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优化内容结构 突出主干地位
——2015年度市级台电视新闻调查类、言论评论类栏目抽评综述

吴生华

  2015年11月中旬,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了全省市级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频道新闻调查类、言论评论类栏目抽评。全省11个市级台电视新闻综合频道共抽查新闻调查类、言论评论类栏目17档。经过对11月2日至8日一周各台播出的这两类栏目的抽评,评选出6档栏目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台州台《台州深观察》栏目获一等奖,宁波台《第一聚焦》和杭州台《民情观察室》栏目获二等奖,温州台《新政聚焦》、舟山台《新闻视点》和绍兴台《全媒体时空・时空头条》栏目获三等奖。
  此次抽评的节目有如下主要特点:
  一、视角体现建设性
  此次抽评到的17档电视栏目,无论是深度调查类还是评论类,都充分体现了建设性的视角。如台州台《台州深观察》11月2日播出的《曲折的建房审批之路》,以村民建房审批难为切入口,以小见大,反映的是本届村两委,不买上届村两委的帐,触及到了村委会决策如何更加法治化的深层次话题,既调查清楚了个别村的个体问题,又反映出了村两委决策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具有推动村两委走上法治化道路的积极作用。又如杭州台《民情观察室》11月4日播出的《解不开的“心结”》,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由头,通过对杭州部分心理咨询机构的暗访调查,反映出杭州心理咨询行业缺乏监管的现象,明确提出了“杭州应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的建议。此次获奖的几档栏目,基本上都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并着眼于推进个别现象背后普遍性问题的破解,提出可资借鉴的建设性意见,值得肯定。
  二、评论融入调查中
  电视新闻评论注重所评述事件的电视化呈现,在充分展示事实或调查过程的基础上再来进行评论,此次获奖的几档栏目较好地做到了调查与评论手段的充分结合,在深入调查、事实真相确凿的前提下,再请出评论员或由主持人进行简明扼要的点评,观点明确,点评到位,充分发挥了电视评论的优势和特色。如台州台的《台州深观察》,栏目一开始就请出特约观察员,在播出完成完整的调查报道之后,再由主持人和特约观察员进行对话式的评论。抽看的11月2日《曲折的建房审批之路》和4日《综合市场翻建风波》两期节目,专家观察员点评都做到了观点鲜明,既理性、客观又不失锐度。杭州台《民情观察室》则以调查过程的多层面展示和民情评论员连线评论交叉呈现的方式来结构,夹叙夹议,体现了另一种评述风格,多层次进行的民情评论员连线评论,更以分析性见长。温州台的《新政聚焦》《人民问政》栏目,在调查报道之后,无论是以主持人或特邀评论员身份所作出的评论,也是话语简短、点评有力,针对性比较强。
  三、主动应用新技术
  此次抽评还发现,一些优秀的电视调查类、评论类栏目,较为注重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在诠释主题、增强可看性上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比如,飞行器航拍的使用,使得调查过程中大场景的展示更加直观、更有视觉冲击力。数据或者分析性内容的可视化制作,也为提升调查报道的效果增色不少。同时,《台州深观察》栏目还通过组建专家观察团、市民观察团为主要成员的“深观察评论圈”,应用社交媒体手段,探索市民互动参与和特约观察员专家点评相结合的评论新方式,体现了评论主体的广泛性和评论观点的多元化。
  但本次抽评的节目,除台州台《台州深观察》和宁波台《第一聚焦》进步明显外,其他台的节目总体质量仍需提高。针对此次抽评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栏目定位要明确。
  此次抽评中发现的最突出问题是,作为深度调查类、言论评论类报送的栏目,不太具备深度调查或自采评论的明确定位,在内容上反映出栏目定位的不准确或摇摆不定。如湖州台的《调解有法》栏目简介中说“不同于一般的老娘舅调解节目”,但收看后感觉就是一般的老娘舅调解节目。嘉兴台《小新说事》中开辟的《“新”观察》专栏,抽到的3期内容——11月4日的《体育场所开放,成效到底如何》有调查过程呈现和结尾的主持人点评,11月2日的《生下双胞胎,却是连体儿》和11月6日的《一摸方向盘,“文明”变“野蛮”》基本上就是一般的民生故事报道,栏目定位不够明确,“观察”特色不够明显。绍兴台的《全媒体时空》以“全媒体杂志类新闻栏目”为定位,但11月2日播出的是《绍兴市第二届控辩大赛》实况剪辑,其余几天除《时空头条》比较具有调查类报道特点之外,其他都是较为常态的新闻内容。一些台以评论类报送的栏目,如衢州台的《小齐说事》和舟山台的《有啥说啥》等栏目,基本上是在民生新闻或网络新闻汇编的基础上,辅之以主持人的议论式串接,“口水”有余,评论不足。因此,各台开办深度调查类和评论类栏目首先要做到定位明确。办好深度调查类、评论类栏目是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新闻立台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的,各市级台要从“优化新闻节目布局结构”的系统思维中把握栏目定位,明确与其他新闻类栏目的分工和差异性。
  2.报道选题要重大。
  从抽评情况看,当前各市级台“聚焦”类栏目普遍面临着题材面需要拓宽的问题。据了解,各市级台“聚焦”类栏目刚开办时,围绕“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着力在中心工作的推动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栏目播出的增多,如果仍然一味地将目光关注在一条河道受污染、一幢违建等个体事件的曝光上,选题难免显得单一和琐碎,缺乏重大性。因此,作为当地最能体现引导力的深度调查类、评论类栏目,一定要关注社会前沿,选择和挖掘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重大题材,通过深入的调查采访,真正体现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闻力量”。
  3.主题挖掘要深化。
  报道主题如何深化是各市级台办好“聚焦”类栏目必须重视的问题。一条河道的污染、一幢违建的建成,此类题材需要挖掘其背后的普遍性、深层次原因,而不是就事论事,一播了事。调查类报道要有调查深度,评论类栏目要体现思想深度,这是此次抽评中评审专家们较为一致的意见。由评论员或主持人进行评论的栏目,要跳出就事论事的窠臼,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要能够举一反三,关注到单一现象背后的普遍问题,就事论理,强化新闻评论的引导力。
  4.栏目形态要创新。
  此次抽评,除了航拍、可视化制作和社交媒体互动化等新技术、新手段应用之外,两类栏目的整体创新比较缺乏。即使是一些以“全媒体”冠名的栏目,也只是在播出渠道上增加了新媒体平台的点播,但栏目形态上基本看不出“全媒体”的特色或亮点。一些具体节目的采制,叙事手法显得平铺直叙,制作手法较为老套,创新性明显不足。
  因此,各台要以此次抽评为契机,立足新闻立台理念,进一步确立新闻调查类、言论评论类栏目在结构化布局中的主干地位,重视专业化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围绕栏目品牌成长整合资源,提升电视主流媒体的引导力。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