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生新闻的主流意识

金光华 俞娇娜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历经近20年的发展已经走出了一条让观众较为认可的道路,在节目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
  民生新闻不能只停留于琐碎和表面,从而走入误区,比如在选题上,不能把视角全放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上,如大量的弱势人群的无助际遇、交通事故、房产纠纷、家庭矛盾等事件,或以庸俗、夸张、暴力等内容取悦观众,全然不顾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还应考虑新闻事件的重要性与时效性,再从社会发展的主流问题找到与百姓生活的切入点,形成有主流意识的民生新闻。
  当下的电视民生新闻有以下四方面误区:
  一是低俗化:一些民生新闻节目为了迎合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和不太健康的心理需求,将表现百姓生活的新闻变成对百姓个体隐私的爆料,将电视媒体变成都市逸闻趣事集散地,将百姓新闻变成了市井的电视围观。某些电视民生新闻甚至演变成为满足少数人“窥私”欲望的工具,表现出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失。
  二是琐碎化:当下一些的民生新闻选题常以“房子漏水、无良商贩、猫狗走失”等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鸡零狗碎的小事为主。一些媒体还一味迎合某些受众偏好街头巷尾的小事情从而忽略了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件,造成了新闻的琐碎化倾向。
  三是娱乐化:部分媒体为了追逐收视率,使得民生新闻节目偏重于娱乐化的倾向。从新闻采集到制作、播报,都暗含着“戏说”的成分、滥用娱乐元素,依靠制造噱头的方式和华丽的节目包装来吸引观众,虽然“看上去很美”,但降低了新闻本身的力度和质量。
  四是同质化:当同一地区多家频道拥有多档民生新闻节目时,该问题则更为凸显。相同地区内,新闻的报道题材和内容难免会出现重复的问题,再加之一些民生新闻节目对自身定位不够精准,出现了与其他节目雷同的情况。这不仅浪费了新闻资源,也流失掉了部分收视群体。
  为使民生新闻避免进入更多的误区,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民生新闻的主流意识。
  主流,原指水系中的主干河流。英文名称:main stream;stem stream,后意指占据主导或中心地位的(事例),与支流、傍流相对应。
  对策之一:凸显时政意识 强化价值取向
  民生新闻的转型和升级,首先在理念上应当重新回归“民生、民本”的本质。而这个过程,也是新闻媒体社会公器的功能得到深度发挥的过程,更是民生新闻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得到彰显的过程。所谓回归民生本质,就是民生新闻必须更多关注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基本诉求。因为“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2016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记协理事会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时也曾指出:“要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凸显主流意识,就是在姿态上,要由低端走向高端;在题材选择上,从小民生到大民生;在内涵上,从一般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在功能上,从单纯宣泄表达到发挥引领引导作用。
  2017年2月安吉县“两会”召开之际。安吉广播电视台大胆尝试民生记者全程参与“两会”报道的先例。在主打民生栏目《百姓连线》上适时推出了“金花看两会”版块。该版块由“海霞问实事”、“爽爽问民生”、“小邱来解读”三部分组成。《百姓连线》的三朵“金花”李海霞、高爽爽、邱奕菲用各自的民生视角向百姓展现“两会”上通过的大政方针、民生举措,解读“两会”期间的各类经济民生话题。
  “海霞问实事”——“两会”期间,安吉县都会公布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解决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而百姓最关心的则是,这些项目完成情况究竟如何,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金花”海霞就是从老小区改造、农村污水治理、学校迁建等百姓最为关心的实事入手,为百姓做了全面解读。
  “爽爽问民生”——“两会”中,议案和提案听起来很神秘,但其实与百姓息息相关,因为它们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变化。今年的议案和提案有哪些是与百姓关系最为密切的,“金花”爽爽就专门进行了梳理。针对议案、提案中较为“热门”的环境污染、道路拥堵、停车难、小区管理等问题,请代表、委员畅所欲言。
  “小邱来解读”——每年“两会”,最令人瞩目的就是政府工作报告,但是这一份报告对普通百姓来说,距离却很远。“金花”小邱在报告中提炼出与百姓关系密切的数据,通过自己的理解,把一组组“干涩”的数据,用生动形象的可视化来表达,让百姓看懂大数据、并了解这些数字与自身的密切关系。
  对策之二:继续拓宽报道领域
  媒体不仅要做“减压阀”,更要做社会的“稳定器”;现在的民生新闻其实已经成为电视媒体的主打新闻,而民生新闻理应与时政新闻相互汇流,共同构成电视媒体可以操作以及持续发展的新闻主体。时政新闻民生化和民生新闻主流化也就大势所趋。
  《生态道德课》作为安吉新闻集团一年一度的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自2012年以来都是《百姓连线》栏目的保留项目。
  2016年9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试点县启动仪式在“两山”理论诞生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举行。安吉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试点县。可以说,在生态建设的道路上,安吉的确全国领先。虽前无“标兵”,但后有“追兵”。为此,《生态道德课》第五季定下的主题是《问“浙”山水》,本着立足安吉,放眼浙江的思维概念,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宣传“两山”理论,学习省内其他县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民生记者如何做好这道“时政课题”?经过精心策划,团队成员用他们的民生视角,通过类似《远方的家》旅行体验的表现手法,去江山、桐庐、德清等市县采访,用一个个动人而鲜活的故事,展现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民宿(农家乐)、生态+互联网背后的人和事。锻炼了民生记者队伍,让他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民生新闻的主流意识。节目播出后,不仅获得了县内领导的好评,三个市县的相关部门领导也赞不绝口。
   要提升民生新闻工作者的主流意识,除了以老带新、换岗交流、定期研讨等多种常规方式外,民生新闻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运用好五面“镜子”:
  1、万花镜。就是要全方位观察社会现象,以便快速获取和精准传播百姓真正关注的新闻资讯,
  2、墨镜。就是要不断审视时政新闻报道中的民生视角与亲民意识。首先审视自身,如果这则民生题材做成时政新闻我该怎么做?其次审视对方,如果这则时政题材做成民生新闻又该怎么做?
  3、显微镜。即在掌握基本的时政常识的前提下,学会知微见著,学会在微观世界中聚焦问题,突现显微镜的作用。
  4、凸面镜。生活中,为了扩大视野,在小区、狭窄的拐角和道路急转弯的地方一般会安装凸面镜。同理,民生记者更应学会运用这样的凸面镜。
  5、望远镜。就是要熟练掌握类似夜视望远镜、天文高倍望远镜的使用,站得高,看得远,真正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从一个窨井盖的丢失——想到下水管网建设——关注五水共治;又如从一个离家离校的出走少年——想到家庭学校教育缺失——关注教育体制改革。
  近二十年的电视民生新闻所走过的每一步都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正是这些特定的环境因素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兴盛提供了机遇,从而使其表现出传播内容与方式的独特性。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城市化发展的逐步完善,社会生活中的主要问题将由现在的“就业难、升学难、看病难”等民众基本生存保障和较低的物质需求方面转移到较高的物质生活要求层面以及精神生活层面等。民生新闻如果想要求得长远持久的发展,民生新闻工作者必须提升时政意识和民生新闻的主流意识,要始终以平民视角为出发点,发挥自身优势,在内容方面突出民生政策的发布与解读、民生新闻的深度报道与评论、民生信息的贴切服务。      

(作者单位:安吉新闻集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