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时期舆论监督如何实现建设性

李正苗

  这两年,在浙江卫视《今日聚焦》的引领下,浙江大地刮起了一股舆论监督的电视旋风,形成了建设性舆论监督的强大声势,被称为电视舆论监督的“浙江现象”。这一“浙江现象”为在现代传媒传播功能不断演进丰富、传统媒体舆论监督作用不断削弱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影响力提供了新闻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样本。本文以丽水市广播电视台《每周聚焦》两年多的实践为例,对新时期如何搞好建设性舆论监督作一探讨。
  一、顺应时代需要,建设性舆论监督高调出场
  据不完全统计,在浙江卫视引领下,目前浙江省11个市级和47个县级广电台开办电视舆论监督类栏目,如丽水广电《每周聚焦》、湖州广电《联播调查》、温州广电《新政聚焦》、台州广电《台州深观察》等栏目,这些栏目多数以“聚焦”“关注”“观察”“直击”等命名,这种在浙江电视新闻界兴起的“聚焦”体栏目,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新闻宣传、利用新闻宣传推进工作的直接结果。
  2015年初,丽水台《每周聚焦》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直接关心领导下高调出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每周聚焦》栏目要树立建设性舆论监督理念,合力办成丽水版的‘焦点访谈’,成为新闻节目新标杆”。可以说,《每周聚焦》从筹划到播出,栏目始终体现“顶层设计”,始终与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相连,形成监督问题“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态势。
  丽水广电台整合18:30一21:30黄金时段新闻节目资源,在电视各频道集中播出,形成强势舆论氛围。在第二天的《丽水新闻》节目里还及时播出反馈报道,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二、严格把控,建设性舆论讲究寸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时、度、效。”作为新时期地方党委政府力推的建设性舆论监督栏目,更应如此。
  1、把握中心,科学选题
  选题上,坚持“政府关注、群众关心、近期可整改”的热点、难点、痛点,突出“一事一报”,确保选题方向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脉搏”,让报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纵观全省“聚焦”类舆论监督节目,95%的主题都紧扣“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小城镇综合整治”等政府中心工作。而这些题材,基本上是“老、大、难、假”等突出问题。这类问题成为一些政府部门不敢抓、不愿抓、不想抓的烫手山芋,有的就是眼皮底线的陈年老账,群众反映很多但得不到解决。比如,《一家水泥制品厂违法用地十多年》、《省督办“三改一拆”违建为何近一年拆不了?》、《2栋违建别墅迟迟未拆除》等,这些都是久拖未决,甚至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节目播出后,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解决,得到百姓的点赞,也树立了政府的公信力。
  2、客观真实,掌握证据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只有真实,才能保证舆论监督的公信力,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为确保报道客观公正,要求记者在实地调查中,不能先入为主,不“炒作”不“夸大”,而是要明察暗访,充分记录调查的过程,客观报道新闻事实,特别是对关键的细节和画面,要求记者反复求证当事人、求证政府部门的说法、求证违法的法律依据。做到关键内容要核准、关键画面不能漏、关键人物要采访。在拍摄《这里的污水从何而来?》时,企业主将偷排的污水管道深埋地下,出水口又通过各种伪装,记者蹲守了三个晚上,终于在一暗处找到了排污口。这些关键人物的采访、关键画面的拍摄让报道更全面、更客观、更有说服力。
  3、张驰有度,注重平衡
  作为新时期的建设性舆论,既要站在党委政府为民谋事中心大局的立场上,又要站在人民群众创业发展幸福生活的立场上。因此,建设性舆论监督节目要始终坚持把握好政府和群众这“两头”,按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部署推进的需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调配舆论监督的时机、节奏,掌握分寸,讲求平衡,选择群众普遍关心、迫切需要解决、政府能够解决的问题。
  对直接关系到老百姓利益的不作为、乱作为,要毫不留情予以曝光;但对一些带有普遍性,而现阶段又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要谨慎对待,不急着曝光,可以通过内参形式,为执政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4、理性评论,善意引导
  评论是舆论监督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评论应该有理性有分寸、有病理有药方。评论要彰显舆论监督的本意、善意和诚意,不以吐为快,不“把别人往死路逼”,不延伸发挥扩大批评面。而是要注重中肯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出点子、多想办法,同心协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让评论更富建设性。只有这样才能既引导正确的舆论,也让被监督对象心服口服,进而推动问题解决。
  三、成效显现,建设性舆论一路高歌
  舆论监督不能乱监督,舆论监督的真正目的,应该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帮忙而不添乱”,促进政府解决问题,社会和谐进步。建设性舆论监督栏目更是要发挥主流媒体客观、真实、权威、公正的传播优势,以问题监督为切入口,树立主流媒体的权威形象,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引领舆论导向、推动社会进步,成为党委政府观察问题的又一双“眼睛”,成为群众百姓信任的解决问题的一把“利器”。    
  1、美誉度不断提升,赢得社会好口碑
  纵观这两年全省的“聚焦”体栏目,无论是浙江卫视的《今日聚焦》还是丽水台的《每周聚焦》,都做到了篇篇有反馈、件件有落实,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呈现出其较强的影响力、美誉度,架起了新闻工作与执政实践的桥梁,得到了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批示的频次和力度前所未有。截至目前,丽水台《每周聚焦》栏目组收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多达43次,其中市委书记直接作出批示的就达37次。
  从收视率上看,根据AGB尼尔森调查数据显示,全省“聚焦”体舆论监督节目的收视率均保持遥遥领先。丽水台《每周聚焦》收视率一直保持在前三甲,2017年上半年起,已经连续9个月位居第一位。
  截至2017年11月底,《每周聚焦》播出节目135期,99%是监督类报道。根据市委督查室反馈的信息,八成以上曝光的问题已经完成了整改,其他一些因政策等因素还无法一时整改到位的,也都制定了整改时间表。在整改的力度上,一些县市不仅是一事一整改,而且还举一反三,从点到面地进行整改。
  2、被动变主动,合力推动解决问题
  面对舆论监督,各级地方政府、各级部门一开始并非都是积极配合的,要么“腾挪闪躲”,要么总是四处说情,希望不要报道。但是,随着报道的深入开展,特别各地党委政府趁机借力,啃掉一批在“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中存在的“硬骨头”。现在,这种关系悄悄的发生了变化,从以往的“非暴力不合作”,变为互为倚重、同心协力推动工作。有的地方更是主动联系栏目,要求对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曝光,配合节目来强势推进解决问题。
  龙泉市城东区块是龙泉市区的城郊结合部,这里有大大小小的石材厂、修理厂等10多家,总违建面积1万多平方米。当地政府从2014年起,曾多次进行整治、拆违,但都无果而终,城东小学的建设也一直被搁浅。2016年6月份,当地街道主动与栏目组联系,希望我们能进行曝光。节目播出后,龙泉市组织200多人进行集中攻坚,短短两个月,1万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全部得到了和谐拆除。目前,城东小学已完成了一期的基础建设。
  推动问题的解决,是建设性舆监督论节目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随着一个一个问题的曝光、解决,建设性舆论监督节目形成了强大声势。在丽水,许多县(市、区)经常在一些大会上播放《每周聚焦》节目,要求当地各级干部对照检查存在的共性问题,举一反三,及时整改,推动基层干部的作风转变,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的“活教材”。
  舆论监督是主流媒体行使舆论引导职能,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手段。如果把舆论监督栏目比作一个生命体,那么建设性就是它生命力的核心和基础。今后,《每周聚焦》将坚持“聚焦问题,推动进步”,继续在建设性舆论监督上下功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让大家一起为宏大的“中国梦”,也为每一个人的点滴幸福而努力,这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        

(作者单位:丽水市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