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播电台品牌活动的全媒体传播——以《星空演唱》《中国名家诗歌之夜》为例

冷楚楚  董 岩

  2018年是浙江之声品牌活动的转型年和升级年,从3月底到5月初,浙江之声成功策划举办了《星空演唱》和《中国名家诗歌之夜》两个全新的品牌活动,单场点击量超20万,现场最高人流量17300人。作为频道首批可视化栏目的主持人,我们在这次系列活动中担任导演组成员以及主持人角色,对如何将品牌传播最大化进行了深入思考。我深刻感受到要打造有影响力的广播品牌活动,一定要做到两个方面:让广播“看得见”,让品牌“叫得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品牌活动的内容上创新升级、传播上覆盖多媒体渠道、意识上明确人人都是自媒体。
  一、跳出广播思维进行品牌活动的内容升级
  品牌依托内容而生,想要打造叫得响的品牌,首先要在内容上严格把关,以高质量的呈现为后续的传播营销打下基础。
  以往的广播线下活动相对形式单一、规模小、传播力度小、专业度差,原因在于广播频道能投入的人力和财力相对有限,以及业内在意识上普遍不够重视品牌活动的打造。另一方面,在不少公众眼里也认为广播的活动是在广播里做,广播主持人能开演唱会?不可能吧!所以,要打破这样的传统观念,我们尝试从让广播“看得见”入手,跳出以往“广播人”的思维,用更高标准的视觉要求去进行现场演出和媒体传播的呈现。
  首先,演出阵容是整场活动的支柱,演员的知名度和实力要得到良好的保证。《星空演唱》我们的阵容搭配如下:实力派的中国新歌声学员、话题派的明星模仿达人、颜值派杭州歌剧院和网红美女、互动派的广播主持人、时尚派的俄罗斯DJ。让演唱实力、视觉享受、互动气氛得到了很好的均衡,其中一些具有话题性和粉丝量的人物也为活动预热和传播打下基础。
  同时,演出的编排是增强演出效果和观看量的重要手段,应结合国内外主流节目理念和视觉审美来进行宏观梳理,对时间和空间的把握要细致到秒,从舞美效果上我们严格按照电视台晚会演出效果进行精细化布置,对所有演职人员的服装造型进行设计搭配,才能确保更好的观看体验。
  二、对活动前期预热的时间节点和方式的科学把握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记忆点和习惯是有周期性的,把握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可以更好地助力宣传。根据往年的实战经验,宣传过早容易被遗忘,过近导致猝不及防,因此活动前一周是预热的高峰期。
   活动前一周被我们称为“黄金周”,这一周的工作成效直接决定活动当天的人流量和关注度。而同质化的密集品宣会如微商牛皮癣般让人厌烦,因此把握受众的心理节奏也很重要。我们通过不断尝试也摸索出一套“悬念+剧透+重磅”的品宣流程,让每天的宣发都有主题、有新意。
  1、通过广播节目互动制造悬念
  在线上渠道,通过广播节目的互动话题不断刺激听众的热情,也塑造主播们能歌善舞的形象。
  例如:
  楚楚这次为什么会现场挑战高难度歌曲?是不是梁静茹给她的勇气?
  大v究竟敢不敢当着领导的面唱网络神曲《我们不一样》?
  珂健唱萧敬腾的歌是否会再次应验下雨的魔咒?
  通过各档节目的粉丝微信群话题搅动引起关注热度,让去不了现场的听众依然保持好奇,是对下一次活动粉丝量的有力铺垫。
   2、通过朋友圈表情包制造悬念
  据调查,晚上9点是一个人一天中的四大黄金记忆时段之一,这段时间直到临睡前是一天中最佳的记忆时间。所以这个时间最适合进行朋友圈的品牌宣传。
  “报告大哥,能否让这位小弟入会?”
  “你信?导演组的盒饭之争!”
  “你尽管唱,有人鼓掌算我输!”
  这次活动我们试水了表情包宣传方式,对工作组成员筹备期间的有特色的表情画面进行抓拍,以互联网流行的搞笑模式进行技术处理,制作成有剧情有笑点的表情包进行朋友圈和新媒体的传播。其实这个过程非常简单并不耗费人力财力,但是在新媒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博得了很好的认同感,比硬广告的回复量和点赞量高出数倍。关注之余,受众也会更加期待“你们到底在忙什么活动?记得通知我哦。”
  3、通过朋友圈和新媒体剧透亮点
  海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活动的品牌调性和规模。除了对版面、颜色的把控外,还要成系列性。考虑到客户方、演员方、受众方的心理需求,我们推出一套包括品牌活动、全员阵容、演员单人的系列海报,全员、全网宣发,进行亮点剧透。在细节上,为了让各方不出现错误表述,尽可能让大家简便快速地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我们作为主办单位在发送资料时也会精心准备多个版本的短文案以供选择,同时将海报以9宫格顺序排列好,以保证无论是朋友圈还是新媒体都能达到理想的呈现。
   4、通过合作媒体铺开宣传
  团结就是力量,长期以来我们通过资源整合与多家媒体达成良好的合作形式,为今后的品宣打下良好的渠道基础。
  跨地域宣传和招募一直是地方广播平台举办活动的难点,以《中国名家诗歌之夜》广州站为例,通过对象感较为模糊的当地媒体、地铁的宣传外,更应在垂直目标群体中进行宣传,而微信群就是一种群体相对明确而有效的渠道。活动当天的200个限量席位中,除了邀请的80位两省旅游界人士以外,还吸引了50名高校学子、30位媒体同行,甚至广州军区、佛山市旅游局领导班子等嘉宾也结伴而来,悉数报名观看演出,在广州当地引起极大反响。
  这次实践在国内朗诵名家的圈子里也留下极好的口碑,不少在广播电视媒体工作多年的前辈表示,浙江之声突破了外界对广播品牌活动的能力认知。
   三、活动进行时的多渠道传播
  一场活动如何让更多的人关注,除了活动现场吸引的人群之外,还要运用更多的融媒体技术,让更多不在现场的人受到影响、获得关注。毕竟现场的容量有限,要让更多的观众看到现场的情况,才可以让活动的影响力和知晓度无限扩大。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浙江之声活动策划执行团队运用先进的图片直播和视频直播技术,在活动进行时让品牌传播无限扩大。
   1、图片直播技术为互联网传播加持
  一场活动如何让更多人第一时间知晓,并且保证传播质量,并为后续传播留下珍贵影像,一直是活动组织者所关注的重点。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传播逐渐网络化、多媒体化,图像传播的便捷和交互性能也大为增强。但目前传统的摄影师拍照方式不能满足于目前互联网化的快速传播。如果想要图片精美,需要摄影师拍完照片后,将照片导出,交由修图师进行二次创作,再经过主办方的审核后才可公之于众,但是这个过程可能要经历数天,如此一来,活动的热度和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以浙江之声《星空演唱》和《中国名家之歌之夜》为例,创作团队发掘最新网络技术,通过精修图片网络流媒体传播的方式解决了上面提到的种种难题。该技术创新运用4G网络+流媒体服务+多人跨地域协作的方式,在活动进行的同时就可以进行高清的现场活动图片实时直播,并且图片都是经过修图师在线实时精修过的精美图片。这样的全新方式大大提升了活动的传播效果和传播质量。由于图片都轻量化的特点,每一位参与者和关注者在现场都有发朋友圈的需求,但往往自己拍的照片没有统一,质量层次不齐。通过这样统一的官方图片,大家在传播过程中的质量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从而在朋友圈中和新媒体的传播中大大提升了活动的传播效果。经过统计,一场活动图文直播的图片下载量高达20万次,可见大家对于这种形式的欢迎,以及优质图片在活动中对传播效果影响的重要性。
  2、高科技电视化直播让广播品牌“看得见”
  在融媒体传播的大潮中,广播也改变着自己只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音的传播方式有伴随性、接收方便、传播速度快等独特的优势,但是劣势就是信息的承载量有限,表现形式单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创作团队引入电视化创作思维。浙江之声着力打造看得见的广播,成立可视化工作室,团队重磅升级,做广播未做之事。《星空演唱》《中国名家诗歌之夜》等品牌活动全程高清电视化现场直播。运用航拍、高清电视化网络直播技术,再加上“云栖直播”等网络流媒体服务,实现了广播活动的全程高清直播,创造一个又一个点击量新奇迹!视频直播网络总点击量超1000万次,月均节目直播收看量超过100万次,单场品牌活动现场直播点击量超20万次,助力浙江之声融媒传播全面升级。也将广播活动传播的维度无限扩大。
  自此广播品牌“看得见”,广播传播+电视化传播+网络传播多角度、多维度、丰富的呈现形式,让整个活动如虎添翼,活动传播力和影响力史无前例!
   四、活动结束后续传播的融媒体运用
   1、活动后续传播的重要性
  互联网时代传播快,遗忘也快。如何让一场活动的影响力“余音绕梁”,活动的后续传播对于扩大活动影响力十分重要。以往的后续传播局限于一篇报道、一份总结,新媒体时代多了微信的推送,但是这些手段传播力、影响力和表现形式有限。融媒体时代,不仅要运用这些传播载体,更要运用目前流行的短视频的传播手法,在抖音、微博、爱奇艺、优酷等等更多的平台无限的扩大影响力,进行“病毒式”的传播。这一点也是借鉴了现在流行的互联式的传播手法,将品牌影响力无限扩大。
  以小米手机新品发布会的传播为例,不仅前期有话题和传播点的预热,活动进行中的直播传播,把更多的人带入到现场,更重要的是活动后续传播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了活动。通常小米发布会选择在周二进行,原因就是在媒体传播规律中要在工作日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媒体工作者去传播,不然热度很快会因为双休日的间隔而将传播效果削弱。在传播方式上后续除了发布会本身的精彩内容剪辑回放之外,还运用众多的KOL进行测评产品视频的多次传播,将品牌的烙印和要传播的内容无缝的高热度的持续发酵。品牌传播效应不断叠加。
  以此为鉴,浙江之声在《星空演唱》和《中国名家诗歌之夜》中也充分运用这样的传播规律,在活动结束之后不会以为万事大吉放下包袱,而是更加密集地传播更多活动内容,不断巩固活动的传播效果,在受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一来不仅让受众记住品牌,并且会引发持续观注,让后续的活动更有影响力。
   2、后续传播的融媒体手段
  首先,在活动结束之后,在一小时之内将活动的精彩内容浓缩成一段10秒钟的小视频,第一时间分发出去,让受众在朋友圈中广泛传播。浙江之声目前经过几场活动的锤炼,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创作流程,由可视化工作室专人负责,在活动开始前就策划好10秒小视频的创作思路,活动进行中抓取录制精彩瞬间,活动结束后立马进行制作。呈现出一个高水品的制作、精细化的打造的十秒小视频。这已经成为活动包装的一部分,只有精心创作的内容,才会引发朋友圈和抖音上的大范围传播。
  其次,在活动结束后的几天时间里,每天推出一个版本的长版精彩瞬间视频,每个视频分为不同的传播重点,有对活动前期准备、舞台搭建的延时视频,有活动中重点嘉宾的人物回顾视频,有美轮美奂的舞美效果展示视频等等。将这些视频传播到爱奇艺、优酷、搜狐等视频客户端,以及分发到网易、新浪、新蓝网等新闻客户端,不断展现活动本身的精彩亮点,持续加深观众对于活动的印象、展现活动方方面面的精彩。
   3、后续传播的效果
  经过这样的包装和打造,10秒小视频在百余人的工作群中率先转发,按照每个人平均500个人左右的好友,被百分之五十的好友看到数据估算,就有了近25000次的传播影响力,如果在现场上千、上万人中不断发酵传播,传播效果将是百万、千万级的传播影响力。后续不断更新的视频在各大平台的传播,一场活动的直接受众达到100万,间接受众数量将不可估量。
  最后,这些所有的传播后沉淀的数据和资料,都将成为品牌活动的经典案例,进行汇总后,再作为频道品牌活动进行推广营销,成为被受众和客户认可并追捧的口碑品牌。

(作者单位:浙江之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