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舆论监督类电视新闻报道探索

巨 帅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电视媒体因为其受众面广、实证性强、更直接客观而受观众喜爱和关注,在舆论监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众多的电视新闻报道中,有些监督报道因为主客观原因,造成报道不规范、不健全,出现监督不畅、监督乏力等情况,本文以自己多年在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今日聚焦》的工作经历和经验简单探索电视监督类报道的重点和难点。
  一、电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优势与现状
  
由于电视新闻传播广泛,监督报道能引起重视和关注。以浙江广电集团的新闻节目为例,我们地面频道中有《1818黄金眼》、《小强热线》、《范大姐帮忙》等栏目,这些民生新闻相当一部分是舆论监督类报道,总体上来说,电视新闻的舆论报道的确为观众解决了许多问题,推动了政府的工作,在新闻传播力、公信力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实际情况中,投诉报道虽然能解决一些问题,引起观众的关注和现实问题的解决,但也存在报道失实,记者调查不专业、不深入、浅尝辄止,引起求助者和被监督者的投诉,还有些报道由于说情、打招呼等外部原因得不到播出,导致记者辛苦采访的片子无法面世,影响了记者的积极性,也影响了观众对节目的公信力。
  二、改进电视媒体舆论监督的原则
  1.坚持党性原则

  实行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崇高职责,也是新闻媒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实质上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的监督。我们的新闻报道必须坚持党性原则,舆论监督报道也不例外,不仅不会冲击以正面为主的宣传,反而会切实推动政府工作。比如我们浙江卫视的《今日聚焦》栏目,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点关注的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监督调查,做到期期节目有整改和反馈,很好地推动了政府的各项工作,同时各方面工作的提升也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2.坚持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新闻报道尤其是舆论监督报道最重要的原则,一个有瑕疵的新闻报道不仅会引发坏的社会效果,而且给政府工作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要微观真实。具体事实必须完全真实、准确,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等要准确无误。作为记者,当一事件发生后,应迅速奔赴事件发生现场,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而避免事后采访时,被监督者从自己的好恶、利害出发,或混淆真假、或杜撰事实、或合理想象,使事实真相难以辨别的困难。
  要本质真实,要揭示事实的本质。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具有深厚的生活阅历、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洞察能力。监督的事实,从本质上要搞清楚,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不片面,有理有据,真实确凿,无论是人名、职务、单位名称,还是数字、情节,都要一一核实,防止偏听偏信。
  要客观公正。判断是非、评价事物要以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律为标准,防止主观臆断,感情用事。对有争议的问题要全面、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坚持以理服人。对舆论监督涉及的问题,要深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确保信息来源真实可靠,确保报道内容准确无误。
  3.摆正舆论监督与正面报道的关系
  
正面报道为主与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深刻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有理由去理直气壮地报道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气象、新变化、新典型。但是,既然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消极腐败现象,就没有理由放弃舆论监督的武器。事实上,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对于改进党和政府工作,使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以及反腐倡廉、扶正祛邪、净化党风和社会风气,都有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舆论监督与正面报道两者不能分开,不能独立,而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正面报道为舆论监督创造良好环境,有利于舆论监督的健康开展。
  三、改进电视媒体舆论监督的具体对策
  电视媒体在舆论监督上,要力求做到三得,即得力、得当、得法。所谓“得力”,就是要在突出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对那些违反政策、法规的人和事予以揭露,同违背党的意志、侵害人民利益的不良和不法行为作斗争,成为党和人民得力的舆论工具。所谓“得当”,就是舆论监督要掌握火候,把握时机,讲究分寸。如果把握不当,失度乃至失控,就会引发一些社会矛盾或者加剧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对于热点问题既要敢于触及,又要善于疏导。不要人为地“炒热”,追求轰动效应,要掌握分寸。所谓“得法”,就是要改进或者改变报道方式,提高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艺术,要正确把握报道规律、报道数量,使得报道取得应有的社会效果。
  1.注意方式与方法
  把握好时机。要紧紧围绕每个时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正确开展新闻舆论监督。
  帮忙不要添乱。新闻舆论监督,不仅要按新闻规律办事,而且更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哪些可以报,哪些不可以报,在什么时候报适宜,报几次可达到目的,报了之后会引起什么样反响等,都要在选题立项前考虑周全。比如去年杭州蓝色钱江的保姆纵火案,事发之后引发很多媒体关注,质疑其中消防不力等情况,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栏目在前期发了一篇调查之后,从大局出发,在宣传部注意舆论引导的要求下,又发一篇后续追踪,着力点在于一些细节和救援方面,起到了媒体应有的导向职责。
  要做到“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二是有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三是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四是有利于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提高从业者素质
  舆论监督直面社会现象的是与非,因此,搞好舆论监督,对采编队伍素质提出了高的要求:
  其一,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要组织新闻采编人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教育采编人员正确理解和运用舆论监督的权力,摆正位置,端正舆论监督的目的,提高舆论监督工作的水平。
  其二,新闻采编人员要坚持客观的原则,不把个人恩怨、好恶色彩带入报道,不充当个别利益冲突的工具,努力树立关怀弱势的人文精神和不阿权贵的独立品格。
  其三,新闻采编人员要树立法制观念,充分重视发挥法律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在舆论监督中严格遵守国家宪法好法律。
  其四,新闻采编人员必须树立角色观念。作为舆论监督的主体,作为推动舆论监督工作的内因,在思想上要提高认识、加强修养,努力争取社会舆论的支持,争得社会各方面、各部门的理解和配合,使舆论监督工作充分展现其原动力,确保舆论监督健康、顺利、有效、正确地进行。
  其五,新闻采编人员必须树立质量意识,提高对新闻线索的高度敏锐性,以高效到位的舆论监督引起公众的关注,得到党委、政府的充分重视,有效地引领舆论导向,促进矛盾的缓和和解决,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发挥应用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卫视)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