆的观感描述。让连线新闻当事人说当事人所知道的信息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现实操作中,一些主持人往往因为心急,只要有人连进节目中就不管不顾,啥问题都一股脑儿问出去,往往出现了很多的尴尬和笑话。比如伤者的伤情判断和救治情况非得追问参与救援的消防官兵,显然是不合适的。再比如,危险化学品车出现交通事故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伤害,一些缺少经验的主持人往往会抓人就问,这些都应该在新闻连线实践中尽量避免的。 
  所以,我们针对突发事件的连线报道,平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准备和积累。比如:常见的交通事故包括哪些类型、掌握基本的交通法规常识等,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任何突发事件中我们最关心的首先是人,再者才是事件的原因、背景等相关信息的追问。千万不能本末倒置。采访前要制定采访计划,设计采访提纲,对报道的结构、描述的内容心里大体上有个谱,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多设计几种方案,以保证临场不慌乱,有条不紊,取得好的效果。现场连线报道与其它新闻报道的采访工作一样,事先的准备工作很重要。现场连线不像其它形式的采访,如有遗漏可以弥补,现场连线记者或者主持人如果在当时疏漏了材料,或说错了话,那么再也无法弥补了。越是有经验的记者或主持人越能体会到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把握在哪里?就在主持人平时以及采访前的准备。平时自不必多说,采访前如果时间条件允许,准备做得越细越好。 
  二、自主策划新闻行动中如何连线? 
  2014年年中,笔者参与策划了一个外卖网站合作黑作坊售卖不洁外卖的新闻行动。通过记者的暗访发现杭州有多家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的作坊和许多知名外卖网站合作售卖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外卖,内容扎实、调查严谨。笔者在直播节目中直接连线采访多家知名外卖网站负责人,在掌握大量事实证据的前提下,直接对话网站负责人追问其态度和措施。可以想象节目中的连线采访并非顺畅,当连线一家网站的公关经理时,笔者先是提供了记者暗访的音响资料,但对方一再回避问题,在连续追问两遍之后,笔者直接调整追问方向:“请问作为公关经理您的职责是什么?”对方一时语塞竟然挂断电话。显然,按照职责,对方有义务和能力回答笔者提出的问题。但该网站公关经理却选择了放弃。事后,虽然该网站负责人也有道歉等回应,但当时节目连线采访状态下,公关经理的回应已经让网站品牌有所损伤。 
  节目中,很多听众微信互动点评说需要这样的追问,食品安全问题大于天,不能让他们这样轻松过关。往往在进行问责类的连线时,对方一定各种躲闪,最常见的就是用外交辞令进行推脱,如何抓住对方进行追问需要灵活调整问题,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抓住核心问题进行多种方式的追问,力求无限接近核心答案。 
  另外,浙江之声连年策划的《寒门学子助学行动》,笔者负责日常特别节目的播出。节目中,按照设计要连线许多家庭贫困的准大学生们,如何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又要呈现学生家庭的贫寒,还得挖掘学生身上正能量?除了前期基本情况的了解之外,尽量保持学生的受访的新鲜度。节目中一位来自衢州的女大学生,家中只有弟弟和自己两个人,不到20岁的她听声音非常阳光、活泼,整个暑假都在打工挣钱贴补家用及攒学费。连线中,笔者和她聊了学习和生活,但总觉得没有触动到内心最柔软的东西,我临时增加了一个问题:家里只有自己和弟弟两个人了,难道不害怕吗?小姑娘忽然安静了,空了几秒钟后她哽咽地说很多时候会害怕,但想想还有弟弟就会变得坚强。人年轻的时候总是有熬吃点苦的……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就这朴实的话却引来听众的热烈回应,光这一位寒门学子就有十多位爱心人士要定向资助她完成学业。 
  我们的一些主持人和记者都认为,报道这些寒门学子就一定要哭哭啼啼,其实不然!在众多千篇一律这样的报道面前,我们应该通过电波呈现他们更积极、阳光的一面,在困苦面前尚能如此顽强,难道不更值得我们钦佩和鼓励吗?所以,在《寒门学子助学行动》系列报道中,我力主寒门学子的正能量引导,让人们记住他们可爱、向上的一面,往往更能打动人。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点! 
  相比较突发事件的连线报道,自主策划报道中的新闻连线,应该更加精彩和有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准备的时间非常宽裕。针对这类策划类的新闻连线报道,要做充分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特别注意要学会穷追不舍和感同身受。注意设计有血有肉的问题进行直播互动。当新闻事件发生,我们都必须考虑一个问题,即“我要说什么”,能不能告诉听众最关注的东西。连线不只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更重要的在于带着听众一起经历和感受新闻事件。哪些信息是听众最关注的?听众想知道什么?只有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信息选择,才能够抓住听众的耳朵,连线报道的质量才会有保证。 
  三、注重细节,为连线添彩。 
  细节决定成败!广播连线采访也是如此。如果在广播连线采访中善于抓住细节进行追问,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想分享自己在一线的新闻连线采访中几段经历: 
  早在2014年,备受争议的婴儿安全岛在浙江衢州推出。笔者在推出当天就连线婴儿安全岛的负责人,对方姓祝,电话接通的刹那,忽然想起围绕婴儿安全岛的争议:人道主义救助的必须和变相鼓励弃婴行为的发生,笔者临时改变问题:祝院长,您姓祝,今天衢州婴儿安全岛正式开张了,我该不该祝贺您呢?对方直面外界争议,开门见山回答了这个问题。对听众是一次很好的正面引导:弃婴岛的设立是出于对弃婴的最基本的人道主义救助,并非是鼓励社会公众去弃婴!采访中我们一再强调随意弃婴是违法行为!节目播出过程中,很多听众通过微信语音或文字进行互动。大家都希望社会能正确对待弃婴岛的设立初衷,期盼弃婴岛永远是寂静的。节目后,采访嘉宾特意给笔者回了一个电话,说实在没想到会从他的姓氏直接提出最核心的,也是他最担心的问题上来,让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4年上半年,杭州准备在九峰(杭州辖区的一个镇)建造一个垃圾焚烧厂引发了群体性事件。九峰周边群众对此一片反对之声,杭州市政府不得不宣布暂时搁置计划,直到市民理解才会继续考虑项目的上马。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我们争取到了杭州市政府规划等部门的电话连线。在新闻事件极其敏感的时间里,如何连线采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坚守帮忙不添乱的原则,既要政府说话,又要回应市民关切,节目前笔者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详细了解垃圾焚烧的利弊以及国外发达国家关于垃圾处理的做法,结合杭州城市垃圾处理实际现状,笔者在连线采访杭州市规划局的负责人(项目的选址职能在规划局)时的问题是:“如果把垃圾焚烧厂建在您的家门口,你最担心什么?”问题一出,我的工作团队非常紧张,觉得问题太尖锐很难收场。没想到,杭州市规划局的领导坦诚回应了作为一个市民对垃圾焚烧厂的种种顾虑和担心,并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垃圾焚烧技术成熟度以及担心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最后介绍了杭州垃圾围城的尴尬等情况。笔者认为,只有站在听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才能找到听众的兴趣点、兴奋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吸引听众关注。在这期节目的连线中,笔者尝试从市民的角度思考问题,抓住核心进行追问。既有政府的坦诚、又不回避市民的关切,事后,杭州市委宣传部专门对报道提出肯定,这期节目也在浙江广电集团季度评奖中获得一等奖。 
  不可否认,在有关政府的重大事件连线采访中,我们时常会碰钉子,或者迫于各种宣传纪律无法及时报道。作为新闻工作者,尤其是主持人要积极发挥作用,学会换位思考,尝试积极有效沟通争取新闻当事人接受采访。在这起事件发生的同时,笔者和节目团队开始尝试联系采访,一开始的结果可想而知:敏感时期,暂时不接受采访!我们尝试说服政府部门负责人,及时发声,回应关切,更容易将误会和分歧降到最低。事实证明,从2003年非典之后,各级政府对突发重大事件的回应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有效,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为什么一些地方政府还是不愿意及时发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媒体没有科学有效理性引导的问题,如果报道人员对新闻背景不加了解,对事件的宏观和微观层面不加思考,往往很容易一边倒地进行了非理性且粗暴的报道,这样往往不利于事态的缓和和问题的解决。所以,笔者认为,遇到这样的事件,一定要积极主动作为,不能简单地偏听偏信,找到问题核心,不偏不倚,推动问题朝积极方向发展。 
  在新闻连线的实践中,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注重细节,寻找可以放大的细节,或者可以挖掘独特的角度进行切入报道,为连线添彩。连线采访中的一问一答看似简单,但要出彩,避免平庸却需要双方事前精心细致的准备,尤其是主持人方面。因为这时候主持人的角色已经不再像以往一样是一个简单的语言工作者,关注点在吐字发声、重音断句上,这时候的主持人同时兼任着采访的角色,是一个采访者,必须有一定的新闻素养,保持对新闻事件的敏感,知道事件的关键点是什么,知道从什么角度去把握问题,这样才能搭建一个和记者平等交流的平台,摆脱单一的信息接收者的被动局面。 
  很多主持人可能比较习惯记者在事件发生前先将选题和相关背景简单地告知主持人,然后给主持人提供几个问题,供其在直播时交流使用。这种记者提供问题的工作模式有它的优点,那就是记者对自己所跑的领域比较熟悉,选题把握一般比较准确,所设计的问题也都能切中新闻点,不容易跑偏。但也有些缺点:由于记者已经为主持人设计好问题,造成很多主持人以为什么都不用准备,只管在直播时抛出问题让记者自己去说就可以了;而记者也因为事先已经知道主持人要问什么,回答时就像背课本一样熟练,没有和主持人的交流。 
  另外,主持人在直播室里,除了要面对电话那头的记者之外,更多时间是面对核心的新闻当事人,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主持人自己充分精细的案头工作准备,想要有出彩的连线采访几乎不可能。笔者在一线实践中,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针对一些相对专业的领域的问题时候,往往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常识来进行采访追问,这就容易闹笑话,达不到有效传播的效果。所以,主持人平时要注重新闻素养的训练和提高。笔者认为,上至国际时局、国家大事,下至市井百态、柴米油盐,这些都是主持人和记者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留心关注和学习的内容,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才有自信拿着话筒,从容追问。 
  广播连线,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笔者认为,这也有利有弊。有弊的是指,你无法直观地感受新闻当事人的表情、动作等细节,多少会影响主持人的内在语言;而有利的则是,完全依赖声音,也给包括主持人在内的所有听众更多遐想的空间。如果主持人连线采访时,善于去合理想象新闻当事人的表情、心情、周边的气氛、环境等因素,有的时候会有意外收获,从而提升采访效果,为连线增色。 
  显然,广播连线报道作为发挥广播快捷优势的一大手段,肯定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要做好广播新闻,连线报道是广播记者或主持人必需的基本素质。只要我们从听众的需要出发,仔细寻找富有感染力的细节,恰当地运用音响,再加上流畅有效的表达,一定能更好地体现广播连线报道的魅力。
  当然,广播连线采访,我们不能简单地追求速度,广度、深度、力度和温度这些特质,也是我们要注重和呈现的。比如新闻的广度和深度,我们要拓宽视野,平时要多看多听多积累,而针对每次的具体事件采访,采访方法可以触类旁通,但采访者的知识储备情况将直接决定着采访的广度和深度,是直击要害,还是蜻蜓点水一目了然。再比如新闻采访的力度,围绕公众关切,不回避、不隐藏,如果遇到遮掩隐藏甚至推脱的新闻当事人,要学会机智的积极作为,体现新闻连线采访的力度。随着自媒体的强势发展,现在传统媒体在采访中,尤其要注重新闻采访的温度,要做有血有肉的新闻连线报道,既关注问题、又照顾人性,譬如在《寒门学子助学行动》的连线采访中,更要注重呵护被采访者的感受,让新闻报道充满人情味儿。

(作者单位:浙江之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