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激发民生栏目《百姓热线》潜力的“秘诀”

尹世平

  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台,民生栏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的新闻节目编排都要上适量的民生新闻,新闻就更亲民,更接地气。《百姓热线》栏目是很多地方台都开设的一档民生新闻栏目,但如果不精心策划,栏目会变得像“流水账”一样不出彩、甚至没有生命力。如何激发《百姓热线》民生栏目的内在潜力,让《百姓热线》民生栏目焕发新生机,是县级广播电视台同仁普遍关注的一个棘手问题。本人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总结,认为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才可激发《百姓热线》民生栏目的内在潜力,让热线栏目焕发新生机。
  一、精心筛选《百姓热线》栏目的题材
  《百姓热线》栏目推出后,每天都会接到很多热心观众的热线电话。热线所反映的内容是五花八门的,新闻性也是参差不齐的,所以新闻记者对题材的筛选很重要,要做到“精挑细选”。
  百姓热线反映的问题涉及面广,记者筛选题材时要精选真实、有代表性,受众关注度高的题材进行报道。报道时,切入点一定要小,采访要到位,通过具体的事例对百姓遇到的难题、关注的话题,存在的疑惑予以关注。
  2015年7月,我们接到一农村观众打来热线说,他们村的生态公益林补贴一直没发放到百姓手中,这笔钱一定是给干部贪污了。接到这一热线后,我们立即就该村的生态公益林情况和林业部门进行了对接、核实。通过核实认证后,我们派出记者采写了《我们的生态公益林补贴去哪儿了?》的热线报道,并通过深入地采访,做的连续报道终于解开了村民这么多年没有领到生态公益林补贴的谜底。原来,因为该村的生态公益林大多是集体户头,没有分到具体农户,而且近年来村里的人口变化也比较大,村里因这笔补贴很难分配,所以多年来一直没有分到农户,部分补贴资金村里已经用来发展村集体经济——乡村旅游产业。这一题材报道后,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集体山林生态公益林补贴如何发放也成了各村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像这样的热线报道就十分又意义,不仅有看点,还令人深思,百姓的谜团解开了,村干部如何管理、使用这笔生态资金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关注,这对农村发展具有推进作用,报道也显得很温暖。
  二、求助类热线要甄选后整合资源联动帮扶
  《百姓热线》栏目几乎每天都会接到求助类的电话,面对纷繁复杂的求助类热线,我们记者千万别乱了手脚,为了稿量而做稿件。几年下来,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做“因病致贫”的求助类热线报道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挑选求助家庭中引人眼球的人物切入报道
  
求助类可能是因病致贫,可能是因为车祸遇到救治困难,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需要人帮助。但无论是哪一种,选择关键人物切入很重要。确定选题后,记者一定要选择求助家庭中最吸人眼球、最容易感动人的人物切入报道。
  2011年5月,我们接到热线说遂昌金竹镇一男子因骑摩托车发生车祸病危。他与老婆离婚,家中有7岁读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小佳琪。我们甄选题材后,考虑到马上就要六・一国际儿童节了,派出记者做了《爸爸车祸病危 女儿落泪求助》的系列报道。这组热线报道以7岁小女孩为人物主线进行报道,做了《救救我爸爸》、《罗女士相助 给小女孩过六一》、《热心人士多 爸爸有好转》、《两万多元爱心款 小女孩爸爸健康出院》等系列报道。以小佳琪为切入点,新闻报道不仅感人,而且还有浓浓的温情,社会各界人士给小女佳琪捐助了两万多元的爱心款。
  2012年9月,家住遂昌妙高街道李家山的雷佳丽考上大学,面对一万多元的大学学费,一家陷入困境。她的妈妈瘫痪多年,她的爸爸为了女儿上大学到龙游乞讨。我们甄选题材后,以女孩为主线做了《妈妈瘫痪 爸爸乞讨大学学费急煞人》系列报道。雷佳丽的懂事、无助,她父母的心酸,感动了许许多多的爱心观众。短短一周时间,大家为雷佳丽筹集了两万多元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
  2、要整合资源全力帮助求助对象解决碰到的问题
  
《百姓热线》求助类节目报道后,一定要预期可以帮助到求助对象可能的结果。求助类报道,一定要及时跟进,形成系列报道营造浓厚的帮扶氛围。如今,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要合力联动,在更大范围内帮助求助对象,延伸报道的受众面,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献爱心的活动中,尽可能地帮助求助对象。特别是微信的兴起,微信的传播和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形成合力,会迸发无限的传播力、影响力。
  2014年4月,我们接到就读遂昌中学高二学生罗晓健因肾衰竭求助的热线。花样少年因病难圆大学梦,对很多受众来说是很博人眼球的,我们第一时间确定了这一选题,做了8篇连续报道。报道播出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各界人士纷纷捐款相助,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为17岁的应晓健筹得换肾费用40多万元。当时我们报道推出后,联合县域内的知名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同步推送,捐款的爱心人士遍及全国各地。可喜的是,应晓健和他的爸爸应文明的肾源配对成功。有了肾源和爱心款,17岁少年应晓健获得重生,热线行动温暖了一个家庭,感动着整个社会。我们《百姓热线》也做了有史以来最温暖、最成功、最感人的帮扶类报道。
  3、帮扶对报道要抓细节做足文章
  
求助类报道做得成功与否,关键是看有没有感动受众,有没有抓住求助对象的感人细节,震撼人的心弦。求助类稿件采访过程中,一定要加入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记录真实的画面。记者一定要克服过于导的痕迹,因为导的过程会让采访对象很难进入状态,面对刻意的镜头往往不能真实地流露真情实感,也就很难感动受众,求助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2015年10月,我们接到求助热线,遂昌县妙高街道源口村10岁女孩毛冬兰因父亲患胰腺癌、母亲几年前就离家出走,生活陷入困境。我们核实情况后,做了四篇系列报道。这组报道的细节在于毛冬兰的生活状态,自己做饭、自己洗衣,还要照顾癌症晚期的爸爸,与同龄孩子相比,足以震撼人心。我们通过几天时间记录毛冬兰乐观的笑,无助的哭,10岁女孩的懂事乖巧,用大量的特写镜头塑造了十岁女孩的生活、学习状况,在后期制作中又加入了音乐,增强感染能力。节目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广泛关注。社会各界人士、民政部门纷纷捐款,捐物,给小冬兰办理困境儿童、低保户补助等,让10岁女孩毛冬兰倍感温暖。
  三、热线类栏目要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热线类栏目要控制求助类题材的数量和播出的频率,因为频繁地播出求助类节目会让受众视觉疲劳,不但不能激发受众的爱心,反而会让观众反感。在已经确定报道的题材中,要抓住感人细节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2016年,我们做了较多的百姓热线题材,传播了满满的社会正能量。我们播出了残疾人应金兰感谢热心帮助她的汪晚春的稿子。原来汪老师了解到双腿残疾的应金兰的困难后,她自掏腰包给应金兰买来了电动轮椅,她还和她的朋友给应金兰修缮卫生间,方便残疾的应金兰如厕。热心人士关爱残疾人的温暖善举,让受众十分感动。我们播出了系列的拾金不昧的稿子。环卫工人、黄包车夫、酒店服务员他们面对失主的巨额现金心里不动摇,并积极主动帮忙寻找失主,将巨额现金物归原主。我们播出了父母双双车祸,15岁女孩张诗琪为给父母治病落泪求助的新闻,张诗琪的懂事,孝顺,爱心人士纷纷帮助小诗琪救治父母,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我们播出了遂昌云峰街道下马村,80多岁的潘大爷照顾68岁体弱多病的刘大爷,两位大爷虽然不是亲兄弟,但彼此间的关爱胜过亲兄弟。刘大爷不慎摔倒住院,潘大爷到县城医院细心照顾,温暖的情怀感动着许许多多的人。这些节目播出后,在受众中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也弘扬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四、《百姓热线》栏目在千变万化中始终要保留热线的本质
  《百姓热线》是县级广播电视台较早推出的栏目。栏目刚开始阶段的热线相对比较“热”,记者、编辑也不愁选题和稿件。但地方台由于资金紧缺,通讯员资源缺乏,没有爆料奖励等制度以及记者没有很好地履行舆论监督能力、没有有效地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等,会导致地方台的热线数量越来越少,题材也会越做越狭隘,演变成都是求助类为主。也因为如此,一些编辑在缺稿时会把一些民生稿件冠上《百姓热线》的片头,让栏目变得越来越缺失定位,品牌效益也就大打折扣,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连锁效应。所以,《百姓热线》栏目在转型升级中一定要保留热线的本质,一定要注重热线的质量。
  热线类栏目,关键问题在于“热”。记者只有抓住受众关心的、大家关注的,百姓喜欢看的热点问题进行报道,热线类栏目才有生命力。热线类栏目,“线”的性质也应该保留,报道的导语可以千变万化,但要保留电话打进来的由头,在稿子的切入点中保留打进热线人物的事件切入,做到见人见事,报道才会生动。
  百姓热线栏目在地方台起步早,随着时代的发展,热线的内容也在发生不断地变化。但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内容如何变化,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扎扎实实地做好百姓关注的题材,以事件的真实为基础,以最好的角度切入报道,见人见事,有细节、有故事、有满满的正能量,我们的百姓热线栏目才能焕发新生机。

(作者单位:遂昌县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