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理论节目的创新与传播

徐 为

  电视理论节目是指聚焦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宣传主题、舆论关注的理论热点话题,通过嘉宾访谈、电视短片、主持人叙事等表现手段,将理论问题进行大众化解读的电视节目类型。它承担着对受众进行理论宣传和理论教育的功能,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节目形式,也是长期以来电视节目类型创作中的薄弱环节之一。
  目前,优秀的电视理论节目不多,发展面临诸多难点。在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电视人如何抓住机遇,创新形式,优化传播,打造出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视理论节目,如何将这一传播的责任落到实处,更为鲜活、有效,有待更多更深入的探索。节目要以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方式宣传理论,指导实践,让有意义的理论变得更有意思,达到学以致用的传播效果,实现理论传播通俗化、大众化、电视化、现代化的大胆创新。
  一、电视理论节目转型创新的必要性
  电视理论节目引领思考、释疑解惑、凝聚共识,已成为时代的需求和主流媒体的责任。它对提升观众的理论素养,促进理论知识落地,起到积极效果。长期以来,电视理论节目题材严肃、内容理论性强且抽象,具有教条化倾向;节目样态缺少创新、节目表现形式雷同,缺乏艺术性和感染力。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原有传媒生态,受众群体特征、收视习惯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之整体传播环境的娱乐化倾向、唯收视率导向等因素,使得电视理论节目陷入收视率低、影响力式微等发展瓶颈。在这样的环境下,电视理论节目急需进行变革创新。
  1、节目策划贴近民生,使讲理论的电视呈现更接地气。
  电视理论节目的策划环节需要考虑节目形式,以及如何将理论问题更接地气地呈现给受众。前期策划设置的话题要广泛而精准,既聚焦理论解读,又符合民生关注。比如,什么样的问题既符合电视理论节目宣传主题又能贴近观众关注点?如何从小切口出发,用故事化、网络化的语言表达严肃的题材,将抽象的理论问题进行形象化解读,等等。2017年11月,浙江卫视推出了电视理论节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创新节目形态,通过历史故事、典型人物串联节目,邀请新闻当事人等特别嘉宾参与节目,放大情感元素,强化电视化手段,人物故事把抽象的理论和鲜活的生活结合起来,打动人心;吉林卫视从2017年12月2日开始推出了纪录式理论宣传栏目《好好学习》,节目以纪实的方式呈现学习体验过程,在生活中融汇理论,在实践中印证理论,赋予理论学习新的生命力,大大激发了观众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两档节目一改理论宣传的传统模式,形式灵活多样,表现生动活泼,易于观众接受,赢得观众认同和业界口碑。
  2节目场景深入基层,与观众建立起更有意义的情感连结。
  电视理论节目节目以季播的形式制作,每期节目不同主题,深入基层、聚焦百姓、贴近实践。《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第一季节目组走进村庄社区、车间工地、机关学校和科创基地宣讲十九大精神,第二季来到嘉兴南湖烟雨楼,与观众面对面,深入阐释了“红船精神”的理论贡献、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好好学习》节目组走进社区、农村、企业、高校,向老百姓生动解读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社会治理结构、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回答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创新理论更接地气,更有力量,体现了新时代电视媒体的新实践、新作为。
  二、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理论节目的创新发展路径
  电视理论节目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民心的时代语境里,一改理论宣讲的固态形式,创新表现手法,通过观众面对面交流、嘉宾访谈宣讲、脱口秀等形式相结合,组织节目形态。浙江卫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吉林卫视《好好学习》两档节目在内容创作上融合了多种电视表现手法,做了创新尝试,并在网络客户端、公众号上分发传播,形成有影响力的全媒体理论宣传阵地。
  1、打破传统电视理论节目单向灌输宣讲模式,注重双向互动。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第二季《红船》,8期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为指导,以现场朗诵、故事讲述、嘉宾观众互动等方式,用每集20分钟的体量,追根溯源,深入阐释红船精神的理论贡献、深刻内涵、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比如,节目录制现场专门布置了朗诵区,通过追光效果和现场音乐伴奏,强化朗诵的仪式感,增强了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好好学习》每期节目围绕不同主题,招募来自不同领域的“好学生”“好老师”,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好学生领任务”“学习进行时”“好老师点评”“好好学习小课堂”等环节设置,在实践体验和游戏竞技中完成一系列学习实践任务,使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比如,节目把演播室搬到田间地头、屋里炕上,老百姓拉家常,茶余饭后吟诗诵句,用诗歌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创作热情十分感人。
  2、打造多媒体传播矩阵,大小屏融合呈现节目,注重多次传播。
  如何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节目主创团队都在传播环节上动足脑筋,拓宽传播渠道,整合资源多渠道协同,多媒体传播。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节目播出期间,浙江卫视、新蓝网联手浙江省电视新闻协作网,广泛发动全省百家地方电视台和地方新媒体联合造势,运用新媒体矩阵网格化推广,节目播出后还对节目的精彩对话、精彩片段作“碎片化”分发,利用两微一端持续推送,形成网络二次传播,多管齐下提升节目传播力。第二季播出期间专门制作H5产品《红船缘》在蓝新闻微信公众号宣传推广,有效地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好好学习》节目通过新媒体手段线上征集话题,增加了节目的广泛性。同时在线下,节目组奔赴全省各地寻找有意思有故事的村民,通过手机自拍的形式晒幸福晒变化,展现了满满的获得感。浙江卫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吉林卫视《好好学习》两档节目播出期间,都尝试推出短视频精编版,在中央主要媒体所属新闻网站和地方媒体网站、客户端,腾讯、新浪等商业网站同步推送完善网上网下同步宣传,中央主要报刊刊发消息稿,形成主流媒体的“雁阵效应”。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播格局和受众习惯都在发生变化。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理论节目只有积极探索创新节目形态和传播推广,才能进一步提升影响力,满足受众需求,赢得观众的支持和欢迎。电视作为主流媒体,是重要的宣传阵地。发挥媒体优势,引导受众,把理论宣传做成有意思、有温度、有品质的电视节目,是电视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电视理论节目要在内容设置、节目形态、传播方式等多个维度大力创新,才能在观众中形成品牌,赢得收视,创造口碑。

(作者单位:浙江广电集团总编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