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碎片化时代的电视新闻

姚 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媒体技术日趋先进,互联网的发展让现代信息技术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通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移动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媒体给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让人们的生活碎片化,无论我们是否准备好,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一、网络时代的信息碎片化特征
  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传播方式上看,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从传播形态上看,新媒体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因此,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几年前美国全美广播公司NBC纽约总部高级编辑卡西・拉伊诺内曾做过一个研究。他们有一档很受好评的谈话类节目,请来名人和各个行业的专家做嘉宾,就当下的热点作专题讨论,时长近半个小时,可是将这档节目原样直接搬到网上,点击率却很差。他们很纳闷,那么好的节目为什么在网上却没人看?于是他们收集了网上各种点击率高的视频样本进行分析和比较。他们发现电视媒体的播出是固定的,所有节目以播出时间为单位,在同一个频道按照既定时间顺序播放,节目不能随意更改,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也无从选择,只能被动观看,想看某个节目,就必须在某个固定的时间点,固定的频道,还要忍受冗长的广告。这种线性传播的弊端,无形中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内容空间,造成了观众的流失。而互联网上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获高点击率的节目视频也超短,基本在1分30秒左右。显然,现在人们需要的是快速和碎片式信息传播。
  这是一个网络的时代,呈现出的是碎片化语境,“一个声音”的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由此而出现的新媒体正是用碎片化的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一统天下。那么,碎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里呢?
  一是内容的碎片化。以前的受众习惯于接受一段挑选过的、制作完整的信息,这个模式已经被打破。网络催生了信息大爆炸,人们被淹没在海量信息中,要求信息的提供可以快速分辨选择。于是,内容的呈现不再是线性化的漫长的,而是散点式碎片式且快速更新,这些海量信息看似无关无序其中许多却又互相链接,接受者可以迅速挑选自己所需并链接至其他,快速得到丰富的信息资源。显然,碎片化地呈现信息更适合网络社会的节奏。
  二是传播渠道的碎片化。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播媒介形态多元化、小众化,受众分散,传播空间不再是传统的一个整体比如电视台,而是分散的,没有中心、没有权威的传播。接收渠道也是如此,接受信息的方式变化了,更多元了,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需要的信息,可以为自己做主,接受者变成了信息挑选甚至传播的主体。
  三是时间的碎片化。网络受众大多是在手机上收看,收看的时间是片段式的、随时发生的,人人都想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今,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难看到人手一部手机、人机互动的场面。随手拿起手机便可以搜索各种信息的便利,早已超过了待在家里坐在电视机前等候节目播出的呆板。
  受众的收视习惯已经发生巨大的改变,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中心格局,这些特征使得传播活动更加自由。
  二、电视新闻的碎片化尝试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强烈地冲击了传统媒体。电视节目曾经是观众的宠儿,但是,短短几年,一些曾经获得众人瞩目的电视节目收视率大跌,电视已经不再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互联网不仅实现了电视的很多功能,甚至比电视显得更便捷。
  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如何应对,浙江经视也在尝试着改变自己,比如著名栏目《新闻深呼吸》。
  《新闻深呼吸》是2009年推出的一档新闻述评节目,每晚十点半播出,时长半个小时,一次节目要播出二十多条信息,梳理当天或近期发生的大事小事,让观众与新闻同步。节目形态上更接近于新闻脱口秀,述中有评,评中有述,复合式的评论旨在呈现多元观点并引导观众去思考,去作出事实判断或价值判断,并盘点时评人士或意见领袖的真知灼见,让观众有所感悟。节目邀请了资深媒体人士、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政府各部门决策顾问和特约新闻评论员组成智囊团,为栏目提供特别的支撑并不断生产思想。主持人舒中胜表示:“《新闻深呼吸》的理想是要做‘意见领袖’,引领社会舆论,引导公众思想。我们希望发出的声音能够引导潮流,影响别人。”节目冲出了一条和民生新闻、时政新闻风格截然不同的“中间路线”,以及个性化的主持风格,一经播出,就受到广泛好评,收视率达1.5,在晚间同时段新闻节目中排名第一。
  然而,这档新闻和所有传统媒体一样节目,也受到新媒体的冲击,近年来节目的收视率也在下降。观众的收看习惯在改变,更愿意通过网络看新闻。那么,传统媒体该做出怎样的改变?2010年1月《新闻深呼吸》被推到新蓝网上播出,一开始,是把当天播出的节目整档上线,点击率很低。在研究了网络传播的特性后,大家发现应该遵循网络的特点进行改变,将节目内容碎片化。
  显然,新媒体的信息或视频都很短,每个视频基本在1分30秒左右,超出1分30秒用户就没有耐性看了。于是经视团队人员对上线的节目做了很大的整合,原来30分钟的节目被切割成18条或19条新闻。每条短新闻都是独立的,符合了网络新闻简短灵活的特点,观众可以随时随地打开看,不需要守着电视播放时间点看;也可以有选择性地点看某条新闻内容,而不用根据节目编排等着看。可见,当互联网和电视相融合之后,电视台的节目被切割成一个个碎片化的节目后,新媒体是很好的内容载体。
  电视节目如何碎片化,这是一个需要很好研究的题目,许多新闻人正在身体力行地做,这里我只是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是碎长度,要吸引一个人的注意力,让他看完一条视频,就要把长视频化长为短,化繁为简,化整为零。
  在网络上不以时间定节目,打破电视台原来的讲故事方式,不以时间为长度单位,决定片子的深浅,采访的深入,把最精彩最精华的东西压缩剪辑出来。有些不能在短时间呈现完的,可以分片段、换角度来呈现。
  二是碎形式,改变电视媒体端着的架子,去套路,让事实说话,让视频说话。
  观众很多时候不待见传统电视媒体的新闻,是因为很多新闻的播出前播出中播出后主持人和编导喜欢加入的大量的评论、引导、介绍等等。套路十足,居高临下,有时就是把观众当傻瓜,企图教育他们,向他们说教。某些问题生怕观众看不懂,生怕观众不知道这个新闻的重要性深刻性。碎形式,就是尝试着把这些套头掐掉,不把自己的主观意图强加给观众。相信观众是有判断、分辨是非的能力的。新闻人应该试着把最基本的事实告诉观众,呈现客观的新闻事件就好了。
  三是碎时段,及时跟进补充,跟进事件发展的方向,化以前的一次播出为第一时间播出,持续播出。
  今天,人们的生活被很多碎片化的内容切分,同时,碎片化的时间也造成了获取信息的碎片化需求。互联网让各种信息的获取更容易,而信息技术也推进了信息的碎片化,在信息传播进入网络时代以后,碎片化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描述。“碎片化”实际上就是个性化、多样化趋势的表现。人们不再按照统一的模式生活和思考, 消费者在接触信息时更多地注意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具有自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三、专业电视人的新媒体观,就是让有价值的碎片闪光
  这是一个碎片阅读的时代,但不是一个碎片新闻的时代,作为省一级的专业权威电视媒体,我们的社会责任、职业素养绝对不能停留在适应网络观众的层面。特别是在做新闻视频时。
  制作碎片化新闻,媒体人的责任就是将好的碎片挑出来,然后用我们的专业技能让我们这些碎片呈现出它的与众不同,或者亮点来:
  碎得权威:网络时代,大家都是记者,多数目击者只看到了他(她)眼里的事实,每个人的视线角度不一样,认识的偏差会失之千里。党台,权威的声音和视频一定是突发重大新闻时最可靠最权威的象征。党台的视野,党台的高度,决定了他的权威性。所有的新闻媒体人,都要心中有大局,心里有高度,深知权威发布的神圣和职责,才会对新闻负责,对党负责,对台负责,对网络的民众负责。
  碎得快捷:新闻媒的优势在一个快字。方向对,跑得快才有意义。人无我有,人有我好。网上有一条新闻出现时,就是考验我们的新闻敏感度之时。判断新闻的价值,意义,做出跟进或者放弃的决定,是新闻人和普通百姓的区别。和自媒体抢时间,我们不一定有优势,我们的优势在于,当新闻开始出现,网络舆论发声之时,我们的反应够不够快,我们的新闻敏感性决定了我们速度,每天有几万条新闻发生,我们只选最重要的,快,考验的是我们的经验,我们的判断。
  碎得准确:这里的准确,包括新闻导向的准确、新闻事实的准确、报导角度的准确。最近九寨沟发生地震,地震网的机器人第一时间,用时25秒发了一条准确的新闻。网友评论说,“让所有的媒体人哭倒在电脑前”。机器人写稿是准确和快捷的,但我们都满意了吗?全国高度关注九寨沟地震的人民光光看看机器人写的稿子就满足了吗?我们最关注意的灾区的大量的带着体温的新闻报导、有着巨大视觉冲击力的视频,画面,是机器人可以代替的吗?!灾区工作的各个方面,靠自媒体、靠机器人都不可能准确、完整地呈现!这个时候需要我们专业的媒体人,从灾区抢险进程、灾区援助实况、灾区受灾程度、民众困难破解、百姓自救互助等等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在各种媒体上呈现。
  过去,但凡有重大灾难,网络上各种谣言会特别多,有些人是存心捣乱,有些人是以讹传讹,专业媒体在突发新闻时的缺声缺位,造成了民众更愿意相信网络传言,现在我们的专业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发声,谣言就长不出翅膀,飞不起来。
  碎得专业:发挥我们后期制作的能力,剪辑、配评、同期音、字幕……那都是我们的拿手戏。现在网络媒体来传统媒体挖人很厉害,传统媒体人跳槽去新媒体的也很多,个中原因复杂,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说明专业的事还是需要专业的人来做。新闻媒体人转身做新媒体,还是最专业的人。
  信息碎片化,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要有新闻人的立场。比如前几天网络热传的一段视频,地铁上大妈怒怼cosplay女孩,隔天大反转,是演的。网民说什么的都有,看热闹的,骂人的,调侃的。《新闻深呼吸》并不是简单转播这一闹剧,而是指出以“代际冲突”话题所掩饰的“炒作”这一社会现象,主持人舒中胜说:“很遗憾这是一个炒作的时代,有些炒作有益也有害,有些炒作有害而无益,有些炒作戴着面具,有些炒作则完全没有了底线。”提醒人们在看热闹的同时注意,一些恶意“炒作”正在无害的幌子下滋长并泛滥成灾。短短一分钟里,不仅有新闻,还有评说,引导观众去思考,去做出事实判断或价值判断,让观众有所感悟。像这样的一分钟节目,既让人了解了最新发生的新闻热点,也做出坦率而有分量的评述,显现了新闻人的素养,与网络上众多同类新闻比较,立见高下。
  传统媒体,无论是电视、广播、报纸,都有它的专业性,除了互联网后台的代码我们不会编,做媒体的表达,还是需要专业的媒体人来完成的。我们是专业的科班出身,多年浸淫于新闻的编导、策划、拍摄、剪辑、灯光、舞美、配评、音乐、主持、写作,无论是操纵机器还是开动人脑,我们都是经过多年专业训练的。相信最好的片子,最强的片子,无论长短,  一定都是专业的人做出来的。
  对于传统电视台来说,我们本身需要做的,是适应信息碎片化时代,也产生信息的碎片,但我们要掌控碎片,呈现有分量的碎片。用传统的电视台拥有的这批有良好新闻素养的采编班子,引领新闻网络、引导新闻舆论,在深度报道上做文章。在信息传播大变革的今天,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后,主流媒体的报道,应该更好更深层次来引导和影响新闻事件的导向。产业变革给电视台带来的,正是对实时重大新闻处理能力和报道能力的考验。

(作者单位:浙江经视)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