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电视台在传承地方文化上的使命担当——以《走读钱江源》为例

余 波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是十九大报告中对全党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提出的要求。开化县广播电视台举全台之力,创新性开办富有地方特色的原创文化类节目——《走读钱江源》,以影像形式助推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发展,节目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权威奖项,为地方提振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贡献了电视人的力量,也为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文化类节目做出了有益示范,提供了“开化方案”。
  一、创办背景
  
开化县位于浙江西部,地处浙皖赣三省七界交界处,是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文化底蕴深厚,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素有“中国天然氧吧”的美誉,是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好地方”。2013年,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国家公园”,发展全域旅游,开化电视台文化类栏目——《走读钱江源》应运而生。该栏目以“文化旅游和人文情怀”为关注重点,采用纪实手法,以纪录片为节目形态呈现,深入挖掘开化独特深厚的“人文富矿”,提升地方人文气息和艺术品位,浓厚“国家公园”舆论氛围。
  二、开播情况
  
栏目在2013年2月20日晚8点进行了首播,每周一期,隔天重播。开播以来,栏目组足迹涉及周边省份、衢州及全县各个乡镇,内容包括老城墙历史溯源、西渠开凿、历史上的开化书院、曾经的老街、霞山徽派古民居、开化三大姓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火草龙背后的故事等众多文化类选题。栏目以高雅的风格、舒缓的节奏、诗化的解说、美感的画面独树一帜,深受观众喜爱。据开化信息港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平均点播量位居该网站电视栏目类第一位。栏目还得到了衢州电视台的关注,选派国家一级播音员为栏目担任幕后配音,衢州电视台同步播出,部分节目被浙江卫视录用,播出平台得到有效升级,有力提升了开化的美誉度,为外宣工作增添了一抹强烈的文化色彩。
  三、主要成效
  
栏目一经播出,就获得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高度肯定,深受文化界人士的喜爱,在业内也广受好评,屡获国家、省、市级的各种大奖。其中一期节目《富户龙事》荣获“第十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一等奖,成为全国唯一县级电视台获此殊荣,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丕民、宣传管理司司长高长力、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为栏目组颁奖。2015年,栏目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举办的“中国旅游电视周”活动评为优秀旅游电视栏目。2016年,栏目被浙江省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评为“年度十大创新创优栏目”,同年被评为  “浙江省社科普及示范项目”。
  四、办好文化类节目的几个关键要素
  
(一)整合资源,劣势变优势。
  县级电视台作为媒体的最末端,要办好一档有影响力的品牌节目,面对种种不利因素制约,如何变劣势为优势,这是摆在一个地方电视台面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化电视台举全台之力,从开办《走读钱江源》之初的筹备、策划、团队组建、节目选题、效果评估,台领导层都十分关注并亲自参与,召开全台各科室协调会,解决栏目组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为主创团队协调提供各项工作保障,全力支持栏目组的节目创作。通过整合内部优势资源,为栏目组配备了专用采访车及高清摄像设备,组建了一支由六人组成的创作团队(导演、撰稿、主持人、摄像、后期特效及专职司机),为栏目从人员、设备、后勤保障等多方面全方位提供有力保障。
  (二) 原创为灵魂,创新赢观众。
  我国电视节目原创不足,是一个早已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文化综艺类节目,虽然看上去很热闹,但查一查这些热门节目的“出身”,很多都是引进海外综艺节目或模仿兄弟台的制作模式。部分节目虽然注入了一些中国元素,但从总体上看却与中国老百姓的现实生活隔了一层,不接地气。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这类节目充满了感官刺激,因此对青少年观众比较有吸引力,而他们在这类节目的狂轰滥炸下,反而对本土文化逐渐生疏。电视节目要努力自主创新,广播电视工作者要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主流媒体更应自觉承担起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为此,栏目组本着“开放办台”的原则,多次组织研讨会和试听试看会,邀请本地业界专家及文化界名流参加,为栏目组提供权威的一手历史文化资料,积极建言献策,给节目的原创提供了强大的“场外支持”。
  (三)立足本土,讲好中国故事
  电视艺术家要真正“下得去”“接地气”,好作品自然“出得来”“叫得响”。开化位于钱塘江发源地,结合独特的地理环境,我们为栏目取名为《走读钱江源》,与电视观众保持地理上的一种亲近,讲述他们身边的故事,有效提高观众关注度。“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创作方面,栏目组始终将节目与开化独特的地域文化紧密结合,在创意策划、主题表达、内容呈现等方面狠下功夫,深入基层一线,进村入户,寻找节目线索,通过我们的镜头,在钱江源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带领观众边“走”边“读”,寻根探源,领略开化独特的地理风貌、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讲好中国故事。
  (四)强化创新,渐成风格化栏目。
  文化类栏目和新闻类栏目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中不能完全按照新闻节目风格来做,对主创人员来说无疑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期拍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航拍、水下摄影、摇臂、摄像机稳定器、轨道等特殊拍摄设备,运用最美构图,最好光线,最佳镜头运动,为节目素材的前期拍摄少留遗憾。在后期制作中,我们突破常规制作手法,专门设计制作了符合栏目形象定位、富有文化特点的宣传片、片头、片尾、字幕条、音乐等,运用了人物抠像、遮罩、画中画等多种电视特效技术手段,增强栏目的可看性,将内容和形式实现艺术化融化,形成栏目的显著风格。
  (五)注重观众,打造专业化团队。
  《走读钱江源》栏目组主创人员始终将观众视为自己的服务对象,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强调节目质量是栏目的生命线,做好每一期节目。创作中,导演要细致考虑节目形式及节目基调,撰稿人要查阅涉及选题的众多历史文献资料,向多位专家求证,目的就是想给广大电视观众提供详尽的历史事实,增强节目的故事性、可看性和可信度,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摄像要采取全新的角度来诠释故事,增强画面的美感。团队成员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观摩业界优秀电视节目,积累创作灵感。在这个团队里,大家分工协作,不分彼此,抱团使劲,有时导演也是撰稿人,撰稿人又是摄像,摄像也是后期剪辑,为节目提供了质量保证。
  (六)加强交流,促进栏目发展。
  在取得社会和业界肯定的同时,栏目实现了“走出去”的硬实力,让开化故事成为“中国故事”和“中国表达”,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开化,开化的声音也被外界所熟知。目前,开化台已和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浙江纪录片协会等行业权威组织机构构建了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也成为有些行业机构的会员单位,这为开化和外界搭建起了电视领域的桥梁,有力促进了开化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开化县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