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儿广播节目创作要符合少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

林 椰

  少儿广播节目服务的是天真烂漫、无邪可爱的儿童。如何做好少儿节目,帮助孩子们更好、更快乐、更积极健康地成长,是少儿节目制作人必须要考虑的头等大事。尤其是仅凭声音来演绎的少儿广播节目,因为缺少画面的配合,在吸引力和生动性上略逊一筹,要想创作出精品、优品,更需要少儿节目的编导、主持人们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真正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在丰富的题材中揉入适合儿童成长发展的主题。
  一、以儿童为本,用清澈透亮的童心看世界
  少儿节目的诉求对象是儿童,得人心者得市场。要想少儿广播节目拥有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收听率,少儿节目的制作人必须以儿童为本,让自己保有孩童般的纯真、善良、快乐,用清澈透亮的童心去看待和体会周遭的一切,并用同样清澈透亮的方式来表达。在样态形式丰富的广播节目中,以儿童为主要收听对象的少儿节目必然是一股“清流”,无论从音乐的配合、语言的表述,还是内容的呈现上,少儿广播节目都要做得简单、清新、自然、本真。如果用成人节目的“繁文缛节”来“锦上添花”,会适得其反、不伦不类。
  “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滴——,小朋友,小喇叭节目开始广播啦!”熟悉的旋律一响起,很多人都知道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少儿节目《小喇叭》开始了。从1956年9月4日开播至今,这档已过花甲之年的少儿广播节目温暖了好几代人的童年生活。这脍炙人口,现在听来似乎有那么点过时土气的开播曲,总能让听的人忍俊不禁、会心一笑。其实,这毫不设防的笑容背后,是那份随着岁月更迭变得更加浓厚的亲切与熟悉。也许很多成年人已不记得自己所知道的故事中,有多少个是从《小喇叭》广播节目里听来的;也无法分辨出《小喇叭》节目在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但每一次《小喇叭》的播出与收听,都是童心与童心之间的清澈对话,而这份对《小喇叭》节目的信任也在潜移默化中牢牢地长在心底。
  2014年,北仑区广播电视中心少儿广播综艺节目《童言无忌说慈孝》获得当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少儿广播综艺节目政府奖二等奖。该节目从婴儿呱呱坠地时的哭声开始,让孩子们从听觉上感知生命最初的模样,以激发他们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接着节目精心筛选大量的现场采访,把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慈孝的理解用孩子们的现场采访音表现出来。这些质朴的童言童语,丝毫未经成人化的引导与粉饰,完全都是一颗颗童心的真挚表白,虽然有些无厘头、有些答非所问、有些荒诞不经,但孩子的语言,最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童言无忌”下是那个当下孩子们的最真实的想法,最能引起孩子的共鸣,也能让成年人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从而使节目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因此,少儿广播节目的“清”,就是要求节目创作去“成人化”,转而用“儿童本位”的理念来策划和制作少儿节目。节目所体现的人物关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要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述,使其简单易懂,并充分故事化,便于儿童思考和理解,以真正起到导向作用。当然,去“成人化”并非简单的“幼稚化”。如果想要用奶声奶气、无知搞笑的方式来做少儿节目、博得好的口碑的话,那只能是画蛇添足、作茧自缚。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小孩不小歌》里说道:“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二、亲近儿童,用最自然的童真感觉世界
  少儿节目主要面对的是14周岁以下的儿童,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他们的情感需求和想法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少儿节目制作者一定要贴近儿童,既看到他们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共性特点,如平等意识、求知欲、天马行空的联想和想象、对自由快乐的渴望等,也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恐惧、焦虑、成长困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助力儿童自然天性的舒展和斧正,而不是生硬地强加成人社会的教化、教育。
  1047  NICE FM(镇海电台)是宁波地区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广播频率,该频率的名牌栏目《爱上上班路》中开设有“童言无忌”版块。该版块风格以现场采访为特色,把幼儿园的小朋友作为主要的采访对象,每期抛出一个热门的话题或关键词,邀请小朋友们对话题、关键词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节目风格不似“小鬼当家”的泼辣伶俐,多了“吾家宝贝”的亲切和亲和。童真的语言、自然的表现,总能给上班路上的人们带去快乐。与此同时,同龄人大胆、直白的表达,也颇具感染力和带动性,激发了上学路上孩子们参与节目、表达想法的意愿,引爆了版块对应的微信公众平台的热度。
  北仑区广播电视中心制作的少儿广播节目《“小花静开,茁壮成长!”小记者日记——小记者走进“大会堂”》荣获2015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少儿广播专题节目政府奖二等奖。节目从宁波小记者第一次走进全国“两会”、对话代表委员的激动心情入手,以时间为线,将小记者代表的亲身经历、所感所想用日记体独白的方式进行串联。节目内容里没有高大上的光鲜亮丽,甚至还有点“小笨拙”、“小胆怯”,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童真,这档节目才散发出“邻班同学”的亲切感和熟识感。节目最后呈现的小记者向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提出的“在宁波居民小区设置‘旧衣回收箱’”的建议被认可和采纳,让收听这个节目的同龄孩子们顿觉自豪和骄傲,节目的引导意义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实现。
  三、用儿童接受的方式,让主题变得轻巧、轻松
  少儿广播节目的创作要着眼于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有时还要对他们讲讲“道理”。可往往我们成人所认可的道理,是成年人的人生体验、经验分享,这些道理,哪怕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因为孩子们没有亲身体验过,没有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而被孩子们定义为“大道理”,过耳即忘。有很多“大道理”还因为表达方式的居高临下、不容置疑,而引发孩子的逆反和抵触心理。所以,少儿广播节目在承担社会化引导责任的时候,应学会用儿童所能接受和认可的方式来表达和表现主题,方式方法要轻巧,主题不能太沉重,要和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共鸣。
  宁波老少广播的少儿专题节目《奇妙的名字》,获得2016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少儿广播专题节目政府奖一等奖。它以孩子们最熟悉的“人名”的变迁作为主线,以一封听众来信为由头,通过主持人和儿童嘉宾们的对话,轻松巧妙、深入浅出地让孩子们感受到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同时也展现出时代进步、国富民强的深远主题。
  《小小肩膀、大大爱心——宁波小记者携手全国人大代表发起“跨省爱心大接力”活动》,是北仑区广播电视中心又一个以宁波小记者为采访对象的少儿广播专题力作,荣获2016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少儿广播专题节目政府奖二等奖。主创人员在选送这个专题参加省级评奖时,内心非常矛盾。一是因为相同题材的作品在上一年度已经获得过大奖,二是因为“献爱心”的主题已成“老生常谈”。最终,节目的主创人员把主题定位在“拥有赤子之心的孩子也能是社会责任的担当者”上,把这个主题之下的宁波小记者如何用自己的力量调动社会资源、献爱心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其中有困扰、有鼓励、有各种难题,但最后都被孩子们的真诚和努力所化解。这个专题所铺展的画面,就像是孩子们成长过程的缩写,它无形却有力地告诉孩子们:只要你够坚持、够努力,每一个人的愿望都不会被辜负。这档节目在播出之际取得了不俗的社会反响,也获得了专家的认可。节目定位和创作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这样一个道理:少儿广播节目所要表现的童乐,不光是简单的欢娱之乐,它更应该是孩子们精神感知上的共鸣,被社会所认可和肯定的满足之乐,更持久、更动人。
  总而言之,唯有发自童心、展现童真、传递童乐的少儿广播节目才能真正赢得口碑和市场;清澈透亮、亲近自然、轻巧轻松,用儿童的想法、感情、视角、喜好创作而成的儿童节目,才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宁波市北仑区广播电视中心 )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