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内容平台连接一切——以《向人民报告》为例

王水明

  浙江之声从2017年4月20日起,推出重大主题报道——《向人民报告》。半年多来,《向人民报告》报道共推出五季150篇,涉及的话题是多方面的,有县委书记履新后的所思所干、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的描绘蓝图、十九大代表的心声、浙江省民生实事之一的“客车村村通”攻坚行动、还有“最多跑一次”改革。省内11位市委书记、22人次厅局长和117人次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出场报告,传统广播与新媒体平台联动传播,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赢得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好评,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对《向人民报告》作了批示:“这样的报道,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有深度、有高度”。
  一、以做平台的理念做大宣传,做强品牌
  有一个市的旅游项目广告公开招标,多家广播频道、电视地面频道去投标,竞争也颇为激烈,没想到,最后被腾讯抢走了。
  新媒体传播的玩法变了,做渠道的腾讯也在做内容和活动,势头很猛,传统媒体以内容为王,新媒体以计算取胜,怎么能够融为一体,鱼和熊掌兼得?我的想法是内容为王,更要做大内容平台,以传统媒体强大的内容生产为依托,搭建平台,集聚人力、物力、智力资源,扩大内容的影响力,提升内容平台的价值。《向人民报告》持续半年,是一个政府向百姓述职的窗口,政府专项工作监督抓落实的一个渠道,还是集政府资源连接万众百姓、企业客户的一个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聚合平台。节目里,有150人次的各级政府官员到节目里发声露脸、报告工作,所在县市区的群众积极参与互动,每一篇报道在新蓝网、浙江之声官方微信、各厅局官方微信、各县(市区)政府微信、浙江政务服务网官方微信联动推送,随后,微信后台等网络互动区域就会出现大量的留言,采编团队还把各种声音进行梳理归纳,反馈给相关的部门,真正做到有效传播、精准传播。
  做平台,好比组“饭局”。2017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丁磊饭局”、刘强东和王兴的“王兴饭局”关注度都很高。中国人最讲究“饭局”,组局的人是谁?哪些人来参加?座位排次、菜单、着装、聊什么话题等等,各有讲究,更有不同意味。其实,打造新闻品牌也一样,要提升“组局”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一是因势而谋,国家发展的大势、省委中心工作要了然于胸,预先谋划;二应势而动,寻找人民群众的关切,挖掘党心和民意的共鸣点,找到是群众利益诉求点;三是顺势而为,找准媒体定位与中心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向人民报告》的第一季出发点就是如此,浙江各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后,新任县(市、区)委书记的工作开展得如何?绿水青山有没有转化为金山银山?“剿灭劣V类水”推进到哪一阶段?“最多跑一次”改革有没有跑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推动经济发展从哪里入手……这些都是人民群众迫切想知道的,党委和政府应该向人们报告。
  二、以做连接的理念做大平台,探索全新广播样态
  
十九大开幕前,在集团北京融媒体演播室,袁家军省长说,我每天必听《浙广早新闻》,你们有一个叫袁奇翔的记者,我记得。联想到我去中国联通与老总见面,说起《向人民报告》在《浙广早新闻》密集推出,老总立马同意由联通特约播出。两者看似无关,其实内容和节目的关注度是连接在一起的。
   互联网时代,万物相连。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但是怎么连接?哪些层次可连接,如何挖掘连接的价值?《向人民报告》一头连接着各级政府,一头连接着普通百姓,另外连接着特约播出的客户,三者有一条红线牵手,核心是共同关注的内容。
   让新闻报道通过连接产生价值。这需要对选题、内容做开放式的解构:一是要发现受众对某类信息的“刚需”;二是寻找相关资源汇聚、要素连接的内在逻辑;三是导流链接到各种终端,提高到达率。《向人民报告》做到了有意义也有效益,正是抓住了政府的工作落实、百姓的期盼、企业品牌宣传连接点,形成了信息的交汇和共鸣,浙江之声借此扩大平台的影响力和传播到达率,应该说是多方共赢。前不久,一位复旦的教授说,放眼全球社交媒体的发展,机构新闻已经逐渐瓦解。所谓“机构新闻”大概指传统新闻机构生产的新闻,我并不赞同这样的论断,不过,面对自媒体、社交媒体对新闻生产与日俱增的影响力,传统媒体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愈发迫切,我想,整合资源、拥抱技术、创新传播业态,是我们必然的抉择。
  三、以融媒体理念营造“场景”,实现同频共振
  总听到基层的人说,没时间听广播看电视,你们的报道最好微信转发,我再转给领导,引起领导重视。所以,《向人民报告》的声音作品在微信平台转发,效果很好。的确,注意力移动化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需要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用户体验好的产品。
  大半年来,县(市、区)委书记群体通过媒体向社会、向百姓公开报告县域治理的理念和干事创业的作为,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委书记的深情寄语,凸显了“一切为了人民,让人民满意”的执政新理念。《向人民报告》每一季的主题各异,记者在采访县(市、区)委书记这批特殊的群体中发现,他们都很重视、很用心、很投入,特别是第四季“客车村村通”攻坚行动、第五季“最多跑一次”,每次报告实际上都是一场“考试”,针对“客车村村通”推进中存在困难以及“最多跑一次”的落实情况,既是回答问题向人民报告,也是亮出成绩单向省委省政府汇报;既要说得清楚,更要接受百姓、甚至网友的点评,县委书记们压力和动力并存。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向人民报告》是浸入式传播的有效样式。县委书记以第一人称体验来讲述,亮出了“我们团队”、“我们战队”的口号,老百姓了解领导班子的县域治理理念和干事创业作为,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参与其中,给出点赞或建议,节目营造一个政府、听众、读者、网友特殊的“场景”,信息传播、心灵互动、网上网下交流,社会普遍关注,报告的内容实现了有效传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报道播出后,众多群众在当地留言,表示坚决拥护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建议,许多县委书记深受鼓舞,表示“群众的关心、留言就是对工作的最好支持,这也正是我们打好发展这场硬仗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向人民报告》从第一季开始就注入了新媒体基因,把每一篇报道发出视作一个新的起点。数据显示,《向人民报告》平均每篇报道的微信全网阅读量达到10万+,点赞数4万+;微博总阅读量200万+,点赞数80万+,总转发量超过90万次。这些数据说明,正能量的重大主题报道,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场域中依然有受众,依然有市场。
  随着节目一季一季推出,《向人民报告》的美誉度和影响力逐渐提升,并在第四季开始转型升级。省党代会提出,2017年浙江要实现“村村通公交”,但是各地工作进度有差距,省交通厅希望通过节目进一步推进“村村通公交”攻坚行动,于是,全省任务重、困难大的17个县(市、区)长走进了《向人民报告》,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郑重承诺年底完成任务。《向人民报告》从简单述职报告到监督推进民生工程,成为政府专项工作抓落实的一个平台。在第五季“最多跑一次,承诺倒计时”,省编办梳理了一年来改革成绩亮眼的8个省级部门和20个县(市、区),随后,向相关单位发出《关于协助浙江之声制作播出<向人民报告>系列访谈的通知》,各厅局、各地积极响应,半个月就拟定了各自的访谈提纲和内容。可以这样看,目前在浙江广电集团形成了两大政务工作新闻服务平台,抓工作监督看“今日聚焦”,抓工作落实听“向人民报告”。
  十九大报告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重塑主流媒体的气质,《向人民报告》只是一个彰显优质内容价值的初步尝试,问题依然很多:传播者与受众、内容与客户如何嵌入更深连接?碎片化阅读导致场景不断更新迭代,如何找到更多跨界、混搭的传播形态?进入新时代,主流媒体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作者为浙江之声总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