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县级台异地采访经验谈

张帅 高爽爽 董孝烽

  2016年11月初,安吉新闻集团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生态道德课》第五季《问“浙”山水》拍摄正式提上日程,跟往季不同的是,第五季《生态道德课》在整体策划上突破以往的模式,以新闻纪实的手法通过外景记者真实生动的旅行体验,去探索、学习、思考别人的生态道德“经”,同时为安吉的观众呈现出一个发展变化中真实生动的浙江“两山”实践新形象。在接到任务后,新闻中心立即行动,不断细化方案,确定人员。11月16日至20日,摄制组主创人员前往江山、桐庐、德清三地进行前期踩点工作,敲定拍摄内容与采访人员;21、22日,设备借用调整;23日,摄制组正式出发采访拍摄,12月3日完成采访拍摄任务。作为本次新闻行动的节目组成员,谈谈异地采访拍摄经验、感想。
  首先是策划编导。本次采访地点分别是与安吉地形相似并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江山市,与安吉经济产业结构相似的桐庐县,以及目前“洋家乐”、民宿产业已经相当成熟的德清县。虽在省内,但拍摄采访点比较多,整个周期长达二十多天,采制团队非常精炼,六名成员身负了主持、编导、摄像、配音、制作、报纸编辑、新媒体编辑等任务,每位成员都身兼数职。
  前期踩点需要在短时间内,了解三地在“两山”实践、生态经济发展时的特色和切实可行的做法,并落实好采访的对象。如在江山,踩点团队就结合当地的特色,选取了能源利用、休闲旅游和农村创业等方面;桐庐,正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所以踩点时团队特地从有代表性的人物切入,寻找了一位因生态观念转变而返乡发展生态民宿的创业者;德清,有着“中国高端民宿发源地”之誉,但随着深入了解,我们发现其还在“生态+文化”上做着大文章;因此,为期一周的踩点结束后,十期的细化拍摄方案已悄然成型。
  由于每期节目的时长在十分钟左右,如何丰富节目内容,提高可看性,也是节目组该思考的重点。因此在拍摄过程中,节目组现场设计、抓拍了许多鲜活的场景和细节。如第一期的开篇——电动能源汽车,节目组现场拍摄了主持人办理会员卡、现场租车、边开车体验边介绍性能等环节,以更直观和动态的方式体现这一出行方式的便捷、环保和方便的特性,丰富了节目效果;在清泉淘宝村,除了采访其克服“三无”短板,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淘宝专业村的过程,节目组还发现其村里的村民精神面貌、生活状态非常向上,爱吹吹笛子、拉拉二胡,于是拍摄过程中,编导现场决定让村民秀一把二胡,还和摄像大哥一起“pk”了一段,从侧面反映了村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而德清篇章,莫干山的民宿经济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于是节目组另辟角度,以“拜访在此开民宿的老乡”为由,引出莫干山如今的民宿大环境,并通过聊天的方式,从这些民宿经营者的口中,传达出民宿与生态的依托关系以及今后民宿该走的“路”。
  不同的内容,体现除了不同地方生态经济发展的不同特色,而这些也是需要学习、思考和探讨的,因此如何让每篇报道结合安吉本身、落脚县内的发展,结尾的记者手记是比较常见的运用手法和总结方式。但本次《生态道德课》,节目组采用了一种访谈的方式,由参与拍摄的编导们从不同的角度,结合安吉本身来谈谈当天拍摄后的感悟,其中可以是思考,可以是感想,也可以是对安吉发展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这种全新的“记者手记”形式,不仅紧扣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更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节目本身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思想。
  其次是拍摄。此次全媒体新闻行动,摄像设备主要是佳能5DMARK3两台、精灵4飞行器一台、GOPRO两台,虽然设备较为简单,但涵盖了地面、天空、水下三个层面,可以多角度为观众展现拍摄对象。摄像分工较为明确,一人负责主持人出境与采访的拍摄,一人负责空镜头的拍摄与特种拍摄。在江山的四天拍摄行程中,天气不给力,几乎每天都在下雨,这给拍摄增加了不少难度,特别是航拍,每次起飞都是见缝插针,雨量变小,摄像抓紧时间拍摄,虽然画面没有天晴那么精美,但没有漏掉拍摄点。桐庐、德清的拍摄,都是较好的天气,蓝天、白云、银杏,丰富的色彩,让摄像创作欲大发,把所带的设备几乎用了个遍,躺着、跪着、趴着,各种拍摄姿势,只为求得较为精美的画面。
  通过此次全媒体大型新闻行动,摄像的几个建议:1、多熟悉设备,因为是异地采访,所有的设备必须要熟悉,配件要齐全,要留有余量;2、多走几步,发现不同角度,同一件物体,距离的远近,角度的变化可能都会呈现不同的效果,所有要多寻找,找一个最美的画面;3、多使用新设备,现在市场上多了不少非常规拍摄设备,能为片子增色不少,虽然我们这次没有用到,但多尝试总是没错的。
  再来说说后期制作。这次走出县外,给节目组后期制作提出了很大挑战。出门在外,计划总赶不上变化。首先是配音问题,起先打算借用当地电视台的设备,但由于需要边拍边放,配音时间总是合不上对方的工作时间,因此只能寻找安静房间充当配音房,直接用小蜜蜂配音。其次,因为只有一台移动非编机,所以剪同期声、写稿、制作等步骤无法流水线式的同时进行,而是需要排队等待机器。好在几名记者提前自备电脑,尽量将工作从非编机上分流出来,然后分段使用非编机。此次异地采访,虽然时间仓促,但在与首次“触电”的移动非编设备不断磨合中,依旧基本做到了将各类素材合理运用,成片也较为大气,实属不易。
  此次新闻行动是全媒体联动,虽说以电视为主导,但文字传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怎么来设计,如何来展现,怎样才能完美地配合电视形成报纸、新媒体三维立体传播亦非常重要。
  为了避免单一的通稿,让报纸和新媒体的文字形式有所区别。《安吉新闻》报人文版主要以平面传播当日采访点的新闻内容为主,辅之图片加以阐释。新媒体则分为两个板块进行分类传播:1、“安吉发布”。从系列新闻报道正式上映前一天起进行宣传预热,之后每日跟随主题以“图配文+视频”的方式精简化进行宣传。2、“爱安吉”APP。首先,为了有整体宣传效果,“爱安吉”APP针对本次生态道德课开设了置顶专题,将每日的更新分条归入专题之下,让每一个打开的受众能从头到尾的了解到所有的内容;文字主要以每日团队的具体活动形式为主,采用游记的方式对新闻点和团队的故事加以记录;及时更新上传当日播出的视频版本,让未来得及收看的受众也能随时随地在APP上收看。
  可以说,本次《生态道德课》第五季的总体定位是本着立足安吉,放眼全省的思维理念。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宣传“两山”思想,学习省内其他县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以探索“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文创”、“生态+民宿”、“生态+互联网”,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美丽经济发展为主线,寻找灵感并思考安吉如何在更高标准的绿水青山和更有竞争力的“金山银山”相统一、协调、融合发展的探索之路。同时此次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也开创了安吉新闻集团多个第一:即第一次走出安吉,大型采访摄制组走出安吉进行采访拍摄,开创先河;第一次运用较为先进设备进行拍摄,拍摄设备涉及陆水空全高清拍摄;第一次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采用移动非编机进行独立制作,实时制作实时回传播出。此次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问“浙”山水》,不仅尝试了多个首次,还锻炼了采编队伍,对外展现出了安吉新闻集团记者良好的精神风貌,对以后的大型新闻行动积累了经验。也希望通过该片,给县、乡镇、村(社区)决策者能有所启发,给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与经营添砖加瓦。并以大自然为师为每位受众讲述生态道德故事感受生态道德力量,将生态之“课”一直上下去。      

(作者单位:安吉新闻集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