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现场报道:增强广播记者、主持人“四力”的有效途径

徐定华

  一、增强“四力”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对于新闻宣传工作来说,是媒体融合不断向深度迈进、全媒体加速发展、媒体人坚持守正创新的时代。如何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了系列重要讲话,他的讲话高屋建瓴,逻辑严密、针对性强,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辩证思维。他多次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四个力”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逻辑性非常强。任何一家媒体唯有具备传播力和引导力,才会有影响力和公信力;而媒体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唯有想办法去增强自己的传播力和引导力。这是总书记从宏观层面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
  那么,媒体又该如何去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呢?总书记又从微观层面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要不断增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四力’要求系统全面、指向明确,意蕴深厚、内涵丰富,涵盖了宣传思想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工作作风,凝结着党中央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和增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两个“四力”宏观与微观相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时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现场报道对增强记者、主持人“四力”的作用
  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力”中,脚力是基础,“眼力、脑力、笔力,归根到底要从脚力中得来。只有锤炼过硬的脚力,行千山万水,走千村万寨,入千家万户,吃千辛万苦,新闻工作才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才有深厚的人民情怀,才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才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也才有鼓舞人、感召人、塑造人的蓬勃力量。”眼力是保障,是记者、主持人分析、辨别、判断事物的能力;脑力是统帅,在“四力”中居中枢地位,它是记者、主持人思想水平、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的集中反映;笔力是结果,是记者、主持人脚力、眼力、脑力的集中体现,一个综合能力强、笔力深厚的记者、主持人必定以过硬的脚力、眼力和脑力作为基本力。这“四力”也是一个结构完整、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作为广播媒体的从业者,做现场报道是广播记者、主持人增强自身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有效途径。
  如果把一套广播频率的节目比作成一桌大餐的话,那么新闻资讯、话题互动、音乐娱乐、套播广告就是这桌大餐的四道“主菜”,而现场报道则属四道“主菜”中的“硬菜”。为做好这道“硬菜”,记者、主持人绝对不能只坐在办公室或者宅在家里闭门造车、寻章摘句完成稿件的编辑,它要求记者、主持人必须来到新闻现场,并在新闻现场进行快速、准确的观察、判断、分析,然后进行记录、采访,最后通过电话连线向听众进行现场报道。做现场报道需要记者、主持人在新闻现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对记者、主持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全方位锻炼,记者、主持人只有多跑、多看、多想、多记,不断增强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才能把现场报道这道“硬菜”做得出新出彩以满足听众的“胃口”。因此,现场报道对增强记者、主持人的“四力”有着极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现场报道这种报道形式因其时效性快、现场感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一直都被业界所重视和听众所喜爱,它是衡量广播记者、主持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对记者、主持人有着极高的要求,是对记者、主持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全面考验,所以,一些“四力”不强的记者、主持人担心暴露自己的短板往往都比较怕做现场报道、也最不愿意去做现场报道。
  为增强频率记者、主持人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改变他们不愿意做现场报道的现状,金华交通音乐广播借年初节目改版之机,专门开设了一档名为《942第一现场》(942为金华交通音乐广播的播出频率,即FM94.2)的新节目。作为一档现场报道类新闻节目,这档节目每期时长3到5分钟,碎片化地安排在全天多个时段播出。作为一项月度考核指标,频率要求每位记者和主持人每天必须深入全市的街道社区、医院学校、工矿企业等地各发回2篇或1篇现场报道,为保证现场报道的质量,频率每天召开选题策划晨会,对当天的报道题材进行策划,确定报道选题,之后再分派记者、主持人前往新闻现场进行采访并发回现场报道。经过短短4个月时间的实践,效果非常明显,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做现场报道,自己比以前更多地接近了现实生活、了解了百姓心声、关注了社会热点;而作为频率管理者,我们则切实感受到,通过做现场报道,频率记者、主持人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家慢慢学会了多跑、多看、多想和多写。当下,做现场报道已经成为频率记者、主持人的自觉行动,大家主动找线索、报选题、提方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频率的节目更加“三贴近”了,为此,很多听众通过电话或微信为频率开设《942第一现场》点赞,同时,还主动为我们提供新闻线索以供现场报道所用。
  正是看中现场报道对增强记者、主持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提升作用,目前很多广播频率都开设了类似的现场报道栏目,譬如《中国之声》有《直播中国》、上海新闻广播有《市民政务通——直通990》、广东新闻广播有《民声热线》、杭州新闻广播有《连线快评》等等。
  三、记者、主持人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相较于录音报道、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和广播评论等新闻样式,客观地说,现场报道属于是最难做的,广播的记者、主持人如果没有过硬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没有“几把刷了”和几下真功夫,要想把现场报道做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广播的记者、主持人一定要在多跑中锻炼脚力、在多看中练就眼力、在多想中培养脑力,在多写中磨练笔力。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那么,在实践中又该如何去做好现场报道呢?
  第一、要善于描述现场,以事吸引人。既然是新闻报道的范畴,那么现场报道首先要满足新闻的要求,要把新闻最基本的“五个W”向听众描述清楚;其次,由于广播的现场报道是靠声音作为媒介来传递信息的,它不像电视现场报道那样可以通过摄像机拍摄的画面让观众看到新闻现场,所以广播的记者、主持人在做现场报道时必须要学会描述现场,以便迅速把听众带入新闻现场从而以事吸引人。现场描述需要记者、主持人把自己所处的方位搞清楚,然后再来确定描述顺序以保证听众听得清楚,为此,记者、主持人要不惜脚力和眼力,要想办法提前到达报道现场来做好报道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现场报道的成功概率就越高,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著名作家曹雪芹就非常善于描述现场,试看他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向读者介绍“葫芦庙”这个现场时说:“当时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宝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呼作葫芦庙。”他采用由远到近、层层递进的方法把葫芦庙的方位、特点以及周边环境描述得一清二楚,引得读者好奇去一探究竟。
  第二、要善于捕捉细节,以真打动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的东西最能打动人,而细节往往最能反映真实、表现真实。“细节决定成败!”好的细节可以起到说明事物、丰富人物、强化主题、震撼人心的作用。2018年7月2 日,《中国之声》推出了12集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其中就运用了像“总书记用陕西方言喊小伙伴的名字”“总书记回忆美味的酸菜”“总书记为梁家河发展沼气”“刘瑞莲一家用勤劳换来了好日子”“梁家河人学说普通会为游客当导游”等大量的真实细节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并反映了梁家河四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听后百感交集,深受教育。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是位善于捕捉细节的高手,值得大家学习,比如他在为全国“两会”做现场报道的时候,非常善于从细节入手,拿细节说事,通过细节来反映“两会”的新变化,让人信服。发现、捕捉细节,需要记者、主持人以工匠的精神去练就一双慧眼,新闻随时发生、细节无处不在,关键就看我们有没有一双“火眼金睛”。
  第三、要善于运用声音,以情感染人。声音是广播的灵魂,广播是声音的艺术。现场报道中的声音大致可以分为3个方面,首先是记者、主持人自己的声音,作为现场报道的主角,记者、主持人的声音一定要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字正腔圆,让听众听起来感到舒服,这要求记者、主持人平时要加强发音发声方面的专业训练,只有基本功扎实才能把现场报道做得有条不紊;其次是采访对象的声音,记者、主持人在做现场报道时经常要邀请新闻当事人接受采访,如果采访对象善于表达、口齿伶俐,那么这篇现场报道就能事半功倍、锦上添花,采访对象的选择非常重要,在选择采访对象时,除了要看他的专业水准和对新闻事件的掌握程度外,还要尽可能去听听对方的发音和语言表达能力,平时经常见到有的记者、主持人在做现场报道时随随便便就拉来一个人去采访提问,造成现场报道的效果大打折扣;最后是新闻现场声,好的现场声足以胜过记者、主持人的千言万语,特别是突发事件、抢险救援等新闻事件的现场声,记者、主持人一定要善于利用,用现场声来营造氛围、传递感情,用情来感染人。
现场是骨架,细节是血肉,声音是筋络,一篇现场报道只有具备可知的现场、可感的细节、可听的声音这三个元素,才能算得上是一篇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好报道。
  第四、要善于追寻本质,以理折服人。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乃至过剩,现在的听众早已不满足于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还想知道发生的原因以及发生之后事件的走向。为此,需要调动记者、主持人的脑力和笔力去分析、比较、辨别和归纳,寻找到原因和规律从而以理服人。透过现象看本质,告诉听众新闻背后的新闻,这应该成为广播记者、主持人做现场报道时去追求的高境界。当然,也只有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扎实的记者、主持人才能达到这个境界。金华交通音乐广播的一位记者在做关于市区养犬乱象的现场报道时,就没有仅停留在向听众讲述一些不规范、不文明的养犬现象这个层面,而是透过现象说本质,把不规范、不文明养犬的根源、危害以及该如何规范、文明养犬向听众作了详细的解说,并连线采访了相关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士,整个现场报道思路清晰、说理透彻、令人信服,称得上是一个比较好的现场报道。此外,记者、主持人在做现场报道时要学会抓住报道重点,突出报道主题,切忌眉毛糊子一起抓,面面俱倒什么都说,结果让人听得云遮雾罩,不知所云。
  四、结 语
  
就新闻产品的样式来说,现场报道并非是什么创新之举,但在媒体融合正在向纵深发展的今天,重视和加强现场报道还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为现场报道是最符合融媒体传播的新闻产品,融媒体传播最大的特点一是快、二是用户体验好,现场报道最具有这种属性。而通过前文的论述,现场报道又最能提升和增强记者、主持人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有助于拓展中宣部正在组织实施的“四力”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因此,现场报道值得广播记者、主持人去努力尝试和大胆实践。

(作者单位:金华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