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视理论栏目如何创新发展——以温州电视台《求是论坛》为例

翁小芹

  《求是论坛》作为温州最早、也是唯一一档电视理论栏目,创办于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之际,该栏目由温州市委宣传部和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在最初创办的几年时间里,《求是论坛》不断尝试、勇于实践,在理论宣传电视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2003年12月《求是论坛》栏目曾经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的高度重视,批示要求广电总局在温州召开全国电视理论工作座谈会,总结和推广《求是论坛》栏目经验。
  近年来,在全国大部分电视理论栏目停办的情况下,《求是论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坚持节目定位不改变、节目形式接地气、理论传播立体化,坚持弘扬核心价值、创新理论传播。
   坚持“节目定位不改变”
  理论宣传要明改革发展之路,解群众思想之忧。自创办以来,《求是论坛》就坚持围绕党的重大理论和市委中心工作进行解读和报道。以2015至2017年播出的节目为例,报道市委中心工作和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节目就占到80%以上。
  “深层剖析最新时事、形象解读重大政策、通俗表达前沿思想、直接传递专家声音,”栏目创办20年坚持节目定位不变,更加形象生动地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党的重要政策进行解读报道。
  自开播以来,栏目的报道重点主要是围绕党中央的重要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进行报道,特别是2017年10月份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后,栏目在会前、会中、会后制作播出了一系列节目。一是在会前制作播出“我最喜爱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句话”微视频、“党代表风采录”、温州党建亮点等专题节目。会中邀请理论专家进行精神解读。会后录制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微视频,邀请社科理论界专家、市直机关党员代表、企业家代表等谈心得、谈体会,全方位多角度解读十九大精神。
   践行“节目形式接地气”
  有人说理论是“灰色”的,“灰色”的理论能否入脑入心,要看理论节目能否变成“彩色”的,这就要求一档电视理论栏目做到通俗化、生动性和贴近性。
  近年来,《求是论坛》力求在做“活”节目上下功夫。我们从栏目片头、字幕、片花等着手,强化栏目包装,体现时尚、大方的时代气息,使人耳目一新;加强节目的节奏感,改变主持人和嘉宾的语言风格,力求高深理论通俗表达,多运用字幕、图片等元素增加生动性。
  节目更加突出“走基层、接地气”的特点。2016年改版后推出的第一个系列节目是“新青年下乡”,主持人和栏目组到基层一线、到广袤的农村,并在适当的时候把演播室设在基层,与百姓面对面交流,增加贴近性。
  结合节目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报道形式。新闻专题、谈话节目、大型论坛等,根据节目内容的需要运用不同的电视手段,尝试新的节目类型,力图使观众对栏目始终保持着一种新鲜感。
   探索“理论传播立体化”
  近几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电视媒体的宣传效应也有所弱化,如何拓展理论传播渠道,强化传播效果,也是《求是论坛》近些年来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以前,我要么守在电视前,要么在电脑上网点击收看《求是论坛》,现在我拿起手机就能收看节目。”这是《求是论坛》栏目一位忠实观众发出的感叹。
  这几年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栏目组想尽办法不断拓展立体化传播渠道,联合温州广电报、温州东海网、温州新闻网、温州绿色之声调频广播,以及温州5频道微信公众号、温州文化礼堂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多渠道、立体式地传播理论宣传节目。
  根据移动传播碎片化的特点,推出微党课、微视频等理论宣传短片,除了日常节目的播出,还在公共微信号上再次进行传播。
  2017年在承办微党课比赛期间,栏目联合广播、报纸、新媒体,组成全媒体矩阵,实现“全媒体融合、全方位出击、全时段播报”。
  作为温州理论宣传的主阵地,《求是论坛》坚守职责,始终秉承“高度、贴近、开放”的理念,始终奔波在新闻前线,探索在发展前沿,挺立在时代潮头,始终坚定不移地做时代变革的记录者、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思想进步的引领者。

(作者单位: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