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络直播应成为县级媒体的新常态

张 伟  康妯娜

  移动新闻客户端已成为用户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来源,而如何抢占移动客户端这个宣传平台,是各级媒体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只是把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上的东西直接搬运到移动客户端上,用户是不买账的,因为过长的文字和视频用户是没有耐心看下去的。如何生产出用户爱看的产品,是媒体人必须思考的问题。网络直播不啻是一个好的选择。
  2018年11月19日-21日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将在浙江省德清县举行,这次大会是由联合国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是地理信息领域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内容最丰富的全球盛会,吸引了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嘉宾参加。面对这样的一次国际盛会,面对一个在家门口举办的盛会,面对一个全县上下准备了三年的会议,特别是面对德清43万百姓对会议的关注热情,作为德清县唯一的官方媒体——德清县广播电视台在宣传上如何做到不缺位?德清台把这次盛会看成了一次机遇,并把它视为对县级媒体融合的一次大检阅和大考验。
  在征得主管部门审批后,德清县广播电视台在2018年11月18日9点到218年11月19日9点推出了24小时融媒体大直播——“世界地信 德清时刻”。直播当天短短10个小时德清县广播电视台“爱德清”直播平台收看观众就达到了22万人,到24小时直播结束,收看观众达到了28万+,中国蓝新闻蓝莓号直播实时观看人数达80万,新浪微博一直播平台观看人数近250万。这在德清县广播电视台成立25年来了创造的最好的收率效果,这也是移动优先理念创造的奇迹,展示了媒体融合带来的传播力量,更重要的是县级媒体面对国际性盛会也可以唱响好声音。
  这次直播成功应得益于前期的充分论证准备、中期的彩排预演,最终确保了直播的顺利呈现。
  一、前期论证充分
  
这次大型直播是德清县广播电视台在大会召开前五天提出的,也就是11月14日提出了24小时融媒体直播迎接地信大会的想法。说实话,之前县级媒体的直播都是一台文艺晚会或者政府主办的颁奖活动、启动仪式等的直播,我们只是架几台摄像机做最后的呈现;或者对一个镇街的活动,派出一个摄像一个主持人在新媒体上进行半个小时左右的直播,就是一个对介绍现场活动的直播。对于无任何政府参与、无现场活动作为内容支撑的直播,德清县广播电视台还是第一次遇到。加之24小时的长度,对县级媒体来说更是无从经历过,虽然看过央视、省台的大时段直播,但是真的让我们自己做,还不知从何下手。说到这里就要感谢融媒体带来的力量了,德清县广播电视台从2016年4月份开始,把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合并在了一起,从此走上的融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正是借助于融媒体的力量,我们着手直播的前期准备工作。
   1、注重案头准备
  我们从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各个部门的抽调业务骨干,由分管节目的台领导牵头组建了一个直播团队。由于德清广播电台从2014年起所有的节目都是采用直播的形式进行,广播的直播给我们许多启发。于是借助广播的直播经验,经过直播团成员的多次商议,考虑到新媒体的收看习惯,最后我们决定把每30分钟作为一个直播单元,每个单元明确一个主题,每个单元采用“主演播室+视频短片+记者外景现场(或主演播室嘉宾访谈)”形式进行直播。
  2、每个直播单元的主题设置
  
直播形式确定后,每个单元的主题确定成了重点,它是关系到直播能否成功的关键。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会议,加之宣传纪律的要求,与会的领导人、嘉宾、人数在开会前都属于保密信息。正是由于大会的保密性,所以有关大会的相关信息备受关注。既然我们拿不到地信大会的核心信息,我们只有从外围入手,寻找与地信大会有关的已经确定的外围信息入手,照着这个思路我们理出了每个单元的主题。如“什么是地信信息大会?”“为什么选择在德清举行?”“德清为世界地信大会做了哪些准备?”“外宾眼中的德清?”“德清吃住行准备的怎么样了?”“地信技术与百姓的关系?”“地信大会的国礼出自德清?”等等作为我们直播单元的一个个主题。事后证明,正是这些围绕地信大会的主题,才让我们直播更有吸引力。特别是地信大会国礼出自德清、德清吃住行等单元环节的直播客户端上的观众人数节节攀升。
  3、每个单元的内容准备
   
(1)演播室主持词的准备。主演播室我们采用男女对播的形式,一来彰显节目的庄重,二来便于每个单元话题的展开。因为直播团队是临时组建的,两位主持人手头工作又较为繁重,为了不影响主持人的日常工作,我们充分发挥融媒体的团队优势,明确由报纸、电视编辑围绕每个单元的主题,提供相应的文字资料,同时明确一名报纸资深编辑专门整理这些材料并撰写演播室主持词。
  (2)短视频的准备。从接到任务到直播,短短三四天时间来专门制作每个单元的短视频和垫片显然是来不及的。针对每个单元的主题,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电视采编上的新闻、专题片、有关地信大会前期做的各种公益广告等现有视频资料进行二次加工。为了符合移动客户端的收看习惯,每个短视频的时长都控制在3-5分钟;事后证明,通过这些影像资料的展示,不仅给观众有历史纵深感,同时也呈现出大量历史珍贵的瞬间;这些画面优美的短视频,更是为直播增色不少;
  (3)嘉宾的选择。因为地理信息是非常小众的一个话题,如何把这一话题说的接地气,让受众爱听、想听,只靠主持人的力量显然不够的。因此寻找专业人士走进我们的主演播室,与主持人一起探讨这些生僻的知识是一个不错的选项。于是我们找到了一位80后的健身达人某地信企业的负责人,他也是我们新闻曾经采访过的嘉宾,作为地信方面的专业人士——他非常关心地信大会,而且语言风趣幽默。正是按照这一标准寻找参与直播的嘉宾,直播当天地信大会主会场的设计者、国礼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志愿者代表等一一走进我们的演播室,与观众分享了他们与地信大会的故事。当天的直播我们对嘉宾的访谈都非常成功,嘉宾的加入也为直播增色不少,通过这些嘉宾阐释,也拉近了地信大会与百姓的距离;
  (4)出镜记者的选择。为了使现场信息挖掘的更充分,呈现的更完整,在出镜记者的选择上我们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跑线记者或者有这一主题采访经验的记者优先考虑。正是按照这一选人原则,我们确定了每个单元的出镜直播记者,因为这些记者不仅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更重要的是每个记者有着大大小小的直播历练,正是这些历练才确保了每个单元直播质量。同时我们明确,所有记者的现场直播内容由记者本人准备,现场采访的嘉宾也让记者自己联系。
  (5)摄像的选择不可轻视。一个好的摄像首先要呈现优美、协调的画面;同时要兼顾大小景别的变化,画面的连贯性。以往的网络直播画面的要求不高,但是面对一场国际性的盛会,我们是按照电视的直播要求来配备当天的直播摄像师,在主演播室我们配备两个经验最丰富的摄像师,其他直播点全部配备了德清电视台的主力摄像师,正因为有了这些过硬的摄像人员,整个直播的现场画面无论是构图、推摇移等都非常到位,被无数同行点赞。
  二、注重彩排预演
  
因为第一次大型直播,彩排非常关键,经过两天的准备,11月16号的晚上,参与直播的采编人员、技术保障人员等30多人参加了脚本直播演练。这个演练在一个较大会议室里进行的,通过这个环节让演播室的两位主持人与每个单元的直播记者进行面对面衔接,掌握每个环节的所需时间。通过记者的现场口述,让摄像师知道记者现场的表述的大致内容,以便镜头能更好地跟进;通过这个环节,也让技术保障人员明确大致流程、如何合理调剂设备等。
  11月17日上午9点根据24小时的直播方案,我们进行了实战预演,记者、摄像、嘉宾按照直播的要求提前一个小时抵达每个单元的直播现场,并调试好直播设备。通过当天的直播预演,让编导能都准确直播节奏,控制好每个单元的直播时间。同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对预演进行了录制,以备不测。
  这次预演结束后我们又及时进行了总结,对直播中每个环节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一对一的对接,并提出的修补方案。
  正是因为有了前期案头的充分准备,加之两次彩排预演,从而确保当天的直播顺利进行。
  三、融媒体宣传大有作为
  这几年随着移动客户端的发展,选择移动客户端观看节目的人已成为主流,传统媒体的受众以老年群体为主。通过移动客户端的直播,吸引了更多当地受众的关注,18日早上9点直播开始,2个小时实时观看就达到了10万+人次,经过24小时的直播,实时观众更是达到了28万+人次,这对于一个县域人口只有43万的德清县来时,创造了一个收视神话。
  通过这次直播活动不仅锻炼的融合队伍,为融媒体今后如何讲好主旋律的故事进行了探索,更为融媒体占领更多的宣传阵地增加了底气。
  1、直播让传统媒体人找到了新的舞台
  虽然从2016年我们就走上了融合之路,但是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几乎还是各自为阵,偶有融合也是电视上做的短片在新媒体上展示创造了10万+的点击率,或者报纸的文章被拆分配上图片在新媒体刊发,但是媒体人总有一种使不上劲的感觉。然而这次融媒体的直播,让媒体人找到了新的传播方式,找了传播正能量有效途径。看到我们正在直播,没有直播任务的一线采编人员也主动请缨,要求加入直播队伍;一些采编一线人员主动帮着打光、帮着拿辅助设备,为直播默默做着贡献。由于是大时段直播,一个直播点位我们只安排了一位摄像,30分钟的直播,对手持、肩扛摄像机的摄像师来时不仅体力的考验,更是毅力的考验。由于人手有限,我们的摄像师和记者在完成上个一单元的直播后,又马上投入到下一个单元的直播准备,但是十多组搭档没有一个人有怨言。一位主持人因为承担一项较重的工作,依然主动要求来直播队伍,这已是多年没有的现象了。他们说,直播让大家看到了融媒体的威力和能量,让媒体人找回的自信,找到了存在感
  2、观众的回归是对媒体人最大的褒奖
  说实话,这场直播开始前我们对收视率心里没有一点底,然而我们24小时直播节目上线后,从直播平台上同步显示的实时观看人数成几何式增长,直播2小时后观众就达到了10万+,观众的肯定成为我们动力。为了展示我们直播效果、吸引更多的人来观看直播,在直播的过程中我们让主演播室的主持人第一时间把各个平台观看人数播报出去。当然观众的回归对直播人员来说更是一剂强心针,正是因为有了观众回归才使得我们大时段直播顺利完成;
  18日中午,正当我们进入下午段的直播时,湖州市委宣传部的公众平台“爱湖州”主动联系我们,要我们的直播路径,加入到我们的直播队伍。
  3、直播形式是对融媒体最好的诠释
  通过融媒体的直播活动,让报纸的编辑、记者有了存在感,因为直播过程中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是他们提供的;广播主持人走出播音间,承担起了图像直播;电视主持人走入网络直播,用接地气的语言与观众交流、互动;电视摄像师把一台摄像机变成了一个微直播平台,不仅要兼顾导演、还要兼顾图像现场切换和传输;幕后的记者成了主播网红,他们不仅要介绍现场情况和背景材料,同时还要采访当事人,与他们对话交流,问一些观众感兴趣的话题;融媒体的直播让每个人找到了自己的舞台,更让县级媒体找到了讲故事、发声的途径。
  4、直播让县级媒体的宣传有了力量
  这次直播的成功,提升了县级媒体利用网络的宣传能力。与会的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在一场记者见面会上,对现场德清台的记者说,18号他看了德清台的直播节目,没想到县级台的直播水平与大台不相上下。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的肯定和28万+的观众群,是对县级媒体主动参与宣传国际性会议的最好的肯定。
  网络宣传依然遵守内容为王的定律,利用网络直播这一形式进行宣传,应成为县级融媒体的新常态,这不仅是县级融媒体自身发展的要求,更是媒体人发挥夺舆论引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渠道。

(作者单位:德清县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