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坚持新闻立台 引领主流舆论

沈炳忠

  近年来,嘉兴市广播电视台不断强化新闻立台理念,以新闻创优带动节目质量全面提升,在“品质广电”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起,平均每年有超过65件作品获得省级及以上广播电视政府奖项,连续三年在全省地市台中名列前茅。2013年,获省政府奖(不含技术、广告、论文等奖项,下同)一等奖14件、二等奖10件;2014年获省政府奖一等奖9件、二等奖18件;2015年获省政府奖一等奖8件、二等奖12件。嘉兴市广播电视台在以新闻创优为重点的精品创优工作方面,能从前几年的低谷中实现根本性扭转,得益于始终坚持新闻立台理念,始终坚持树品牌提品质,并通过机制保障和“走转改”新闻实践的扎实推进,使各项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一、强化新闻立台理念,着力打造品牌新闻节目
  全台上下把新闻立台、精品创优视为衡量自身综合实力和采编能力强弱的重要标杆、培育和打造品牌栏目的重要途径、锻造人才和砥砺队伍的有效方法。集团党委、编委会、频率频道自上而下灌输“新闻能够夯实全台发展基础,创优能够加快培养业务骨干,业务骨干又可以带动更多年轻采编人员形成团队合力,从而提升节目品质扩大传播影响”这一理念,并形成共识:一是广播电视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必须提高自身服从和服务于中心工作的能力,加强新闻管理和舆论引导的水平,这是广播电视立身之本;二是在目前的媒体竞争格局下,城市广播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核心资源依然是以本土新闻为主的内容产品;三是有了新闻立台这一支撑,才有可能带动节目强台、经营富台,这是广播电视发展之要。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厘清所属媒体的功能定位.广播三频率新闻、交通、音乐错位明晰,电视三频道实现差异化竞争。新闻综合频道优化节目形态和编排,使用3G、4G直播技术、手机快直播和无人机航拍等,打造本地新闻权威频道。目前新闻频道有时政、民生、服务、评论、深度调查等多种节目形态,日播新闻时长达到130分钟。其中时政栏目《嘉兴新闻》内容鲜活,形式多样,手段先进,在省局新闻栏目抽评中,曾连续两年获第一名。民生栏目《小新说事》多年来一直是浙江地区年均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栏目(根据央视索福瑞统计数据),2013年《小新说事》实现视角转变,从过多关注事故、案件等“鸡零狗碎”的小民生题材转向卫生、教育、就业、住房等大民生题材,把党委、政府关切民生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真正起到上情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在第十届中国传媒大会上,《小新说事》荣获“金长城传媒奖2014中国最具影响力电视栏目”。文化影视频道立足本地,民生栏目《今朝多看点》是集团唯一一档方言类节目,报道内容接地气,栏目风格有亲民性,主持人个性鲜明点评犀利,2014年获得省局创新创优品牌栏目,在第八届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坛上,获得2014-2015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地面电视栏目的荣誉。公共频道不断深化服务“三农”,对农栏目在全省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考核中连续多年均为优秀,电视栏目《新闻一线》荣获省首届创新创优栏目称号。
  二、强化策划深入采访,全面提升舆论引导力
  
近年来,嘉兴市广播电视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加强对重大主题报道的新闻策划和精致选题,以大型新闻行动作为重要载体和创新形式,取得了较好成绩。自2012年省委宣传部推出全省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评比以来,集团连续三年共获2个策划创新奖、1件一等奖作品、3件二等奖作品和1件“最美浙江人”优秀作品。
  主题报道有声势。每年至少精选一个年度重大主题,至少策划组织一次大型新闻行动。2012年的“学习十八大・寻找新地标”大型新闻航拍活动,通过对新南湖纪念馆等27个新地标的航空拍摄,全面展现了嘉兴科学发展新成就,该活动获得了时任省委宣传部领导“系统性策划、社会化操作、全媒化联动”的批示肯定;2013年纪念嘉兴“撤地建市”30周年的“而立之铭”大型新闻行动,历时半年多,对30年来我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建设的19个重大事件进行回顾,全面展现嘉兴30年以来的巨大变化,获得了全市上下的高度认可。
  经济报道显亮点。独辟蹊径的视角使经济报道生动鲜活。获得2013年度全省重大主题报道一等奖的《寻找隐形冠军》,从我们市民百姓身边熟知的小产品着手,挖掘出小产品背后的大企业,因为执着科技创新或坚守主业,终于占据行业领头羊的地位,对企业转型富有启示性,可看性非常强,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系列报道《赢在弯道》关注转型升级中的禾商成功样本,从企业实例中总结转型发展经验,在当下宏观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为面上企业转型发展增强了信心,在嘉兴中小企业家群体中引起良好反响,该作品获2014年度全省重大主题报道二等奖。
  纪录式报道引共鸣。只有脚下沾满泥土,才能与群众贴的更近。我们通过深化“走转改”新闻实践,引导记者到基层一线寻找新闻的“源头活水”和新闻“富矿”,创作了许多具有新闻视野和民生情怀的精品力作。如获得2014年度全省重大主题报道策划创新奖的大型新闻行动《我是河长》,多路记者历时一年,深入基层河道,全程跟踪记录全市9个地区9位河长的治水实践过程,全面反映了嘉兴市面上的治水实况,展示了市委市政府治水的决心、举措和成效,受到全市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被省委宣传部称赞为“记录式的新闻报道,创新了主题报道的好形式”,并被《浙江新闻阅评》作为先进典型在全省推广。
  三、强化创优机制建设,推进日常报道出新出彩
  我们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推进创优常态化建设,提高日常新闻宣传的精细化和品质化,如:每月好稿评选制度,以此提升日常节目报道质量。重大题材策划跟踪制,由编委会牵头策划,持续重点跟踪。定期点评制,每半年邀请省内专家来集团对各档节目和作品进行点评指导,同时还与高等院校建立“以评带训”项目。创优立项制,制定《优秀作品、项目创作立项管理办法》,对制作周期长的潜在优秀作品可申报立项并给予扶持。精品培育制,制定出台了《新办节目和品牌节目培育办法》,设立百万培育基金,对有前景、有潜力的优秀节目进行特殊扶持和奖励,确保优秀节目的健康成长;创优奖励制,创优成绩和宣传口负责人绩效挂勾,且每年年底对创优作品进行重奖,以激励一线采编播人员的创优热情。同时集团每年开展年度业务竞赛,比如2014年的“新闻报道(节目栏目)自主策划” 竞赛、2015年的“鲜活报道和融合传播”竞赛等等。2015年我们还建立健全了“双通道”人才发展体系,制定出台了《建立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双通道”职业发展体系方案》,按首席专技人才、高级专技人才、专业技术带头人、岗位能手四个层次,首批共评选出了包括编辑记者、摄像、制作、播音主持等专业的共61名专技人才,使优秀的人才安心留在一线,为内容生产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撑。这一系列的机制建设,就是为了让记者不满足于日常填鸭式地做节目,而是有意识地去提高自主策划、采制精品佳作的能力,使常态节目质量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进而促进品牌建设和新闻创优双赢。
  四、强化融合报道探索,实现新闻传播立体化
  我们于年初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一个全媒体新闻中心”、搭建“两大新媒体平台”、提升“三大媒体集群”、强化“四大保障支撑”的融合发展思路和运作路径。力争通过1-2年时间,在加强内容建设,创新采编流程,优化信息服务,实现跨界传播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不断推进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
  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按照“多渠道采集、多元化生产、多终端发布”的融合发展思路,2015年7月1日率先在新闻综合频率、新闻综合频道和嘉兴人网开展了融合传播的试点,整合三部门时政新闻资源,成立了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在确保广播、电视、网络各类媒体独特传播要求的前提下,有效促进了三种媒体在思想观念、采编流程和产品形态上的深度融合,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生产能力。7月11日“灿鸿”台风来袭,全媒体新闻中心首次启动广播电视大型并机直播,同时嘉兴人网及各频率、频道微信平台也不间断发布抗台动态信息,播报台风实时动向。在抗击“灿鸿”台风直播报道中,全媒体新闻中心的一体化作战优势得到充分展现和成功检阅,“一次采集、多种生产、分众传输”的信息枢纽初步形成,实现了“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融媒体传播”的立体化传播效果。
  搭建完成两大新媒体平台。2015年9月初我们完成了嘉兴人网的改造升级,进一步夯实PC端的网络平台布局。同时,集团移动客户端“禾点点”APP于10月21日正式上线,开始向移动端发力,目前注册用户已超过五万。作为集团的全媒体联动平台,我们将集全台的资源优势,把“禾点点”打造成属于嘉兴人的主流新闻+生活服务的客户端。
  进一步优化内容格局。把全媒体新闻中心视为新闻阵地上的“加强营”、优秀人才的“聚集地”、新采编播设备的“试验田”和各类宣传要求的重要“保障区”。依托全媒体新闻中心,在广播、电视、网络、客户端多个平台上利用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全面推进多样化的内容传播。同时2016年我们将在主频率频道进一步完善各类节目形态,在广播完善深度报道和评论栏目的基础上,电视也将开设日播性质的深度报道和评论节目,推进建设性舆论监督,强化热点引导,更好地营造激浊扬清、激励奋进的舆论氛围。

(作者为嘉兴广播电视台总编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