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沉下身、静下心办好县级广播节目

史 潮

  媒体新业态、新技术的高速发展,让我们进入了“拿起手机当‘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媒体“战国”时代。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作为 “党媒”中最基层一员的县级电台,在完成好转播《央广新闻》、省台《浙广早新闻》、《全省新闻联播》等大新闻的同时,在自办节目里,如何沉下身,获得更多本地听众所关注的节目资源;又如何静下心,在有限的本地新闻资源中编排取舍,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这就成了县级电台采编播人员能做、而且必须做好的工作。
  一、沉下身,让更多人和我们一起“守土尽责”。
  作为党媒一分子,我们 “守土有责”,而且必须想方设法“守土尽责”。现在,有少数网络平台为博眼球使出浑身解数乃至不择手段,标题断章取义、耸人听闻,内容东拼西凑、真假掺杂,为的就是“吸睛吸粉”。这时,对本土党媒来说,就需要沉下身,然后用自己“高大上”的手段来竞争:我们有“高”度的地域优势,随时可以赶赴现场,“大”批分散于乡镇部门机关的通讯员和“上”级领导的直接关注和支持。只要把我们的“高大上”应用好,又何尝不能对付复杂舆论环境中的“庸、乱、散”?
  于是,我们加大和部门单位之间的合作,尝试节目的“扁平化”。比如,少儿节目《校园麦克风》,我们给出大致的选题方向,请全市各学校轮流负责节目的采编。其间,让主持人深入校园班级,和师生一起交流探讨,在稿件、诵读、录制等方面加以指导,并严格控制最后的播出审核,这样既充分调动师生、家长的积极性,培养了一批听众,也确保了节目安全。和司法部门开展《法制之窗》专栏,多形式多角度开展活动:到乡村赶墟和农民一起感受法制生活;进校园和学生们一起听法制课,并通过现场记者、活动组织者、参与者和直播室联线,让身边事,第一时间传到受众耳边。
  正是沉下身,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不仅发展了原来需要更长时间培养的听众群。甚至在短时间内,有不少人还成为我们的素材提供者和新闻采写者。假以时日巩固培养,这就是我们长期获取新闻素材的基础。也正是沉下身,和部门单位联合开展活动,才有了更多人和我们一起“守土尽责”。
  二、静下心,转变思路,在节目编排设置上,开发、维护、服务受众群。
  无论我们如何想方设法开发本地新闻资源,但总体来说,县级台毕竟平台不大、素材较少,凭县级台的人员配置和新闻基数,想做出新鲜不猎奇、幽默有深度、轻松不轻浮的节目,难度不是一点点。所以,想赢得更多的听众,就需要静下心,斟酌考量如何对节目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编排,从而让有限的资源实现效果最大化,保护收听率。
  工夫更在节目外。每组直播节目稿件动辄数千上万字,定好当天的主题后,还要精选内容、找到本地听众的契合点。比如在一档《下班路》直播节目里,主题是“磁条信用卡的退出”。其实类似的选题,上级台已经做过。我们不能直接拿来“炒冷饭”,就通过与我们联系较为紧密的交通银行和农商行,获取本地信用卡用户的使用频度、主要刷卡地点等信息,来选择引用资讯。这样做,尽量让听众不觉得枯燥或“与我无关”。还有,在每个整点的《1047即时报》,我们对稿件的选择标准是偏民生,但又绝对不是鸡零狗碎的事情。我们要求政府会议报道,要挑出百姓关心的事情。如全市强势推进“三改一拆”,我们就扩大挑选稿件的面和量,把“三改一拆”与保护改善更多市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与腾出更多的土地进行种植、办厂,让更多的人增加致富渠道联系起来,接上地气。
  在节目中,我们要融入正能量的观点想法,也要兼听各方的心声意见。我们打通互动环节,定位受众、设置议题,尽量扩大听众的参与面,来丰富鲜活节目内容。考虑到在节目实际播出时段,我们的听众参与量确实有限。主持人就把确定的节目主题,提早发到本台的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平台,尽量扩大参与讨论的面和量,精选网友的精彩回复和评论在节目中播出,从而让节目整体氛围热闹起来、收听环境轻松起来,提高节目的粘度。
  在县级台节目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要沉下身、静下心,发动更多人参与,发掘更多素材;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搭配,尽量实现各种素材的优化组合,把能做的,尽量做到最好,以取得更好的收听效果。

(作者单位:江山市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