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如何在频道制的基础上做好融合传播

王 超

  媒体融合发展是这两年几乎全国所有传媒集团都在研究的课题,放眼目前全国媒体融合体制机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以平面媒体为主,打破原有生产单位组织架构,建立大新闻中心,扁平化管理,一次采集多渠道分发。第二种模式则主要以广电媒体为主,以频道制为基础的融合传播体系。
  纵观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劣。第一种模式将原本孤立的单位全部打散,实行全员二次竞聘上岗,融入大新闻中心;或者保留原有组织架构,实体化新闻中心,每天派值班主任24小时入驻“中央厨房”。这种垂直实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人员调动效率高,应急反应快,责任能够落实到人。当然中心制也不是完美的融合传播体制机制,从属一个大新闻中心,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创新性如何调动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和分析如何在频道制的基础上做好融合传播。如果要打个比喻的话,目前全国广电集团的频道制就像改革开放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包产到户。这种制度的优点显而易见,以绩效为考核的主要参考指标,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频道生产创收的积极性。当然一个大型广电传媒集团如果要在保留频道制的基础上推进融合传播,阻力也十分巨大。
  由于是弱行政管理,没有实体化运行部门,频道制下的集团融合传播的推进缺乏有力抓手。以融合会议为例,每天的融合会议结束之后,由于融媒体中心空心化运作现象凸显,选题难以有效落实,如果没有集团领导对特定选题的要求,融媒产品的推进力度在早会后往往尽显疲态。每周值班主任由于不具备相应行政权力,只能在业务层面进行点评,加上缺乏相应的回流和考评机制,久而久之值班主任的作用会慢慢减弱,每天的融媒会议也会成为新媒体客户端的点单会,融媒会议也会越来越趋于形式化,逐渐丧失召开的意义。
  广电新媒体产品与平面新媒体产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广电记者如果一旦与后方编辑团队脱节,后方编辑团队不了解一线的采访情况,不理解选题本身的重点,产出的融媒产品就会丧失灵魂,相应呈现的效果也必然会大打折扣。而平面媒体的记者在前方采集完成后,如果前期有一定的策划分配,后方的编辑团队二次精编的难度相对较低,相较广电媒体的视音频特色,平面媒体的视音频方面可以用网络化手段轻量化处理融媒产品。因此如何建立一套跨越频道制束缚的,打通前后采编团队的制度就极为关键,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就是一个小型融媒产品工作室,以往的采编团队现在就转变为一个产品经理团队,采编人员要对自己产出的融媒产品质量负责,如果配备相应的激励机制,融媒产品的质量以及传播力将会大幅提升。本文将从融媒工作室制度,新媒体矩阵,移动客户端的打造等方面探讨、分析如何在频道制的基础上遇水架桥,做好广电媒体的融合传播。
  一、融媒体工作室制度
  
目前频道制下的采编人员在完成传统端生产任务的同时,其实是完全有精力,有能力投入到融媒产品的二次精编和改造中去的,如果以融媒体工作室的形式在集团范围内,以兴趣小组的方式招募各个专业领域的采编人员,比如时政、财经、教育、房产,汽车等领域,就可以激活频道制下的采编团队的创新活力,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垂直深耕某领域,加速频道制下的广电媒体融合传播。各个频道的采编人员在保证原频道工作任务之余可以自由组队,按照自己原本的采编专长向集团融媒体管理部申报项目,如果项目获得融媒体管理部通过,则该融媒工作室获得项目启动资金。此外集团也应该定期举办融媒创意大赛,获得大赛第一名的队伍,自动建立融媒工作室,并获得项目启动资金。各个融媒工作室根据各自专长及特征制定短期、中期、长期规划以及要达到的传播效果。集团融媒管理部定期召开工作室大比武,对各个工作室定期的传播力指数进行排行,对于排名靠前的工作室进行奖励,提升其继续创作的积极性,同时在集团定期地举办融媒工作室成功经验分享交流会。
  二、集团新媒体矩阵
  
在整个集团范围内推进融合传播,不意味原有的频道就不搞融合传播。各个频道的微信、微博,头条号也构架成了集团的新媒体矩阵,把各个频道的新媒体矩阵经营好,发展好,除了能整体提升集团新媒体矩阵的传播力指数以外,对于频道来说也是多了一个发布渠道,多了一个创收平台。以集团微信公众号矩阵为例,目前已经形成以浙江卫视中国蓝新闻时政主题融合传播,FM93交通之声,教育科技频道小强热线等民生类融合传播矩阵。浙江卫视中国蓝新闻公众号从今年5月启动重点运营以来,已经取得非常大的突破,短短一个多月粉丝量从最初的1万上升到了20万,其中包括《(一张蓝图绘到底“八八战略”新答卷)在这件事情上,德清正在尝试打造全省样本!》 等十几篇地市头条100000+。总结浙江卫视中国蓝新闻公众号在短时间内取得的巨大成功,主要有四个“动”,分别是“部门联动”,“融合搅动”,“主题滚动”,“社会互动”。浙江卫视新闻中心融媒体部的编辑团队从每天的新闻早会到后期与一线采编人员的协同合作,再到移动端呈现融媒产品,可以说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一套融合创新的机制,也就是“部门联动”,这样做出来的融媒产品才是高质量的。其次从内容选取方面,浙江卫视新闻中心选取了“八八战略”等时政题材,做新媒体化改编,在今年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大时间节点也取得了重大的社会反响,凸出了“主题滚动”的重要性。涉及到各个地市县主题报道时,浙江卫视发动了地市县宣传单位,通过组织化的方式营造中国蓝新闻客户端的传播渠道,形成了地方的“融合搅动”。最后,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点,浙江卫视新闻中心充分利用了“社会互动”,通过高校,党政机关,各行各业的推广,在社会上形成了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广泛传播。
  FM93交通之声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浙江+”APP为母平台,“FM93交通之声”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为子平台,此外还培育了一批以栏目为单位的新媒体账号,应该说FM93交通之声内部的新媒体矩阵已经形成了融合传播的内生机制。其中“FM93交通之声”微信公众号是集团最早一批上线的微信公众号,目前粉丝量已经达到160多万,处于高位运行阶段,人均增粉量1000左右。与浙江卫视中国蓝新闻公众号等做内容的平台不同的是,FM93交通之声的定位是“新闻+服务”,基于其全省交通大数据,以及应急广播等功能性优势,做足服务。
  每个频道都应基于自身的优势以及特色,把手中的资源发挥到极致,建立频道内部的融合传播内生机制,打造多渠道,多平台的视音频资源分发。
  三、移动新闻客户端
  
讨论移动新闻客户端这个话题,首先要明确客户端与集团新媒体矩阵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绝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相反移动新闻客户端相当于集团的一艘航空母舰,是一个大的平台,而新媒体矩阵就好比一个战斗机群,两者之间一定是不可分割,相互相融,相互促进的关系。换句话说,战斗机群能够提升航空母舰的精准打击力度,而航空母舰则能够不断地为战斗机加油,提升机身性能,从而提升整体的战斗力水平。打造移动新闻客户端一定要秉持开放的胸怀,接纳包括地市县的媒体号,集团两微一端矩阵,集团融媒体工作室等各种新媒体矩阵,移动端不一定冲在采编团队的第一线,但一定要做好平台的搭建和相应的服务工作,也就是说一定要保证各个媒体号能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终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融合传播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适合的模式,无论中心制的融合传播,还是频道制下的融合传播,只有立足集团自身情况,实际情况实际分析,才能实现融合传播下的最大产出。

(作者单位:浙江广电集团融媒体中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