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温州一小步,中国一大步——浅析广播连续报道《“撞限房”破“限”》

陈泰涨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房屋住宅在成为多数普通城市居民最大的私产。但同时,它也成为社会矛盾和冲突最集中的领域之一。根据我国《宪法》,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和集体,土地使用期满后,土地收归国有。但土地上的房屋住宅所有权又是永久性的,因而就衍生出许多问题:土地使用权到期的房屋能否续期;是免费续期,还是有偿续期;若需缴费续期,那标准又是多少?所以,长期以来,关于土地使用权到期后房屋产权的归属问题就成为老百姓最为关心的大事。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温州有一大批住房土地使用权限只有20年、30年或者40年,它们已经或即将到期,共计1700多套。因此,2016年4月开始,温州电台新闻综合频率精心策划,围绕“温州地方问题”,持续跟踪报道,播发系列报道《“撞限房”破“限”》引发全国关注讨论,并最终推动“国家大办法”出台。作为全国最早播发温州撞限房问题的广播媒体,该组系列报道有幸荣获2016年度浙江省新闻奖与浙江广播电视新闻奖系列报道两个一等奖。
  一、系列报道过程及传播效果简述。
  市民王女士反映自己的住房土地使用权过期且无法交易。为此,记者展开调查,发现有关部门对这一问题并没有可参照的解决办法。住房土地使用权到期了怎么续,没有人能够给出合理合法的解释。经深入调查,温州仅市区就有大量土地使用年限在20年左右的住房,总数在1700多套左右。行政审批部门认为,在没有相关政策的情况下,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只能按照市场评估价缴纳续期费用,而住房土地使用权的市场评估价动辄高达数十万元。评估所工作人员笑称,这样的评估价格不仅老百姓接受不了,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合理。持续跟踪八月之后,国土部联合住建部发布“两不一正常”政策。政策落地当天,记者带着投诉人王女士、王先生、齐女士等前往温州市土地登记交易中心咨询办理过户手续。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王女士已经过期的土地证可以正常交易。对此,王女士特意向本台记者表示了感谢。
  相关内容在FM94.9温州新闻广播、东海网、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平台同步播发,联合温州本地电视、报纸等媒体,迅速引爆热点,从20116年4月17日开始上升为全国关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新华社、中国之声、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各大国家级主流媒体,网易、大浙网等门户网站,澎湃等新闻客户端,包括各大自媒体,也不断对温州“撞限房”事件进行后续报道和关注,舆论热度不减,更多专家、教授、学者纷纷参与讨论中来。
  最终,温州住房土地使用权到期的问题,按照“两不一正常”的过渡性办法处理,即不需要提出续期申请,不收取费用,正常办理交易和登记手续;今年2017年两会前夕,中国政府网联合27家网络媒体共同发起“我向总理说句话”建言征集活动,有2131万网友投给了“房屋产权70年到期后怎么办?”,位列首位,可见该议题在全国老百姓心目中分量之重。而针对这一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3月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的中外记者会上再次做了解答。李克强总理强调,土地证到期可以续期,不需申请,没有前置条件,也不影响交易;此外,国务院已经责成相关部门就不动产保护相关法律抓紧研究提出议案,做好法律保障。
  新华社曾评论,温州一小步,中国一大步。
  二、紧扣时代命题 敏锐把握“小民生”中的“大题材”
  长期以来,“70年房产到期归属如何、如何延期”等话题备受争论,而温州一大批“撞限房”的存在如一把下落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瞬间戳中了社会大众的痛点。明确土地使用到期后房屋产权问题,就关系到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生活。也就意味着,只有让老百姓知道了自己住的房子产权到期后的归属问题,才能让人们更加的安心居住,安心生产,安心经营,才能让市场更加有活力。这是这组系列报道的核心意义。
  《“撞限房”破“限”》系列报道在领导的支持下,经多位记者接力追踪,但从未放弃,耗时将近一年,记录下大量的音视频资料,最后甚至还与北京相关部门达成后续采访事宜。该组系列报道体现了主创人员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前瞻性,在后续的报道中也有较强的策划意识。系列报道通过一个看似很小的民生投诉,挖掘出了全国老百姓最关心而相关部门还没有相关政策的住房大问题。
  三、紧抓“首发时效” 从“温州小投诉”挖出“全国大民生”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更接近于是对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与移动互联网类似的是,广播新闻天然就有“快”的基因,就更应该积极解放思想,更极致地追求首发时效。
  系列报道线索来自一个民小投诉,在意识到投诉背后的深刻时代意义之后,栏目记者紧追不放”,深入采访、调查,排摸出“温州还有1700多套土地使用权证到期或者即将到期的房产”这一信息。随后,立即从多个角度持续对此事跟踪报道,记录并及时呈现了温州“撞限房”从出现到产生广泛影响,再到得到国家相关部门回应的各个关键节点。因此,每个节点的报道都会以最快、最完整地方式播出。早间舆论监督节目播出后,午间新闻又会专人重新制作,加入评论元素,进行再播出。也因此,温州新闻广播成为了全国第一家报道温州“撞限房”一事的广播媒体,比浙江之声的播出日早了5天。
  值得注意的是,当报道内容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之后,如何继续抢抓时效?笔者认为,以“温州小故事”体验“全国大民生”是个不错的好方法。例如,选送的第三篇报道是记者围绕国土部门“两不一正常”的政策,与投诉人一起去办理过户手续。如此,不仅体验到政策的“利好”,同时也掌握了政策实施后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而这又是全国各地将要面对的问题。报道内容再次成功抢抓“首发时效”。
  四、紧紧围绕新闻事实 运用“权威短评论”解析“全国大课题”
  新闻要求真实客观,但是《“撞限房”破“限”》系列报道与其他同题材报道不同的是,在充分论述事实的基础上,每篇报道结尾都会配有一段权威人士的评论,每段评论与所述事实相匹配,在逻辑上层层递进,对热点问题层层剖析,对容易引发舆论争议的做法、问题进行合理引导。
  选送的三篇系列报道,第一篇由当地著名律师从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角度,引导大家合理看待基层国土部门高额续费做法;而第二篇高校法学系主任则是从公知的心态呼吁国家尽快从法律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再到政策落地后,第三篇报道是由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浙大不动产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华社财经评论员丁建刚补充,未来土地制度改革还会继续,肯定还会有更满意的安排,引导听众、网友吃下定心丸。这几个权威人士的点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他们的身份与题材的层次相互配合,他们的话语也对整个事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引导,使整个系列报道的力度集中,报道具有更强大的冲击力。
  五、紧密合作突破传播渠道 用“小合作”搞好“大新闻”
  2016年,《温广新闻调查》栏目联合温州电视台有话直说栏目、温州日报党报热线,组建了温州地区的全媒体维权联盟,旗帜共享、口号共享、业务共享,同时开发了微信平台。此前,撞限房问题虽然在青岛、深圳也都有媒体报道,但都未能走向全国高度,就是缺乏了有效的传播路径。改组系列报道的强大影响力正是得益于“维权联盟”的渠道再造。在这里,广播、电视、报纸三家同时发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使得撞限房相关报道从地级市层面走向了全国视野。通过百度搜索引擎热度查询,这个“撞限房”的报道是在4月17日后掀起全国高潮,4月18日搜索量达到高峰。
  这个“联盟”的存在为广播、电视和报纸的传输搭建了更多渠道,是媒体不再局限于一种传输,而是辐射到广播、电视、报纸以及网络等不同层次人群,引起的反响自然更加激烈,这点也在推动国家层面改革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可见内容生产后的渠道再造也非常重要。
  广播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浪潮下,也难以独善其身。面对车联网、蜻蜓、喜马拉雅等网络广播的冲击,也已经显露危机。但是只要紧靠时代主题,紧抓时效,严把质量关,打造多渠道到达,做好内容生产,在新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依然有广阔的空间。

(作者单位: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