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人机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

谢盛兰 曹飞凤

  无人机是指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按用途划分,可分为军用及民用。军用无人机应用最早,人们对无人机的印象也大多停留在侦察机和靶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用无人机凭借自身独有的优势,逐渐进入大众的视线,并逐渐渗透各行各业,目前在新闻报道、日常水域巡查、应急救灾支援、生态环境监测、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监控传染病、影视拍摄等领域均有较好的应用。
  一、无人机新闻摄影的发展
  无人机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探索最早出现在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于2011年开设了“无人机新闻学”的课程,并建立了“无人机新闻实验室”;随后2012年,密苏里新闻学院开设无人机新闻学课程,并制作了美国中西部干旱、山火、雪鹅迁移等电视新闻报道,但2013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颁布法令严格控制商业无人机运行,上述课程随即终止,此时的无人机新闻主要以研究实验为表现形式;2014年9月,6家影视公司获联邦航空管理局准予从事商业无人机试验;2015年年初,数10家新闻机构先后开始尝试利用无人机采集新闻素材,此时,无人机新闻正式进入商业应用领域;2016年8月29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全面放开无人机新闻的准入标准,所有美国籍记者只要合格通过考试,均可自行使用无人机,无需特别批准,美国无人机新闻市场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在中国,2012年《重庆日报》成立了航拍工作室,利用无人机进行新闻航拍实践;《湖北日报》在2013年也成立了航拍中心,配备了两家无人机专门进行低空拍摄;2015年新华网新闻无人机队成立。在非洲,2013年肯尼亚的一名数字新媒体记者成立了非洲第一个无人机记者组织-African SkyCam,但在2015年1月肯尼亚政府出台了相关规定,全面禁止无人机的使用,任何想使用无人机的公民必须向国防部和肯尼亚民航管理局申请许可,阻碍了商业无人机的发展。在巴西、萨尔瓦多以及墨西哥,当地新闻组织利用无人机进行示威游行、选举、车祸等新事件新闻采集已成为常态。
  综上,无人机新闻摄影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及境遇不尽相同,中国、巴西等国家对无人机在新闻媒体上的应用持较为宽松的态度,但也缺乏相应的规范、监管和保障;非洲等国家的无人机新闻媒体环境则较为严苛;美国的无人机新闻摄影则经历了从“研究”到“禁止”,最终“全面开放”的历程。
  二、无人机新闻摄影的优点
  近几年,无人机凭借着独特的优势,在新闻领域大放异彩,媒体新闻中随处可见无人机的身影。与传统媒介相比,无人机在新闻摄影中有以下优势:
  1.无人机小巧轻便,机动性强。以往的航拍需要借助直升机进行实现,成本高,耗时费力,往往不能第一时间抵达现场,而无人机则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能适应多种场地升空作业。
  2.安全风险小,易进入拍摄现场。灾难事故现场,记者亲临采访的危险系数很高,如2015年8月12日晚,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事故现场第二天仍残留了大量危险品及有毒气体,利用无人机飞入现场拍摄,能最大限度的保障记者的生命安全,而面临非法制造黑窝点、企业偷排废水等情况时,无人机更易接近拍摄现场。
  3.视角独特,不受空间限制。与传统的新闻摄影相比,无人机能在空中自如升降,俯拍时能拍摄到更宽广的角度、更大的范围,尤其是面对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大型活动等现场的新闻拍摄,观众能从画面中获得相对位置、相对数量等重要信息,且俯瞰全景角度更有表现力,视觉冲击感更强。2016年“9.28”丽水苏村山体滑坡事故中,无人机第一时间从现场传回鸟瞰视频、照片,让场外同胞迅速了解事故情况,为现场救援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也为事故调查组提供了详实、宏观的媒体数据。
  三、无人机新闻摄影的处理技术
  与传统摄影媒介相比,无人机技术有其独到的优势,技术含量也相对较高,如何更好地使用无人机,最大限度的开发其在新闻摄影领域的潜力,这里简单介绍几个关键的处理技术:
  1.无人机航线规划技术
  若拍摄现场情况复杂,拍摄人员无法跟随无人机进入现场,此时需要对无人机航线进行规划。根据无人机供应商提供的SDK开发套件,设计PC端和移动端的无人机控制软件,即可实现无人机航线规划和数据采集等基本功能。
  2.图像配准和拼接技术
  若新闻摄影中需要用到清晰度较高的鸟瞰图时,需要对多张航拍照片拼接成一张鸟瞰图。图像配准是关键,配准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拼接得到的图像质量。配准的一般步骤如下:
  (1)几何校正:常用的几何校正方法有光学校正和数字校正。其中数字校正更为常用,数字校正经过图像像元坐标变换和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两个过程,可以实现对图像的每个像元逐个解析处理。
  (2)特征空间提取:图像中的物体实际可以看做各种纹理或者图案,找出可以用来匹配的纹理信息,就可以实现配准。
  (3)搜索特征空间:特征空间中的信息不是全都有用的,需要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征集合。
  (4)相似度度量:根据搜索出的特征集合,将两幅图像重叠,计算重叠区域的相似程度,相似程度越高,说明配准结果越好。下图展示了对某水域的无人机航拍鸟瞰图,多张合成的鸟瞰图保证了较高的图像分辨率和较低的几何失真。
  3.图像变化检测和目标检测技术
  拍摄自然灾害、大型社会事件、企业偷排偷放等事件时,通过事件前后的航拍照片比对,能更直观的展现出事件的影响力,此时需要用到图像变化检测和目标监测技术。该技术是根据事件前后的航拍图片,提取出变化的特征和过程,包括变化类型、状态和变化量。根据处理方式来分,图像变化监测和目标监测技术可以分为图像直接比较法、分类后比较法、直接分类法三类。
  四、无人机在新闻摄影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无人机在新闻领域中的大范围使用,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暴露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安全问题
  市面上的大部分无人机续航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且易受到电磁波、恶劣天气的干扰,一旦失控冲向人群,则可能将报道现场变成事故现场。据笔者统计,近两年无人机伤人事件层出不穷:2015年7月1日,深圳市福田区沙尾村,一架无人机高空坠落,砸坏路边停泊车辆,险些伤人;2016年6月10日,台湾著名景区日月潭内拍摄湖景的无人机失控坠落,一名女性被砸中当场昏迷就医;2016年9月23日,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某高校运动场内,一架航拍运动会的无人机失控跌落观众席内,砸中两名学生家长,其中一人眼角膜脱落。
  2.隐私问题
  2015年11月斗鱼直播平台上一名主播携带无人机进入校园,在女生宿舍附近升空,直播偷拍宿舍,被女生发现通知保安,随后被民警带走调查;部分娱乐记者为获取关注度,不惜利用无人机进入私人领域偷拍。在公众隐私权日益受到威胁的今天,无人机在新闻摄影中如何正确处理该问题,值得有关部门关注。
  3.政策风险
  在美国、法国等大部分欧美国家,已颁布了商业无人机的监管政策;我国自2003年至今,陆续颁布了《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关于民用无人机管理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轻小型民用无人机系统运行暂行规定》等,但低空空域的调度系统仍未建立完善,无人机的拍摄仍存在一定政策风险。
  无人机正悄然改变着媒体行业的旧习惯,它在新闻摄影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无人机+新闻”的时代已然来临,新闻从业者正在积极探索无人机及VR技术在突发事件报道、大型活动展示等事件中的应用。无人机为媒体新闻报道提供了新媒介,为大众提供了更宽广的视角。
  另一方面,无人机在新闻媒体中的应用也面临着公众安全隐患、隐私权侵犯及政策法律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国家完善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媒体业界树立相应的行业标准,无人机才能在新闻报道的道路上健康稳步前进。

(作者单位: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浙江工业大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