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写古老运河的新时代故事 | 总局视频调研《大运之河》

发布日期:2022-06-20 09:20 信息来源:广电时评 浏览次数:

6月18日下午,国家广电总局召开电视剧《大运之河》剧组视频调研会,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徐麟,通过“云探班”“云调研”的方式了解摄制情况,与剧组主创代表进行交流座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咏雷一同调研。



通过直播大屏与主创人员一道见证该剧在湖州拍摄现场的最后一场戏后,徐麟首先对全剧杀青表示祝贺,并鼓励《大运之河》继续努力打造精品力作。

徐麟表示,这部作品选题很准。大运河是中国江河文化中独特的现象,是集聚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伟大创造、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更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大运河演绎的风云变化、催生的市井繁华、衍生的文化奇观值得深入挖掘。这部作品书写大运河的切入角度很好,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反映了新时代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生动实践,为传统的历史文化赋予了现代感,又使现实故事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伟大时代。《大运之河》讲述运河故事、保护运河生态、传承运河文明,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徐麟指出,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使作品更接地气、有烟火味,体现了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使命、情怀、境界和认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的生动案例。

徐麟强调,后期制作中主创团队还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精心打磨,使作品更具张力、更有延展空间,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齐心协力打造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找准选题,提炼古老运河的新故事

浙江湖州拍摄现场,四台机器同时运转——随着导演潘镜丞喊出一声“卡”,《大运之河》最后一个镜头拍摄完成。

从3月18日开机到6月18日杀青,《大运之河》的拍摄周期历时三个月——在这期间,剧组已经切切实实和当地居民亲如一家。

“居民告诉我们,剧情和他们的生活高度吻合,这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电视剧讲述的故事和百姓生活是水乳交融的。”《大运之河》制片人高军说。

在湖州拍摄现场的编剧马继红回忆最初的困惑,“这样一个庞大厚重的题材,究竟怎么写?相较此前执笔的作品,这次的创作难点是,剧集本身并不具备现成的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

于是,马继红沿着大运河一路采风、采访,“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为我打开一扇窗,每天站在河边清风扑面都给我展示出一幅多彩画卷。就在一次次与大运河的亲近中,我觉得大运河缓缓地流进了我的心里——既要有主旋律的基调,又要有生活的烟火气。”在一次次推敲和打磨中,《大运之河》最终定调为“书写古老运河的新时代故事”。

作为整部作品的“总指挥”,潘镜丞最大的感受是运河变化之大、生态保护力度之大,“最难的是,再现当年运河的严重污染状况还要靠后期特技”。

深入生活,重“走”运河之路

剧内,围绕治理河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开展申遗等一系列事件,《大运之河》铺开运河两岸的时代画卷;剧外,所有主创人员深入生活,在一次次走访中获取灵感与素材,亦是一次重“走”运河之路的过程。

高军说,在“两山理论”的诞生地拍摄特别有感触,全体演职员经历了一次特别深刻的思想教育,在拍戏过程中,大家看到在党的领导下这片土地发生的深刻变化。剧组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有40多年党龄的编剧带领大家到安吉调研,深深感慨感动,有两位同志在拍摄期间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剧中饰演路长河的演员王雷通过视频连线复盘了自己的创作历程:“通过拍摄,我才进一步了解了运河的历史、意义、价值,包括它对于世界的价值,一直在以崇敬的心来创作。当我真正地深入生活,感受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我深受感动,这种感动进而转化到角色塑造中。”

运河边上长大的演员韩雪见证了运河越来越美,“在绿水青山中拍摄,生活节奏自然就慢下来,我们剧组的气质非常符合运河百姓的特点,既有温润的一面,又有高效率的一面,这让人想到中国人所说的宁静致远,很希望把这部剧拍好,给运河沿线的百姓一份礼物。”

演员徐娇说,拍摄《大运之河》最大的收获在于和前辈学到了生活化的表演风格。


从剧本筹备到正式开拍,《大运之河》得到了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浙江广电局的大力支持。在视频调研会上,相关同志在分会场介绍了工作开展情况。


               

  

  广电总局办公厅、电视剧司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