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会议新闻画面的拍摄

徐新贤

  要做好电视新闻,除了选题、策划、文本等因素外,其画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没有画面也就无所谓电视。因此,画面的优劣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新闻作品的成败。
  那么,如何拍摄好画面,本文试图从会议新闻的拍摄技术、艺术处理和现场处理等方面,结合自己工作实践,谈几点个人体会,以期通过阐述、总结加以提高。
  很多人认为,拍摄新闻很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稍作指导和练习便可胜任,其实不然,要拍摄好一条新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拍摄技术,还要具有一定的电视艺术水准,具备良好的新闻意识和职业操守。新闻拍摄作为电视新闻原始素材获取的重要手段,其质量是确保新闻传播效果的基础。如何根据不同新闻主题,综合运用画面语言进行表现,从而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是值得探讨的。
  一、会议新闻拍摄的技术要求
  1、画面要“稳”字当头。
  画面稳定不仅是拍摄技术的基本要求,也是记者的一种良好职业素养。作为地方电视台,岗位往往不会分得太细,记者经常是单枪匹马出去采访,一个人要完成一条稿子的整个过程,包括拍摄、编辑、撰写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记者更注重的是文字内容,对于画面往往不重视。这不仅有主观意识不强的原因,也有客观因素。一名记者出去采访,要记录、要拿话筒、要带三角架,的确也不方便。为此,我们平时就要练好基本功,要具备强烈的精品意识和熟练操作的技能。无论是什么新闻,我们都要尽量使用三角架拍摄,特别是会议新闻,更应该做到稳中求稳,无论是推、拉、摇、移、跟、进、退都要平稳适度,避免肩扛式或手提式拍摄带来的不稳。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使用肩扛式或手提式进行拍摄。
  在客观条件不允许使用三角架的情况下,也要尽量保持平稳或缓缓移动,使画面不稳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比如,在拍摄时可以膝盖用力,摇的时候转腰不转肩,或者椅靠在柱子旁拍摄等。否则,画面抖动或跳跃会使人不舒服,严重影响节目的严肃性和专业性。
  2、画面要“准”字为要。
  “准”主要是指色彩还原要准确,画面曝光要准和画面表现内容要准。在电视摄像中,色彩能否正确还原与两个因素有关,即白平衡和色温。色温是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一天之中色温是不均匀变化的,在不同的色温条件下,必须要对白平衡进行调整,将白平衡调整与环境色温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色彩的正确还原,展示人物和景物的真实色彩。
  曝光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画面的质量。曝光准确性越高,画面层次越丰富,色彩还原越鲜艳,画面品质越佳。曝光过度,画面色彩饱和度下降、图像泛白,没有层次感;曝光不足,画面灰暗,尤其是暗部层次不能充分体现。因此,摄像记者要尽可能地评估环境中的光线,调整好摄像机的光圈,使画面效果接近现场的实际。此外,要根据不同新闻主题,运用不同镜头语言,准确表达新闻主题。
  二、会议新闻拍摄的处理技巧
  1 围绕主题,合理构图
  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合理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因此,在拍摄前首先要了解会议主题和参会人员情况,仔细观察现场环境。其次,针对不同人物和场景采取不同构图方式,使画面内容更为准确和丰富。有重要领导出席会议,就要单独拍摄镜头,讲话的、不讲话的都要拍摄一组,而且画面构图时要饱满、表情要自然。主管领导可以两个一组或三个一组进行拍摄,参会人员要区分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类别进行拍摄。第三,构图时要注意均衡和简洁。无论固定镜头还是运动镜头,都要注意画面均衡和简洁,特别是运动镜头,在起幅和落幅过程中呈现动态轨迹,这时就要注意过程的均衡和简洁,以期通过基本的平衡来达到视觉和心理的平衡。第四,构图时要注意避免明显瑕疵。参会人员是会议的焦点和亮点,不同的环境、服装、心情、动作、发型、甚至光线等都会使人物效果千差万别,为此我们要尽量避免明显瑕疵或减少瑕疵。比如,在遇到被摄主要人物脑袋偏大时,我们就要侧拍,尽量避免正面近距离拍摄,以防头像过头造成画面比例不协调;主要领导或嘉宾有“将军肚”时,就要避免侧拍,以防“将军肚”曲线入镜造成画面主观倾向,影响形象等。
  2、明确目标,合理“想象”。
  虽然被摄对象是客观的,但是作为摄像人员,总是带着各种不同的个性因素进行拍摄。因此,我们要积极寻找恰当的机会和角度,选择合适的素材,以确保画面和文稿相符合,从而使镜头更加优化,画面语言更加丰富。在运用想象力时,应该注意空间感、立体感和质感,合理运用光线、线条等,从而确保文稿的科学性和画面的艺术性得到体现。这就要求拍摄人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善于观察生活、具有较强的思考能力。
  3、培养运用“无剪辑拍摄”意识
  “无剪辑拍摄”是电视新闻拍摄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作为一名记者,要有全局把控节目的能力,也要有具体拍摄的思路。要知道哪些是主题画面,哪些是补充说明性画面。在进行拍摄之前,应该对拍摄的主题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拍摄画面的选择,也将为后期编辑制作提供精准素材,提供有力保障。在进行拍摄时,对于不同的景别,必须注意景别连接的变化。当拍摄角度不同时,应在这些画面中间加上过渡性的画面,以确保连接的自然性;在进行越轴的拍摄过程中,必须拍摄中性镜头,以确保画面的自然过渡。
  三、现场处理要主动而为,仔细灵活。
  新闻事件不断变化,现场情况也是瞬息万变。虽然会议新闻现场相对稳定,但是新闻现场影响因素仍然不少。在受主客观条件限制时,我们就要主动而为,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稳妥灵活处理。
  会议新闻中与会人员的拍摄是重中之重,在拍摄与会人员时正确处理好被摄主体和被摄环境。在拍摄人物主体时,特别要注意积极寻找拍摄时机和角度,避开被摄主体的小动作和不雅姿势。当领导讲话时,尽量等待领导抬头脱稿讲话时进行拍摄。如果遇到个把人员玩手机、喝水、抽烟、交头接耳、打哈欠等情况,要灵活掌握拍摄角度,避免类似画面在新闻中出现。同时,在拍摄会场取景要注意柱子、天花板、色温等带来的影响。
在拍摄被摄环境时要处理好被摄主体的前景和背景。前景往往特别要注意桌面上的水杯、纸巾盒、话筒等,要适当进行避免,实在无法避免就要尽量移开或择时处理,避免湿巾、纸巾盒入镜等影响画面美观和严肃性;背景主要是线条和色块,避免线条直接分割人物肖像或影响画面均衡,让人产生不悦。比如,主席台背景的门窗线条或着色图案等;人物着装不整时,也要示意他人进行调整,如在一个严肃的会议中,主要参会人员扣子过于敞开等,以免影响人物形象。
  总之,拍摄处处皆学问,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思考,扎扎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做事,找出一些事物的内在规律加以总结、提炼和完善,才能拍摄出更有价值、更为专业、更受观众喜爱的新闻作品。

(作者单位:丽水市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