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做新闻也要讲究精准

王益新

  这两年流行精准,如精准营销、精准服务、精准医疗、精准扶贫等等,其实新闻也需要精准,内容真实、事实准确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为什么还要提精准呢,主要是因为当前什么都讲究快节奏的情况下,有些记者不求甚解,不够踏实,易出偏差。讲究精准,既是新闻报道的题中之义,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精准是报道的客观需要

  记者采访是一个了解、探知、求证的过程,基本信息、基本事实不能弄错,一旦错了,报道就会出现纰漏,严重的会造成失实,所以采访一定要认真仔细,做到精准。

  1、事实精准

   一条新闻,五个“W”必须精准,报道中用到的信息都必须核实求证,关键信息更要多方求证,绝不能马虎应对,更不能想当然。纠纷报道中,采用一方的说法,必须向另一方核实过,明显失实,或有疑问的,不能轻易采信。要像法院判决书写的一样,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2、数据精准

  数据精准大家好理解,就是报道中采用的数据要精确,比如受贿案,记者通常能提早拿到起诉书,但起诉书上的受贿金额可能并不是最终在法庭起诉的金额,因为到庭审当天,数据也许会有变化,如果记者不核实,就照抄,很容易出错。受贿的金额直接关系到法院的量刑,受贿五十五万和五十六万可能差别不是很大,但如果是受贿五万和受贿六万,差别就很大了,可能直接关系到多坐一年和少坐一年牢的问题。

  卫星发射,要精确到秒,新闻的数据有时候要精确到小数点。核心数据其实就是新闻的核心信息,所以精准是数据的生命,

  数据精确包括数据本身要精确,还有计量单位也要精确,像我们经常用到的血液酒精浓度,每百毫升多少毫克,如果数字准确,但计量单位用错了,也是错误。

  3、名称精准

  人名、地名、企业名、身份、职务、头衔等等,也要做到准确。有的原来是正职,你要是写成副的,不行,原来是副的,你大意写成正的,也不对。有的官员上次采访的时候是这个头衔,这次去可能已经调整过了。有的人有多个头衔,那就要找跟报道内容匹配的。有些地名因为区划调整过,那么就要用最新的,还有同名的,也要分别开来。

  4、表述精准

  表述精准是新闻精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像两会报道,人大代表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委员是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这些表述必须准确,不能随便换,换了就是错了。再比如有个案子,某人在给邻居帮忙造房子的时候,摔成骨折。这个人是主动去帮忙的,还是人家叫他去的,这是有区别的,所以记者在表述中要说清楚。另外 像“定金”“订金”、“法人”“法人代表”、“治安拘留”“刑事拘留”等等,都有不同含义,一字之差,可能意思就两样了。 

  总之,一个报道中,事实、数据、动词、用语,了解得准不准确,关系重大,可能涉及情节轻重,涉及到问题的定性,涉及到处罚与否,所以千万不能大意。

  二、精准有利于增加信息量,提炼新闻点

  精准有助于增加信息量息。临近年底,盗窃案件多发,一般我们知道发案时间在后半夜,但后半夜从午夜零点到凌晨四五点都是后半夜,根据警察的调查,小偷作案在凌晨一点到两点的概率更高,所以如果记者能追问得更细一点,时间精确到小时,那么带来的信息量更大。

  精准还有助于提炼新闻点,有些原本平淡无奇,或者普通的题材,因为记者挖掘出一两个精准的信息,可能这条新闻就不平常了。《惊恐!南昌人一天吃掉76吨鸡蛋》,《浙江人最爱健步走 人均体育消费1464元》这些是从采访中提炼出来的新闻,既有信息量,又有看点。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两岸跨越了66年的“世纪握手”,是一次历史性、里程碑式的会面,现场的记者都很有心,两人握手的时间持续了多少秒,都掐得清清楚楚,于是有了《习近平马英九持续握手80秒 挥手长达25秒》等等报道。

   被称为“最美司机”的吴斌,开着大客车在高速上,突然被空中飞来的铁片砸中,在危急关头,他强忍剧痛将车辆缓缓停下,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安全疏散车上的24位旅客,不过司机吴斌最后经抢救无效离开人世。消息出来后,媒体都在报,不过写得最有新意的是钱江都市频道的记者,他把吴斌遭受“飞来横祸”之后的职业坚守,进行了量化分析,于是有了《76秒7个动作 司机吴斌用职业坚守保护一车乘客安全 》,该报道播出后,引发了全国媒体对吴斌的关注,这不能不说是精准细节的功劳。

   三、 精准能增添报道的魅力

  采访更进一步,精准更进一步,相应的,报道的魅力也更进一步。常规情况下,报道天气,我们一般说从北方吹来的冷空气什么时候开始影响我市,作为气象记者,这样还不够,应该了解更准确一些,北方到底是哪里?是蒙古、西伯利亚、还是新疆,问清楚后,观众脑中就会有印象,就可以清楚冷空气从哪里来的,是怎样一个路径。像澳大利亚报道天气,他们一两个小时就报一次,雨带或者台风或者冷空气的移动位置都很具体,这个就是精准报道的魅力。

  跟好的文学作品都有令人难忘的细节一样,新闻作品中也需要精准的细节来增色。在夜摊上两伙人因为“多看了一眼”打架;小偷在公交车上行窃,被95岁老人一拳打趴;进入人家租房,顺走一只打火机被刑事拘留等等,正是准确的细节,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以老人打趴小偷为例,老人把小偷打趴下本身已经有看点,而发现老人95岁后,就更显得难能可贵,因为很多95岁的老人已经躺在床上,更不要说抓小偷了,所以95岁这个信息提升了新闻价值,也让报道增色不少。

  精准的魅力其实也是真实的魅力。 我们年终盘点的时候,一些统计信息的发布、淘宝数据的分析、百度发布的《人口迁徙地图》等等,就是对数据分析后产生的数据新闻。新闻如果全是空泛的概念和名词堆砌而成,观众不喜欢看,即便看了,也不会留下什么印象,而有精准内容和细节的报道,显然更能吸引人。而随着大数据的普及和应用,媒体可以根据数据分析,来采制、推送目标受众关心的新闻。

(作者单位:嘉兴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