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镜头拍摄出水墨画的意境——再谈湿板技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

金 益

  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自1961年问世以来,就在世界影坛上连续斩获了许多奖项。这部电影是中国传统水墨画与现代动画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引入到了现代动画的制作中,也因而将中国的动画引领到了世界动画的顶端。水墨动画的出现,可谓是中国动画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不仅深得我国观众的喜爱,也让世界各地的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大翘拇指。
             

  可是近年来,类似的水墨动画电影在我国的影坛上很难再觅踪影,究其原因主要是拍摄制作实在是太耗时耗力了,光是在摄影方面,拍摄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就足够拍成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片。在影视公司日益注重投入与产出的性价比,追求最大利润的今天,要想再见如此的巨作实在是太难了。然而我以为,如果能将湿板摄影技术引入其中,用镜头直接拍摄出水墨画的意境,或许就能大大地减少其摄制的工作量,降低制作成本,以飨广大喜爱水墨动画的观众。
  为何说湿板摄影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们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水墨动画。顾名思义,水墨动画就是以中国传统水墨技法作为造型手段,运用动画拍摄的特殊处理技术把水墨形象逐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形成虚实浓淡效果的水墨画影像动画片。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下水墨画的特点。我们知道,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朝及近代以来也还有所发展。最初的水墨画,是以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来化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这就是业内通常所说的墨分五色(干、湿、浓、淡、焦),再用调好的墨水在宣纸上画出不同的干湿浓淡(黑、白、灰)层次,这时便会产生一种洇湿渗透的特殊效果,别有一番韵味。这通常是水墨画的主要表现形式。当然,后来的水墨画,也有添加了其它色彩的,那确切地说来应该称之为彩墨画,却不是水墨画了。
  而湿版摄影这门源自于英国的艺术,它距今也有近160年的时间了。它的载体是由加入碘化物和溴化物的火棉胶均匀涂布在玻璃板基上,与硝酸银卤化后作为感光底片,由于整个底片制作、拍摄、冲洗过程都需要保持湿润,所以称之为湿版摄影。因为湿板照片的底色往往是黑色,而最终感光成像的部分是纳米级的纯银颗粒,所以在色彩方面的表现也只有黑、白、灰三色。其成像风格可以由景深和光线控制,使照片与水墨在宣纸上的渗透作用相仿,干湿浓淡尽显。它所特有的成像风格和细腻影调使得其作品和水墨画在艺术表现方面十分相似。它们在造型上都运用“笔墨”,体现出其形神兼备的气韵美;通过散点透视的技巧、画面留白的处理,体现出其突破时空、超越无限的超越之美;以墨彩的浓淡干湿焦对比处理,体现出其若有若无、缥缈迷茫的朦胧之美——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因此,从静态来看,湿板摄影的作品在形态上完全具有替代水墨画的可能。
      

  然后,我们要搞清楚水墨动画片和一般动画片的不同之处:其一,水墨动画的动画作业并非都在宣纸上完成。我们虽然在荧幕上看到活动的水墨晕染的效果,但是只有背景画面才是如假包换的中国水墨画,其它的画幅都仍然是用铅笔在动画纸上完成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位画家能把连续画面上的人或者是物的水分控制得始终如一。其二,水墨动画片的关键都集中在摄影部分。画在动画纸上的每一个人或者是物,到了着色部分都必须分层上色,因为水墨画是以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来分为干、湿、浓、淡、焦五色的,因此在水墨动画的每一幅画面上,也必须分出四、五种颜色,有大块面的浅灰、深灰或者焦墨颜色,分别涂在好几张透明的赛璐璐片上。每一张赛璐璐片都由动画摄影师分开重复拍摄,最後再重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由此看来,制作水墨动画最耗费时力的地方就是每一帧画面的着色和拍摄。
        

  而湿板摄影由于其感光区域与人眼对光谱感知的范围有一定偏差,对红色黄色不感光,而对紫色和紫外线光谱却相对敏感,所以在色彩方面的表现出的黑、白、灰风格与普通黑白照片迥异,特色鲜明,成像风格厚重且浓郁,与水墨画的色彩相仿。因此无需再次进行水墨渲染,只需要象普通动画片那样进行连续拍摄就行。在时空感的创造上,还可以利用复合透视,蒙太奇以及长镜头等技巧,体现其流动空间的灵性美。同时,湿板摄影的作品象水墨动画一样没有轮廓线,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像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它能象水墨动画一样体现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这就能大大减少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为水墨动画的再次繁荣作出贡献。(具体的拍摄设备和拍摄方法敬请参阅拙作《让摄像机直接穿越时体空——谈湿板技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科技管理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