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播剧《万人伞》中周国琳的形象塑造

蔡 娟

  优秀的广播剧都是有思想的艺术与有艺术的思想的和谐统一。而广播剧的思想性不可能采取独立的方式存在,只能寓于剧作的审美功能之中,通过对人物的艺术描写,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表现作者丰富的感情、深邃的思想,从而给人一种审美快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广播剧《万人伞》是一部有思想的艺术与有艺术的思想的和谐统一的艺术精品。最近一经在中央台首播,就引起业内外和广大听众的强烈反响,好评如潮。
  好的故事是广播剧的基石,而人物则是广播剧的灵魂。戏剧大师曹禺讲过这样的话:人物即主题。这话讲得非常深刻非常精辟。你确定塑造什么样的主人公,实际上是在确定你所要表达的主题。一切优秀的戏剧和广播剧,无不重视对主人公的塑造,一部戏剧或广播剧成功与否,艺术上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是否创造了形象鲜明而又血肉丰满的人物,在于能否使戏剧人物走进听众的心中,让听众认可,引起听众的共鸣。广播剧是做给听众听的,听众的认可是我们衡量剧目好与差的一个重要标准。
  历史题材的广播剧不容易写好,尤其塑造既符合历史真实又性格丰满的艺术典型,其难度就更大。《万人伞》尽管是历史题材,但作者能够站在今天的高度去回望历史,选择了秀才周国琳作为剧中的主人公。一个剧作的真正魅力是思想的力量,而思想的力量最终主要通过塑造的主人公形象来体现。《万人伞》中的主人公周国琳,是诸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据《绍兴府志》和《康熙诸暨县志》记载, 知县刘光复下狱后,诸暨民众数千聚集悲号,暨民周国琳等赴京情愿,送《申救刘公疏》,称“愿以身代”,上达天庭。由于地方志书记载的只有片言只语,十分简略,要塑造好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其难度可想而知。作者没有被史志记载的真人真事捆住手脚,在保留了某些真实史实的基础上,遵循戏剧艺术创作规律,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通过设置矛盾冲突、故事情节、人物台词、人物动作等,塑造了一个与以往戏剧作品中迥然不同的古代秀才周国琳形象。
  《万人伞》塑造的周国琳形象,颠覆了以往文艺作品里的秀才形象。在中国古代社会,秀才是知识分子中等级最低的。在以往的以历史题材创作的艺术作品中,秀才大都两耳不闻窗外事,醉心于书本之中,十年寒窗,然后通过科举考试,一举成名,跻身统治阶级行列,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万人伞》中秀才周国琳形象,性格独特,写出了不曾相识的“这一个”。周国琳的性格有几个显著特点:
  敢于担当的“一根筋”精神。好官刘光复遭当朝权贵陷害,当诸暨百姓委托他上京营救时,他义不容辞,即便有困难险阻,他都勇往直前,绝不放弃。周国琳的母亲不明白儿子为什么要救刘光复:“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敢出头相救……你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赶去送死?”,周国琳回答说:“刘大人是诸暨百姓的再生父母,父母有难,儿子只有冒死相救。” 刘光复在诸暨任知县治水时,周国琳父亲只图本族小利,不顾全县安危,被刘光复重责20杖。周母耿耿于怀,错误地认为,“刘光复就算是全县百姓的恩人,却是我周家的仇人!有道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面对母亲的激烈反对,周国琳深明大义,是非分明,认为刘光复在对待父亲的问题上,“行的是大义”,为了洗清刘光复所谓杀死他父亲的罪状,他也要出头去救刘光复,他回答母亲:“既然事关我家,我怎能坐视不管?当官的不敢出头,我们百姓出头!”在这里,周国琳的大“义”超越了家庭的私怨私愤,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大丈夫气概。尽管母亲再三反对、阻挠,周国琳也没有改弦更张,离开母亲赴京告状而去。
  在中国封建社会,男大当婚是一个家族非常严肃而隆重的大事,为了营救命悬一线的刘光复,周国琳毅然退掉了订婚礼担,取消了与未婚妻的订婚仪式,这就意味着退掉了这门婚姻。这在当时是大逆不道、违背礼法的行为,一般人是做不出来的。周国琳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举动,主要是怕赴京告状会连累未婚妻一家,是不得已而为之。纯洁善良的未婚妻郦爱莲不知周国琳的良苦用心,无法忍受这种打击,与周国琳发生了激烈冲突,斥责周国琳对待爱情“出尔反尔,把诺言当儿戏”,要求他收回成命。倔犟的周国琳义不取容,义无反顾,最终还是拒绝了她的要求。在赴京途中,艰难困苦、盗匪抢劫以及后来告御状的生死考验等都没有动摇周国琳营救刘光复的决心。周国琳认准符合道义的事,会坚守自己的心志,切实践行,矢志不移。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用在周国琳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敢于碰硬的英雄气概。在中国封建社会皇帝至高无上,掌握着人们的生杀予夺大权。好官刘光复是皇上亲旨把他打入死牢的,皇上不下旨赦免,谁也救不了他。满朝官员同僚个个噤若寒蝉,没有一个敢于站出来为刘光复说话。周国琳,一个小小的秀才,无权无势,身微言轻,明明知道告御状有杀头的危险,但他全然不顾,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勇闯刑部大堂告状,侍郎潘成义见他是一个瘦弱书生,担心他经受不住三十杀威棒,有心放他一马,告知他告状先要挨三十杀威棒,非死即残,劝他不要告状。但周国琳气充志定,大义凛然,回答说“学生愿挨。”这是何等气概!当潘成义接了状纸,知道周国琳要保的是刘光复时,十分震惊,言明刘光复案情重大,是皇上钦定的案犯,再次劝周国琳“你还是收回万民状,回乡去吧。”面对潘成义再次劝告,周国琳刚正不阿,义正辞严,批评潘成义“此言差矣!” 发出了“好官蒙冤下大狱,百姓怎能见死不救?”的肺腑之言,不仅以事实为刘光复冤情申辩,还奉劝潘成义“受理此案,上达天庭,为刘大人申冤!”并且嘲讽满朝同僚“为官所累,不敢触犯当朝权阉!”周国琳气壮理直,慷慨陈词,潘成义理亏词穷,无言以对,竟以“就不怕死无葬身之所”警告周国琳。周国琳视死如归,以孟子的“舍身而取义”的圣训来回敬潘成义。面对软硬不吃的周国琳,潘成义无计可施,只好以“拉下去,杀威棒伺候!”而收场。周国琳被三十杀威棒打得血肉模糊呻吟不止的时候,仍虚弱而坚定地说,“还会再来!再来……”周国琳气凌霄汉,铁骨铮铮,令人景仰!感人心魄!
  而最能显示周国琳英雄气概的是当道栏驾献万人伞。万人伞上面画有诸暨百姓为刘光复建造的63座生祠,以表彰和纪念刘光复八年治水的功绩,伞柄里面藏有各地上万个乡亲的签名帖。万人伞代表了诸暨几十万百姓保刘光复的心声。万人伞是本剧在艺术手法上设置的最能表现主题的意象。刘光复是皇上钦定的要犯,要救刘光复,必须有圣上的旨意。问题的关键是设法让圣上了解案件实情,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刑部侍郎潘成义是一位有良知的官员,此时已加入周国琳营救刘光复的队伍,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提供了太子殿下到寺庙进香的时间和路线,精心策划栏驾的具体细节。在明代,当道栏驾是弥天大罪,不仅自己被当场处死,还要搭上全家甚至全族的性命。潘成义对周国琳说:“这是一把绝赌……你的胜率只有十之一,百之一,赌注一下,再无反悔!”面对如此危险,周国琳的回答是“学生愿往!”“哪怕是千之一,万之一,周国琳万死不辞!”“我周国琳为救刘知县粉身碎骨理所应当。” 更让人感动的是,此时周国琳想的是,把生的希望留给潘成义,宁愿自己一人承担这次行动的危险,不愿再搭上这位好官的性命:“若助我跨出这一步,也许就成了大逆的后台,二十年仕途倾刻化为乌有,性命必定难保,一官救不成,反又害一官,这,这绝对不可!大人,请不要掺在其中,明天国琳自己前往!”而此时的潘成义决心与周国琳共闯龙潭、拼死一搏,要救这万民称颂的好官刘光复。在潘成义的帮助下,周国琳栏驾将万人伞献给了太子,要不是太子下令放了周国琳,险些被庞保的仪仗乱棍打死。成功献上万人伞,这意味着刘光复得救有望了。因为就在昨天,太子颁发的一道谕旨上强调,看一个官是不是好官,不能听他的上司和同僚的,要听百姓的,只有百姓说好,才是真正的好官。
  重情重义的仁爱之心。这表现在周国琳处理同周围人的关系上。
  周国琳是爱他的母亲的。当进孝于母亲与营救好官刘光复发生矛盾时,周国琳首选救刘光复,之后再尽孝。刘光复在诸暨八年治水,让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全县百姓爱戴刘光复,希望他做更大的官,为百姓做更多的事,带来更多的福祉。周国琳懂得,清正廉洁的好官是国之栋梁,百姓的希望,救一个好官,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大事好事。周国琳做出这样的选择,是他深明大义的表现,他行的是超越尽孝的大爱大义周国琳的母亲虽然开始不理解儿子的行为,但当她理解了儿子的行为时,她感到由衷的高兴和骄傲,她在临终遗言中说:“人人都称赞为娘生了个好儿子。他们还说,你不在,他们会替你尽孝,会代你养老送终。为娘这才明白,你去救刘大人,正是诸暨几十万百姓想做的事啊!……有你和爱莲这一对好孩子,为娘知足啦。”
  在定亲结婚与营救刘光复的问题上,周国琳处在两难的境地。他深爱着未婚妻郦爱莲,但他担心营救刘光复不仅会自己丢了性命,还要连累爱莲一家。他不愿意因为自己祸及爱莲及其一家,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退掉了定亲礼担,这表面的冷酷绝情,却饱含着对爱莲的深厚情感。当爱莲得知周国琳舍身去行大义,并且还深深地爱着自己的时候,她尽消前嫌,一直尾随着周国琳,暗中相助。在通往北京的驿道上,周国琳因劳累过度导致高烧昏迷,是爱莲救了他的命。爱莲深深爱着周国琳,隐忍已久的感情再也无法控制,如火山一样喷涌而出:“你我虽尚无名分,我却立下誓言,此生非你不嫁,你就是我的夫君。如今,夫舍身去行大义,爱莲理当夫唱妇随。更别说去救刘大人,这也是我的心愿啊!”周国琳深深爱着郦爱莲,此时在感情波涛的推掀下,从满溢的心湖中汩汩流出:“爱莲!你知道吗?我心里也有一个誓言,这辈子要让你幸福,绝不让你受苦。可是这次去救刘大人,是与权奸相抗,多少忠臣义士,都死在这权阉手里了。”爱莲:“我不怕!”周国琳:“我这一去,杀头可能还是轻的,说不定还会连累家人。国琳把老母置于刀口之下,已是不孝之子,我怎么还能连累你,连累你的父母、你兄妹?”爱莲:“我不顾!”在通往北京的驿道上,周国琳与爱莲互诉衷肠,海誓山盟,情意缱绻,志同道合,此后俩人在营救刘光复的斗争中璧合珠联,情同鱼水,成为并肩战斗的情侣。在《万人伞》中,周国琳与爱莲的纯洁高雅的爱情观是服从服务于戏剧主线,并与主线合而为一,它在戏中虽然占的分量不大,但是有助于刻画周国琳性格内涵的丰富性,增强戏剧的趣味性。
  《万人伞》的主线是以周国琳为代表的诸暨百姓以大勇大智排除种种困难营救出一位万民拥戴的好官刘光复。我以为还有一条隐蔽的主线,那就是贯穿始终的周国琳对刘光复的感情线。戏一开场,周国琳台词里引用孟子的一段话,对刘光复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他认为一个官是不是好官,他的上司评价和同僚评价都不算数,只有老百姓的评价才算数。这反映了他思想中宝贵的民本意识。他对刘光复的感情,是完全出于对一个勤政爱民好官的崇敬和热爱,不甘心让一位好官蒙受不白之冤。为救刘光复,他无所畏惧,他勇闯刑部大堂,拦驾献万人伞,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他智闯天牢,用一颗仁人之心,救助和融化气息奄奄、精神崩溃、万念俱灰的刘光复的心灵,以侍奉父母般地感恩图报之情,白天黑夜陪在刘光复身边,细针密缕地关怀他照顾他,以诸暨百姓不忘他的大恩大德感念他,用诸暨百姓为他申冤告御状讨公道的真情感动他,周国琳的情至意尽、满腔热血和真情,让刘光复像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心灵得到抚慰和滋润,终于从绝望和精神崩溃中走了出来,重新焕发了青春,并在牢房中完成了浦阳江治水方略的重要著作《经野规略》,使诸暨治水有轨可循了。为此,周国琳在牢房里专门为他举行了庆功会。在天牢,周国琳对刘光复的尽心竭诚,款款深情,让我们看到了周国琳性格中的仁爱温存、细腻柔婉的一面。

(作者单位:诸暨市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