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络时代广播评论提升影响力研究

徐 红

  评论是反映媒体立场、阐明记者编辑观点、传递意见性信息的新闻体裁。广播评论比碎片化表达的网络评论具有更强的理性思维,在引发听众深入思考方面能体现出主流意识的权威性。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整个舆论场呈现出纷繁复杂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广播媒体的评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笔者认为,广播评论要不断提升影响力,应该以题材的接近性、舆论的引导性和节目的可听性为侧重点。
  一、从题材方面去寻找与受众的贴近性
  广播评论的题材选择,取决于记者编辑的职业敏感。党委政府重视什么,人民群众关心什么?这应该成为选题的方向。要增强广播评论的吸引力,就必须在题材方面去努力寻找与受众的贴近性,把着眼点更多地放在对民生问题的评论上。这样的广播评论就会比网络评论有更高的关注度。
  一般来说,网络评论比传统媒体的评论更贴近社会热点,更接地气,还具有很强的跟随效应。由于网络评论的题材贴近民生和社会热点,语言形态平民化,公众话语权得到尊重,因此能迅速聚集人气,增加点击量,吸引网民广泛参与,这在许多方面为广播评论如何提升影响力提供了借鉴。
  广播评论的题材选择非常重要,只有围绕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评论,才能赢得受众的共鸣。要体现民意,反映民声,选择群众普遍关注的话题发表议论,并积极利用网络,从中寻找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来作为广播评论的题材。最近以来,绍兴台加强了广播评论的力度,新闻综合频率推出了《绍广快评》,交通频率推出了《941观点》。这些评论的选题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都是围绕老百姓身边的事来进行说理,用平民视角来发表老百姓能接受的意见。
  如《绍广快评》中有条评论《要加大科技治水力度》,对机器人进入绍兴市区解放路,摸清暗河进行有效治理的做法进行了点赞,认为:“五水共治”是一项持久战,会遇到各种老问题、新问题,会碰到治了又污、清了又黑的反复,这就要发挥科技支撑的关键作用。要综合统筹、顶层设计,立足和坚持科学,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成果,才能有效地推进和解决各种难题,确保治水取得实实在在的成功。这样的广播评论既有高度、深度,又有一定的力度和说服力,容易被听众所接受。
  广播评论体裁较多,口播的通常有编前话、编后话、点评、本台短评,音响评论则更加丰富多样。但无论采用何种体裁,广播评论都是把党和政府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呼声结合起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对热点去抓论题。通过及时评析新闻事件,密切关注民生问题,深度透视热点、焦点来不断提升影响力。只有题材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广播评论才会有贴近性,才会引起人们关注。如今,在绍兴台的广播评论作者中,除了有本台人员外,还邀请了高校、有关部门、其他媒体的人员参加。多元化的评论人员拓展了评论视角,增强了评论力量。
  二、从媒体立场上去突出舆论的引导性
  针对网络评论数量大、时效快、观点多元的现状,广播评论更要追求先声夺人的效果,以时刻占领舆论阵地的制高点,牢牢把住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新媒体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新的话语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发表个性化的意见,从而形成了众声喧哗的舆论环境。对此,广播评论就要依靠快的优势,及时在引导舆论上发挥出积极作用。在信息海量、价值观多元的新媒体语境中,受众在通过各种媒体获知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还需要了解传统主流媒体对事物的分析和看法。这时候,客观报道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传播就更会受到欢迎。全媒体时代,人们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对信息的权威解读,特别是精准化、个性化的解读,能让受众可以通过了解主流媒体的看法和意见加深对信息的理解。
  2014年夏季,作为杨梅主产区的绍兴市上虞区杨梅大丰收,许多梅农因销售渠道不畅而发愁。这时,上虞区及时设立了一个“杨梅办”,帮助当地梅农在网上网下推销杨梅。但随后网上就出现了不少“郑州有个‘西瓜办’,上虞有个‘杨梅办’”等帖子和跟帖,对上虞“杨梅办”进行吐槽,认为这是专门为了养几个人而增设的机构。为此,笔者与同事专门到上虞等地进行深入了解,发现上虞“杨梅办”没有专设办公地点,也没有牌子、印章,不收费不盖章不办证,但供销、农林、旅游、商贸等部门和乡镇政府专门有一帮人,在一段时间里,合力为杨梅的采摘、销售奔波,同时还在网上网下同步举办“上虞二都杨梅节”,一周时间在淘宝1号店奇迹般销售了两万多斤杨梅。为此,以笔者为主及时撰写了广播评论《为“上虞杨梅办”点赞》,评论依靠大量的事实论据,提出“对于相关的部门来说,这个‘办’叫什么名称不重要,为百姓干了些什么才重要。还是那句话,这个‘办’那个‘办’,只要老百姓需要的,肯办事,会办事,愿办事,善办事,那就是个好‘办’”的鲜明观点。这条广播评论获得了2014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奖广播评论二等奖。
  广播评论具有很强的舆论引导性,只有用理性、真诚、科学的态度来看待社会,发表独到、有价值的意见,才能帮助听众分析问题、明辨是非。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主流媒体的评论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和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引发受众理性思考中具有新兴媒体所缺乏的主流意识的权威性。当前,广播媒体要在舆论引导上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必须正视社会热点问题,先入为主地发表看法和意见,通过增强评论来阐述媒体的鲜明立场。
  三、从播报形态中去追求节目的可听性
  在媒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广播评论不能是报纸评论的声音版,而应该体现出广播媒介自身的特色,摒弃僵硬的书面化表述,突出口语化,以不断增强收听效果。与报纸、电视、网络的评论相比,广播评论长期以来并非强项,当前要在保持新、快、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播报形态,走出一条能发挥出自身优势的评论之路。
  音响作为广播的特殊语言之一,对于增强广播评论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感染力有很大作用。广播评论与其它媒体新闻评论的区别是音响优势明显,以前广播评论几乎不用音响,现在却在广泛运用音响,其中录音评论已成为广播评论的常态。实际上,音响最能体现广播特征、彰显广播优势。要恰到好处地引用音响素材,让音响说话,让音响说理。音响是广播评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是能引出话题、渲染气氛、回溯背景、叙述过程、参与议论等。
  广播评论要追求可听性,就必须在播报形态上发挥好广播的媒介优势,除了论据要具有丰富的音响外,论点也可以通过评论员本人的有声语言来进行播报。以前,广播评论中的音响,大多是作为论据的现场环境音响和采访对象同期声,反映评论员观点的话语音响很少,评论员只从事撰稿而不负责播报。虽然稿件在选词造方面也突出了口语化特征,但由播音员播报,难免落入程式化和模式化的俗套。广播评论的最终表现形式是声音,也要以声夺人,以声感人。目前,在绍兴台《941观点》中播出的广播评论,都是以评论员本人的有声语言而非主持人代读的形式进行播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减去了文稿变声音的转化环节,突出了广播评论的原生态。由于各位评论员的语气轻重缓急都不同,因此评论的个性特色明显,传播效果非常好。
  广播评论要吸引听众,就必须突出个性,除了论据要典型,还要观点新锐、思辨深刻、角度多维、表达流畅,风格独特。要扬长避短,依托自身的媒介优势,结合听众的实际情况,创新播报形态,克服稍纵即逝、不易保存、互动性差等不利因素,让不同层次的听众都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广播评论主要是通过声音来表达观点和意见,在事实论据充分、结构简洁的同时,还要做到语言通俗,并追求形象化表达,这样才能取得悦耳动听的传播效果。
  笔者认为,评论可以鲜明表达党委政府的主张,直接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透析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在网络时代,媒介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新闻产品已由数量的比拼转变为质量的角逐。传统广播媒体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重视意见性信息的传播,不断提升广播评论的影响力。同时充分借助网络的渠道优势,利用论坛、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开展与网民的广泛互动,不断拓展广播评论的传播空间。

(作者单位:绍兴广播电视总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