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情归何处——谈电视情感故事类节目创作路径

邹建松

  电视情感故事类节目被定位为服务类节目,但又和生活服务类节目完全不同,它针对的是现实中人们面临的人际危机和生活遭遇,通过记者、当事人、相关专家的多方参与,调解矛盾、缓和关系、解决问题,由此给予受众以启示与帮助。自2016年以来,绍兴电视台文化影视频道先后引进了三档情感故事类节目:《王刚讲故事》、《寻情记》和《知音》,并且化力气进行了本土化的整合改造,相继推出了《夯卜郎当听我讲》、《羽哥说事》两档日播节目,播出时间都在晚上黄金档,前者为绍兴方言讲述,后者为普通话讲述,播出时间差不多都有一年,但从收视率反映来看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一、电视情感故事类节目收视疲软原因探析
  1、真实性的问题。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同样,对于情感故事类节目而言,真实性也是节目得以存在的基础。因为事实才是引发节目制作的最初动机,也是触动观众的根本要素。真实性又包含着三类情况:1、题材的真实性。即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发生在了现实生活中。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有很多题材看着都特别的别扭,仿佛这个事情并不太可能发生,太离奇。譬如有一期节目讲一个家庭里两个孩子,大的那个被骗子拐跑了,两夫妻含泪又生了第二个,结果第二个又被拐了,以此来渲染家庭的不幸遭遇。这个事件给人的感觉就不太可信。如果观众一旦有了这种怀疑,他就可能会立即换台。2、现场的真实性。节目中很多故事发生年代比较久远,要复原当时的场景非常困难,于是编导就让当事人重演一下过去的情景,摆个架势,或是干脆叫上几个“演员”来演绎,画面是有了,但是这样的情节就显得非常假,观众也不会买帐。3、情感进程的真实性。通过人物的性格特征,在矛盾冲突中将节目推向高潮,是情感故事类节目的亮点所在。但在实际节目制作中,为了追求所谓的“好看”和“娱乐性”,制作者刻意编造“冲突”和“悬念”,故事的进程、节奏,对话的情境、内容都会被有意无意地设计,有些甚至故意撇掉一些线索、情节,让整个故事看起来离奇曲折、感人至深。殊不知这种“电视剧”式的故事演绎,貌似可看性很强,噱头十足,其实已经失去了收看价值。
  2、题材类同,品位低俗。笔者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注意到,电视情感类节目的内容选择同质化严重。为了博取眼球,编导往往注重选题的猎奇、猎艳,热衷于煽情、热衷于隐私,很大一部分节目在选题上钟情于婚外情、第三者、二奶、出轨、不伦恋、畸形恋等题材。这些内容可能一时会吸引一些观众的眼球,刺激一下他们的畸形心理,但是时间一长,节目就容易走向浅薄、走向庸俗、走向一种无聊,观众的忍耐力也会消失殆尽。更重要的是,这种题材一多,容易给人们造成一种不好的印象,扭曲人们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对于净化社会舆论空气具有负面的作用。
  3、引导力的欠缺。一般来说,来参与这类节目的大多是一些弱势群体,他们找到媒体都是希望得到媒体的帮助:有的希望媒体调解夫妻矛盾,有的希望帮忙挽回曾经的爱人,有的希望媒体帮助脱离家暴的环境等等。媒体也会邀请相关的专家或是相关的领导来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或者以记者点评、编后记的形式发表一些评论表示舆论谴责或是提一些建议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是非常考验制作人员的引导力的,既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当事人去有步骤地解决困难、协调关系,又要不被他人牵着鼻子走,不被沦为他人利用的工具,始终保持公正,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就要求参与调解的记者不仅要能说会道,又要在节目中始终灌注一种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以正确有效的方式方法去帮助求助人员。
  4、地域的差异。地域的不同造成了文化的多样、语言的差异、风俗的区别。把发生在其它地方的情感故事拿过来播出,观众买不买帐?确实是个问题。经过两年的播出实践,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并不是我们引进的节目不好,这些节目曾经也在别的地方创造过收视辉煌。但是为什么到我们这里就播不好呢?或许地域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有些事情,那个地方的人可以理解,我们就理解不了。同样一句话,不同的语言说出来味道就不一样。从播出的节目来看,多数节目来自北方地区,虽然我们也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从包装到主持人,甚至连配音都换成了绍兴方言,但终究还是缺少了一点贴近性,缺少了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二、电视情感故事类节目的完善与创新
  虽然说电视情感故事类节目存在的问题不少,但是依然有很多观众喜欢看,因为处于高度生活压力下的人们需要情感的抚慰与宣泄,需要在别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故事中获得启迪和安全感。摆在电视人面前的就是如何弥补短板,堵上漏洞,以更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来制作节目,使情感故事类节目能够沿着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
  1、展现最真实的情感故事。真实性对于节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如何做到真实呢?笔者以为首先就是要讲真人真事,不能靠“编”,电视节目不是电视剧,不是小说电影,任何的弄虚作假,最后都只能是自毁前程。其次,节目一定要“走心”。编导、记者要深入现场采访,和当事人交朋友,不但要走进当事人的家里,还要走进人家的心里。因为情感故事,胜在一个“情”字,情由心生,如果编导记者没有和人家交心,只是泛泛地采访一下,没有让当事人表达出心里的声音,讲出真实的想法,那节目也就失去了触动心灵的力量,不会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再次,要善于捕捉细节。记者在采访调解过程中,要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通过丰富细微的面部表情或是肢体语言,来增强节目的现场感和真实度,从而达到震撼人心的目的。
  2、持续关注,帮忙帮到底。情感故事类节目关注的很多都是弱势群体,如下岗职工、外来打工者、山区青年、残障人士等,节目在让他们坦露伤痛、畅开心扉的同时,电视人的工作绝不能到此为止,而应该怀有一颗悲悯之心,对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候,事情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那就要对事件进行持续的关注,不仅帮助他们走出当前的困境,更要关注他们事后的情感进程,而不是借用他们的痛苦赚取观众的同情心之后就变得冷漠。节目要以真情实感呼唤社会的责任感,聚合政府、社会、媒体的力量,帮助当事人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从弱势走向强势,从而彰显传播的人文价值。
  3、提升主持人人文关怀素养。情感故事类节目的主持不像主持新闻节目,只要字正腔圆、正确无误的播报就基本可以了,这类节目的主持人除了要有新闻素养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要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发自肺腑地尊重每一个当事人,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身份,都能和对方保持平等的对话和最真诚的关心。要把自己的情感沉入到对方的故事里去,感同身受,为对方的高兴而高兴,为对方的悲痛而悲痛。只有你的情绪和你讲的故事从情感上贴近了,你的感言、点评、建议才具有感染力、说服力和指导意义,观众才不会觉得是“两张皮”,贴不到一块去。
  4、挖掘本地题材,丰富节目内容。对于电视情感故事类节目来说,最好的题材肯定是本地题材,人们总是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点做新闻如此,讲情感故事也是如此。绍兴人普遍的性格特点是含蓄、内敛,讲究“家丑不可外扬”,而且不大喜欢抛头露面,这种地域人文特点,使绍兴本地素材的挖掘显得力不从心。但仅管如此,作为电视人,不应该就此放弃,甘心永远拿别人的东西来充填节目,这样只会让节目越来越失去观众的支持。其实只要潜心去做,题材还是有的,我们可以利用微信、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介来收集信息,既然“家丑”不可扬,那我们扬“家庭美德”,扬创业故事,扬成功经验,扬感人事迹等等,只要我们的出发点是出于真诚,出于对正能量的感佩与宣扬,出于实心实意的帮助,那一定会得到人们的支持。
  情感故事类节目是我国电视事业发展的产物,仅管曾经走过弯路,但如今依然并不鲜见于荧屏。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情感需求、生活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情感故事节目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然要更多地体现主流文化价值观,通过挖掘情感故事中的真实、善良、美好让人们受到感染,通过谴责情感故事中的自私、冷酷、褊狭让人们受到教益。帮助人们树立积极生活的信心,为大众提供情感交流的渠道,从而对社会风气起到积极健康的引导作用。      

(作者单位:绍兴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