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络时代虚假新闻的嬗变与应对

郭明敏

  虚假新闻是随着新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新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新闻发布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虚假新闻出现的形式也在不断嬗变升级,尤其是进入当今网络时代,虚假新闻已出现了传递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像是一颗毒瘤,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及时铲除这颗毒瘤,是媒体人的当务之急。在此,笔者就当今网络时代,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当今虚假新闻出现的新形态及原因
  1、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发展较快,管理一时跟不上,使不少人误认为网络信息要求可以放宽。为抢眼球,一些人就故意添油加醋歪曲事实。此类新闻现在还是处处可见。例如现在倡导传统媒体嫁接新媒体,各地都出现报网结合的操作模式。许多报社推出报上登硬广告,网上赠送软广告的服务项目。在报纸上刊出的硬广告严格按照广告法要求刊登,而在网上发布的广告就改头换面夸大其词,甚至弄虚作假,欺骗读者。
  2、现在大多数传统媒体都有网络版,这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有的虚假新闻本来只是在某张报纸上刊登或某一家电视台、电台播出的,收看到的人不多,影响面有限。现在上了网络版,然后又被各网站互相转载,瞬间放大了它的负面影响。
  浙江绍兴就出了这么一件事,有记者拍了张照片在当地某报上刊登,说柯桥花鸟市场的张某在网上卖盆景,一年可增收30多万。因为该报发行量不大,张某起初不知道此事。后来有人在腾讯网上看到,告诉张某他才知道。张某意识到这事对自己不利,就去查了腾讯网。发现腾讯网上又注明是转载另两家网站,最后花九牛二虎之力几经周转,才查到消息源原来就在本地,于是到该报投诉。这种事在过去可能就不会发生,因为有些当事人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回事。现在有了网络,消息传播的范围扩大了,其影响力也会大大增强。
  3、有人认为,用微博、微信等现代通讯方式发布消息,属于个人行为,可以随意发布谁也管不着。2015年 3月22日,某报浙江记者站站长尚某听朋友说,绿城公司董事长宋卫平在上午的董事会期间被中纪委带走调查。得知消息后,尚某立即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了:“我尊敬的绿城中国董事长宋卫平于2015年3月22日被中纪委带走,导致绿城董事会被临时取消”的信息。一个多小时后,那位提供信息的朋友又来电话告诉他,宋卫平的电话通了,没有被中纪委带走。尚某马上在微博上删除了该消息。可是为时已晚,这条消息早已被许多网站转载传播,对宋卫平和绿城公司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后来尽管尚某马上在网上公开道歉,但已无济于事。最后尚某还是受到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的严肃处理。
  4、因媒介融合的发展,各媒体都需要引进一些网络或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而这些人才均非出身新闻专业,缺乏新闻采编知识、不了解新闻操作规范,很容易出事情。不久前某地老年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文中讲到“本报5月份,与中国旅行社举办的中台旅游活动……”将中国与台湾并列称为“中台”。这在新闻专业人员来说,一看就知道这是错误的,而且是一起政治差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怎能并列为一中一台呢?有人在该报网络版上发现后,立即向有关部门投诉。这起政治差错的发生,主因是报社把关不严,同时有的操作人员也不够专业,审稿时没有看出来。致使该差错从编辑、部主任、校对、审读,再到值班总编,每一个环节一路绿灯都“闯”了过去。事后该报采取了处理措施:一是登报更正;二是在电子版上撤除了该稿件;三是对相关责任人处罚;四是在全体采编人员中开展教育活动。
  二、应对措施。
  针对网络时代虚假新闻出现的各种新情况,过去的一套监管办法已经难以应对。我认为重点还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新闻道德委员会及其配套机构,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监管,加强新闻监管工作的力度。早在2013年5月我国就在上海、浙江等五个省(市)开展建立新闻道德委员会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效果,现已经在全国普遍推开。该机构专门针对各媒体以及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管,给那些“无冕之王”头上套上紧箍咒,全面规范他们的行为。
   该做法虽然效果明显,但目前新闻道德委员会还只设立省级机构,对许多地方鞭长莫及监管不到位,应该加快设立市、县级配套机构,由各地宣传部牵头组织专业人员,彻底清除监管死角。最近浙江省已经率先在杭州、宁波、温州三市,开展设立市级新闻道德委员会试点工作。
  2、 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个人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的监管。要让他们清楚认识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与普通群众是不一样的,你无论在什么场合讲的话,受众都会把你的话与你的职业联系起来。既然你选择了新闻职业,你就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上面提到的某报浙江记者站站长尚某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虚假新闻,就因为他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所以造成的负面影响就特别大。
   3、采编与经营必须彻底分离。这是一个老话题,但是在目前网络时代,竞争激烈,该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采编与经营合一,是许多虚假新闻产生的根源。国家有关部门早已三申五令禁止采编人员从事经营活动,但直到现在仍有不少媒体置若罔闻,照样给采编人员下达广告、征订等经营任务。甚至规定采编人员不完成经营任务的,扣发当年年终奖等。迫使他们去求经营客户,从而引发新闻版面与金钱的交易,采写刊登虚假新闻。
  4、重视员工培训,尤其是对非新闻专业毕业生从事采编工作的,要加强新闻业务培训。随着网络影响力的日益增强,网络人才或复合型人才进入采编队伍越来越多,各媒体要安排时间让他们及时补上新闻采编业务这一课。
  在做好培训的同时,还要把好用人关。责任编辑、版面主编、值班总编等涉及版面的重要岗位,必须配备思想好、业务精、责任心强的人任职。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很少有人能在思想素质、业务水平、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工作效率等方方面面都完美无缺的,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用人时一定要注意用人之长,根据人才不同特点,合理安排岗位,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5、注意信息来源,慎用来自网络等新媒体的信息。对于来自网络等新媒体的任何消息,都必须核实。网络消息只能看作是一种新闻提示,不能当作新闻直接发布。现在媒体出现的虚假新闻有很大部分来自网络,如果要用网络新闻,各单位采编人员必须亲自一一核实。
  尽管当今社会科技不断进步,新闻发布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虚假新闻出现的形式也在不断嬗变升级,尤其是进入网络时代后,虚假新闻已出现了传递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控制难度大等特点,但这些问题都不可怕,因为我们反制和监管的手段也会不断升级。常言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能真正重视这方面工作,潜心研究分析治理对策,定能彻底铲除虚假新闻这个毒瘤。

(作者单位: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虚假新闻投诉中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