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国真人秀节目创作方法建议——基于观众观看行为与动机

林 佳

  在这个快餐文化时代,电视节目的生存周期越来越短,市场化竞争正变得日趋明显。各大卫视为了争取到更多的观众,纷纷大批量引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海外版权节目,真人秀作为“眼球资源”的商品属性日渐凸显,其生存和发展根本上取决于能否吸引观众。但如今的传媒市场往往停留于单向滞后的工作方式,重视制片人制度的高效率运行,却忽视了观众本身的立场。长此以往,节目的成长发展必将受到极大影响。
本文基于真人秀的商品属性,通过受众的观看行为以及动机,理性分析当前真人秀节目创作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有的观众环境为真人秀的创作方法提出建议。
  一、真人秀收视心理分析
  真人秀节目的收视心理研究主要作用于真人秀节目内容消费的行为中,通常情况下,真人秀节目中兴趣点与剧情的设置影响观众的收视心理。节目通过兴趣点左右观众收视心理,决定了观众对频道的选择,真人秀剧情设置是通过兴趣点迎合受众心理的外化体现。
  (一)受众心理分类
  传统媒体时代,真人秀往往以其独特的展现方式及具有话题性的内容吸引大众注意力,其火爆的本质是满足了受众的心理。有学者尝试将真人秀节目受众心理分为四种类型:
  1、从众心理
  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真人秀节目试图通过节目为中心制造出舆论环境,引导观众进行收视行为与相关社交讨论。2013年的现象级节目《爸爸去哪儿》在收视方面呈现阶梯级增长,CSM48+收视峰值最高达到了5.3%,成为当年的年度真人秀节目收视冠军。如此成功的节目就是话题热议带来的效果,节目形成话题后,吸引观众观看引发更多话题,从而进一步增强节目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众多真人秀节目开始意识到:形成一系列的宣传到反馈的节目舆论链条,可以帮助节目相关的社交舆论能够持续发展。在BBC播出的节目《The Voice UK》曾被曝光投入50万英镑用于社交媒体宣传,吸引观众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
  2、接近性心理
  接近性心理,又可称为身份认同心理,主要特指个体层次的身份认同心理。每个人会在内心塑造一个自我形象并对其进行评估,然后将该主观形象放于社会结构中来寻找自身定位 以获得身份认同 。真人秀往往会塑造一个贴近观众的选手形象,获得观众的身份认同,以此迎合消费者的接近性心理要求。例如在《未知因素》系列节目的制作说明书中指定注明:需要选择接近平民,最好与歌手身份落差较大的选手,同时需要在节目中展现他所从事的工作岗位进行任务还原。
  接近性心理还有一个作用即心理补足,主要描述的是人们为了克服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偏差,通过接纳外物审美特性和自我调节以弥补心理的空缺,使心理由失衡达于平衡。观看真人秀选手参加比赛获得成功,即是对于观众通过接近性心理完成心理补足的一次运动,让自己未能完全做到的通过他人达到成功。《超级女声》不仅通过接近性心理完成了心理补足的作用,更通过观众投票的方式,让观众参与节目其中,将心理补足的效果最大化。
  3、猎奇与窥探心理
  弗洛伊德认为窥视癖满足了人内心潜意识的需要,是人类自发的精神需求。真人秀节目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环境的窥伺心理。猎奇与窥探心理做到极致的节目就当属荷兰制作的《老大哥》,不仅选手与世隔绝,而且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通过网络24小时实时直播。
  4、待证心理
  待证心理源自于对于某事物发展结果的等待,并且对于结果希望自己能够求证的心理需求。通常情况下,真人秀往往会加入竞技元素,而竞技元素却通常会有结果不确定性。观众面对不确定性留下的悬念往往较为关注,于是观众内心就较易产生代征心理需求。
  利用待证心理的最简单手段即广告口的设定,例如:在游戏型节目《梦立方》中,选手的比赛结果往往成为广告口,故意留下悬念供观众继续关注。代征心理不仅在单期节目中出现,多期节目的分集也利用了代征心理。例如:在CBS的游戏节目《幸存者》中,每周的淘汰将会分为三期播送,其中每次比赛都会被列出单独的一期,直到每周最后一期节目结束才会进行选手淘汰。
  (二)受众兴趣点影响消费心理机制
  我国电视真人秀自本世纪初出现后,兴趣点通常为节目最精彩的部分,兴趣点的设置能够起到吸引观众注意力,增强话题性等目的。电视真人秀节目通过不同的兴趣点去迎合真人秀消费者心理需求。兴趣点在真人秀消费行为存在的环节不同,其表现形式也有所区别,在消费驱动中,兴趣点往往以新闻文案中的遣词选句和广告中的视频亮点所展现;在消费过程中,兴趣点往往是节目内容的组成部分,存在节目内容组成单元里,在后续消费评价中,兴趣点呈现的方式往往围绕节目话题所产生。
  1、兴趣点作为消费驱动
  在真人秀节目的消费驱动中,兴趣点通常是整个节目的核心精神以及价值观的展现。例如:在《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度的前期推广中,文案多采用类似“寻找中国最好的声音”的话语以突出《The Voice》系列节目对于选手声音极大的要求。
  在消费前期,兴趣点的具象化能够给真人秀受众带来先入为主的观念,在观众内心树立节目核心精神,给观众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前期使得消费者投入一部分注意力资源。这样的形式类似实体购物中的预售,先投入资金后期再付尾款,不同的是,真人秀节目消费者前期投入的是注意力资源而不是金钱。
  2、兴趣点促使消费行为
  在真人秀节目内容消费过程中,节目往往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去展现自己节目的兴趣点,《中国达人秀》、《The X Factor》等节目中兴趣点往往通过身份落差的形式展现,选手往往有着平凡的背景,挫折的人生经历,却拥有比赛所需要的惊艳才华,从而完成视觉冲击。而在《老大哥》等节目中,兴趣点往往被放置于人物关系的交错更替中,通过人与人的对立冲突来行使兴趣点的职能。
  3、兴趣点影响消费评价
  兴趣点的设置能够让消费评价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让整个消费行为趋于完善,同时增强了节目二次传播的动力,为下一次提供消费驱动提供良好的准备。
  二、守望真人秀的创新家园:真人秀节目创作方法建议
  
广电总局出台《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后,坊间传言四起,一说以后真人秀不让播了,一说以后明星邀请将会被禁止。真人秀绝不是不能做,而是怎么做的问题。政策层面的规定正是在真人秀尚不成熟阶段给予的适时指导。观众在真人秀这种节目样态中,同样也会需求更有深度和内涵的内容,对于真人秀的节目创作方法,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真人秀节目内容建议
  真人秀内容是真人秀节目核心所在,是真人秀节目商品的最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内容流向兴趣点,节目通过兴趣点与消费者行为与心理进行匹配,从而影响消费者对于真人秀商品的节目交易过程。
  1、参与者元素——星素结合新模式
  在所有真人秀驱动原因中,娱乐消遣和收获谈资成为最大的真人秀消费驱动。明星真人秀更容易获得关注度的原因在于参与者本身就已具备话题性,此外,明星的身份切换也可以给观众带来比较多的新鲜感,加强了真人秀节目消费者的接近性心理,满足了观众的猎奇与窥探心理。
  从2015年的真人秀节目关注度调查情况来看,尽管明星真人秀依旧“高烧不退”,但不少节目中都加强了素人元素,在节目主题引导上也更崇尚纪实感,素人回归真人秀舞台成了2015综艺的亮点。2015年7月,广电总局出台了“真人秀”节目的指导意见,号召多用素人参加综艺节目。在一系列政策调控下,各大电视台及视频网站也纷纷发力素人真人秀,让2015年的真人秀节目在参与主体、内容选题、创新模式上都有了新突破。
  另一方面,明星真人秀纷纷开发新的节目类型和模式,邀请跨界明星加入综艺进入竞技、游戏、生存的“竞速时代”。而随着节目关注度的提升,这些主角身价倍涨,纷纷走进大众视野。
  不论是谈话演说类的《奇葩说》节目、亲子成长类的《爱上幼儿园》节目,或者是表演选秀类的《中国超模》节目,这些类型节目中,除了表演选秀和游戏竞技类节目一般设置竞争、夺奖、PK、淘汰等较具悬念和冲突感的环节,其他类型素人节目更强调对真人体验的记录,通过巧妙介入现实空间,完成对普通人一段特殊生活体验的呈现。
  然而,在中国做纯素人真人秀仍存在问题:一方面明星真人秀的发烧现状急需降温,众多二三线卫视,无论对制作方还是广告方,都已经是勉力维持的强弩之末;另一方面,中国根深蒂固的中庸文化,让我们很难有“放肆地笑”、“尽情地说”、“手舞足蹈地表达”的素人嘉宾,那么也就很难获得“不顾一切”的节目表现力。
  综合以上两点,解决方式就是“星素”结合,取其精华、规避问题,用混合方式,做出1+1>2的效果。其较纯素人节目多了一份对明星的窥视欲,较纯明星真人秀多了一些情感上的共鸣,因而对观众具备天然的吸引力。“星素结合”的趋势加强,有望使综艺节目摆脱“速食产品”的尴尬境地,从而更紧密地贴近大众生活。未来,希望更多的综艺节目能在凸显节目的情感内核上做足功课。
  2、真人秀悬念——注重兴趣点分配
  调查显示,节目内容无趣成为节目同时段竞争用户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根本就在于节目兴趣点表现较弱。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节目观众流失,观众对于真人秀节目的忠诚度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节目编导需要对节目元素进行合理配置,季播真人秀节目单期间资源必须形成有强有弱的兴趣点资源分配故事悬念,不可一味均衡分布。
  若采取较为均衡的节目兴趣点分布,观众对节目整体兴趣点需求就会上升,对节目内容将会产生更高要求。若兴趣点集中设置,可以提升观众对于节目本身忠诚度,并且能够增加节目自身话题性,节目中较弱的兴趣点则起到平衡调节的作用。真人秀节目编导可以尝试在对方兴趣点不足时,设立相对集中的兴趣点进行同时段竞争。当其他节目切入广告时,在自身节目投入大量的节目兴趣点,抢占游离的注意力资源。在同时段其他节目强势兴趣点时投入持续性的剧情元素,确保收视的连贯性。此外还可以在进入收视兴趣点弱区的时候,尝试留下节目悬念,依靠观众代征心理确保观众收视回流。编导在节目内容上还可拉长比赛赛制,增加不影响节目主线的竞争环节。如美国节目《老大哥》,除了影响节目进程的否决权争夺战和房主争夺战比赛外,还增加了食物争夺战,来确保节目每期都有悬念,拉长了整个比赛的时间。
  3、竞争机制——考虑人与环境竞争
  真人秀节目的竞争通常来自于选手间竞争,调查显示带有强烈竞争元素的真人秀具有较好的关注度。其中,《中国好声音》成为所有带有竞争元素节目中最受被调查者关注的节目。真人秀节目的竞争不仅存在于选手间竞争,也包括人与规则环境的竞争。
  选手间竞争为主要的真人秀竞争机制,但选手间竞争经常会出现节目难以掌控的局面,容易造成节目低俗化。在对节目内容设置时,可以考虑人与规则环境的竞争。设置一个强势环境,实现人与环境对抗,这样的设定往往是比较“讨巧”。既能规避人与人竞争的不确定性,又能保证人物故事性能够得以发展。
  (二)真人秀节目风格建议
  纪录片的风格呈现主要依靠于真人秀现场记录和真人秀艺术加工手段,前者将会影响消费者的代征心理与窥探心理,而后者则是真人秀自身谈资营造的主要方式。
  1、真人秀现场记录——纪录片化与晚会化相结合
  真人秀现场记录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纪录片化记录方式和晚会化记录方式。晚会化的呈现方式往往不能营造出良好的身临其境的感受,被人诟病镜头造假的情况时有发生,但通常拥有较好的流程以及规范化的镜头,对于突发事件能够有较好的应对能力,可控性强。而纪录片化的记录方式则更容易满足消费者的接近性心理,营造相对真实产生身份认同感,但对于环境依赖要求较高,若环境变化较为明显,节目将会呈现风格差异,导致真人秀体验感不佳。
  现有节目采取两种方式相结合的现场记录模式,如《The Voice》系列节目和《我是歌手》,节目在舞台表演时通常采用固定化晚会记录的手段,以求画面呈现力达到较好水平;在叙事模块中,大量采用纪录片化的记录手段,以求达到完整记录的真实感。这类节目通常会限定范围,如演播室或室外固定场景,保证环境一致性,通过两种手段结合的方式,呈现风格一致的真人秀节目。
  (二)真人秀艺术加工——背景塑造与环境变数相契合
  艺术加工是真人秀节目形成故事性不可或缺的元素。真人秀节目以其不确定性,结局未知性让人着迷。这些不可控因素往往让节目制作人所困扰,所选的参与者能否发生应有的戏剧冲突?能否保证观众喜爱的选手能够走到后期保证收视率?如何确保满足观众对于窥探心理与代征心理的需求?这些问题往往要通过真人秀的艺术加工来实现。
  背景塑造是最常见的艺术加工手段。通常节目会塑造选手拥有平凡或者与节目需求能力相差很大的背景,然后通过表演让人感受到才能与背景的落差,形成戏剧冲突。背景塑造往往能够收获到较好的收视效果,《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都是做“故事”成功的最好例证。然而背景塑造这一手段也面临较大瓶颈,一方面,真人秀节目趋同化明显,导致选手也呈现趋同化。另一方面,观众对故事性真人秀感到收视疲倦。
  环境变数是近年来真人秀节目中用得比较多的艺术加工手段,主要指真人秀节目根据不同的收视反馈,在不影响原有比赛大规则的情况下,增加新的比赛限制条件,更改赛制。环境变数多存在于竞技游戏中,为了确保某一重点选手不被过早淘汰比赛而采用的技术手段。作为一种艺术加工手段,环境变数相对于背景塑造更具有可观赏性,也更具有话题性。
  (三)真人秀形式建议
  真人秀形式往往对于前期驱动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而最主要影响来自于真人秀产品自身的内在驱动。情景规定与游戏规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真人秀节目的吸引力。
  1、真人秀情景规定建议
  情景规定是真人秀节目所发生的环境。情景规定通常都会有一个界限,界限并不随着真人秀节目拍摄环境的开放或者封闭所改变。一般情况下,电视节目会通过制造“情景监狱”来打造真人秀的情景,在“情景监狱”环境下,选手成为被限制的独立人,电视观众则具有全知视角。
       真人秀情景设定对于真人秀节目的前期推广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近两年大热的节目《中国好声音》中,学员与导师的设定被大肆报道,节目的情景置身于音乐学院中。为了配合节目情景,选手的选拔优中选优,所有选手都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而导师的选择不仅要会唱歌,更是要在音乐界具有话语权的歌手。《爸爸去哪儿》也凭借着明星平民化体验的生活环境进行造势。
  2、游戏规则建议
  现如今,大众对于游戏规则中的微创新变革较为敏感。现有节目通过对于跨类节目进行兴趣点合并,进行节目规则微创新,较易获得成功。如北京卫视的《最美和声》摈弃了美国原版《Duets》的双人和声,而采取单人参赛,海选时由导师通过机械手臂进行和声的选拔方式,此外加入了情景真人秀导演出境的风格,实现了微创新。北京卫视《最美和声》的成功转型,使《Duets》原版节目公司美国迪士尼节目制作公司对中国版本进行了回购。
  此外还有尝试对于《The Voice》系列的规则该改变,仅仅将翻唱歌曲更改成原创歌曲制作的电视节目《中国好歌曲》也被英国ITV旗下节目制作公司购买版权,并且节目在开播时获得了同时段第一的好成绩。
  (四)真人秀舆论设置建议
  真人秀消费评价贯穿于整个真人秀节目内容消费行为中,真人秀节目中社交舆论不仅可以给节目组进行反馈,同时也能够制造话题,吸引更多注意力资源。
  真人秀节目除了直接通过节目影响收视,更可以通过人与人社交渠道影响收视。节目编导应当在节目中充分鼓励社交渠道的引入,确保话题能够持续不断产生。
  真人秀的社交舆论已经从声讯时代往互联网时代靠近,常见的短信、声讯电话等互动工具已经渐渐被微博和微信等互联网沟通方式取代。节目官方宣传人员应该把握机会保证节目播出时段能够根据节目内容形成相应互联网内容互动,不仅仅停留于官方单独的展示,应该让观众能够参与到节目并对节目产生影响使得观众心理补偿机制得到充分的满足。在CBS节目《老大哥》中,场外观众对于选手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点评将会由主持人在直播淘汰期间直接向选手提问和告知。此外,节目中还积极引入观众通过设立游戏关卡,投票,社交渠道话题方式来影响节目游戏进程。
  社交舆论能够起到观众反馈效果,基于商品市场营销理论,顾客为商品贩售中心,营销组合需要以顾客为中心指向。真人秀节目作为公共商品,也具有商品属性,节目的制作推广研究对象主要为真人秀节目受众,社交舆论能够看出观众对于节目期待与要求,节目编导需要按照观众给予的反馈适时进行调整优化。

(作者单位:嘉兴电视台新闻频道)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