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省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林勇毅 郑 宇 徐卫华

  从当初仅有少数几个台办有对农栏目,到现在对农栏目已覆盖全省77家播出机构,从当初每档对农栏目仅几分钟,到现在每档栏目至少15分钟以上、周播出量达上万分钟,与此同时,一些对农专业频率频道、助力“三农”公益活动也办得风生水起。经过2008年到2015年八年时间的努力,我省广电对农宣传服务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农节目已经成为党委政府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成为浙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助推器,更成为农民兄弟了解政策方针、获取信息技术、交流致富经验、享受文化生活、反馈民情民意的重要平台,发挥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阵地的作用。我们在推进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加深对广播电视服务“三农”规律的理解和认识,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体会。
  一、服务新农村建设,凝聚思想共识明确目标任务
  “三农”问题是国家建设发展中的重中之重。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党的十八大又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各个方面加大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这是历史赋予各行业各部门包括广电系统在内的重要职责。早在2006年,我省就通过实施“村村通”“村村响”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广电网络的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的“硬件”问题,但如何提供优质内容,让农民群众看好电视听好广播的“软件”问题却更加凸显。办好对农广电节目,提升广电对农服务水平,在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好这一突出矛盾,还能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巩固基层宣传舆论阵地,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发挥广播电视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和判断,我省广电系统2008年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要全面推进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的目标,将节目内容建设作为广电对农服务工作的关键性突破口。为此,省局先后于2008年、2011年研究制定并连续实施两个《浙江省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目标规划》,明确政府主导推进、播出机构运作、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思路;确立构建以“三农”为服务对象、以增加对农栏目数量和播出时长为基础,省、市、县三级联动,多类型节目配合、各有关部门协同,满足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对农节目服务新体系的基本方向;强调要打造省级主平台、加大对农宣传服务引导力,夯实县级主阵地、突出对农节目服务针对性,搭建市级主桥梁、兼顾服务城乡的工作重点;并提出了强化行政推动、加大扶持力度、加强队伍建设等保障措施。按照浙江省对农节目建设实际,明确了分阶段推进的工作步骤和安排,以及不同阶段对农节目应达到的档数、质量和结构性要求,连续八年,坚持不懈,扎实有序地推进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
  在省局的引导和推动下,全省各级广电媒体逐步理清思路,统一思想,形成了“广播电视节目建设已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各级广电媒体必须抓好对农节目建设,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农服务水平,为‘三农’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普遍共识,按照省局的规划要求,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全面启动对农广电节目服务工程建设。
  二、坚持行政主导,建立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合力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自觉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这是广播电视系统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政府行政推动主导性的鲜明体现。在广电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过程中,我省各级广电行政管理部门始终坚持以农民群众的利益为中心,坚持通过行政主导推动,建立健全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机制,以制度保障来提升服务效果,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服务“三农”建设大局。
  为形成工作合力,2008年,省局牵头建立了由省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厅等15家成员单位组成的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八年来,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分工,发挥积极作用。如省农办将各地对农节目开办情况列入全省市、县新农村建设年度考核的指标体系子项;省财政厅协调设立了对农节目专项资金;省农业厅与广电部门合作组织开展了多项主题性宣传报道活动;林业、卫生等多个部门对广电从业人员进行政策辅导;各成员单位积极向广电媒体提供知识宣传片和公益广告。全省各级广电台也普遍与当地涉农部门建立了稳定的沟通联系渠道、协作合作机制,全省50多个市、县建立了党委政府负责人牵头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对农宣传服务工作,形成了各方出力、共同推进对农节目工程建设的良好格局。
  为解决经费保障,自2008年起,省局争取省财政厅设立扶持专款,加大政府投入,每年拨600万元用于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用于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性补助、优秀栏目的奖励性补助和通用性节目的征集制作,现已累计投入补助资金达4800万元。杭州市、宁波市也参照省里做法,分别于2012年、2014年起设立了对农节目专项补助资金90万元,40万元,累计投入补助资金达440万元。
  为丰富内容来源,在省市广电行政部门的组织发动下,各级广电媒体积极参与通用性电视对农节目制作,内容涵盖政策咨询、致富经验、农村文化生活、法律科普知识等10多种题材,有效弥补各市、县台节目源的不足,同时还将征集录用情况列入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考核指标,对每个录用节目给予3000元专项经费补助。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征集审核、制作下发通用性电视对农节目15批1643个,下发补助款522.2万元。
  为激发从业者积极性,我省建立了每年由市局组织初审,省局复审和定审的考核制度,完善了从栏目档数、时长、内容、形态特色,到采编播人员、与农口部门合作关系等的考核指标,并依据考核结果分配专项扶持经费,推进各级台从“三农”实际需求出发办好节目。2012年起,省局、省广电学会还联合设置了浙江省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政府奖,共设对农栏目、对农作品、对农活动共40多个奖项,从根本上解决了对农节目主创人员职称评定时作品业绩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三、鼓励实践创新,增加节目数量提升服务水平
  全省各级广电媒体加大推进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力度,节目数量实现飞跃。从2008年到2015年八年时间,全省广播电视对农栏目开办总量从250档增加到802档,翻了三倍,其中自办对农栏目从215档增加到560档,同样翻了近三倍;每周总播出时长从6500分钟增加到16020分钟,其中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每周时长分别从15分钟、10分钟增加到60分钟、45分钟以上。目前,除省级台外,全省市、县两级共77家广电台全部开办对农栏目,约95%的广电台每周自办广播电视对农栏目达到三档以上。温州、金华、丽水台还成功申报开办了对农专业广播频率,每天对农节目总量达到80%以上。全省广播电视对农节目发展态势良好,有的以专门频率频道在运行,有的以固定播出时段在运行,有的以专门栏目、组、制片人在运行,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节目结构体系。
  各级广电媒体在提升对农节目质量和服务水平方面也开展了积极探索。各级广电台高度重视,增加投入,实施对农节目“多予、少取、放活”的优惠扶持政策,根据对农栏目实际需要调整充实人力配置,添置采访拍摄设备,购置专门的采访车,在节目成本核算、制作人员考核记分等方面也加大倾斜力度。目前全省各级广电台对农节目从业人员近千人,每年经费总投入5000万元以上。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积极拓展内容,突破长期以来比较单一的种养殖技术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索构建对农节目内容格局。同时结合当地实际设置栏目,既有综合性的,也有政策信息、致富经验、人物故事、道德法制、卫生健康、地方文艺等多种类别,充分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方面需要,较好地发挥了文化文明引领作用。浙江电视台公共・新农村频道作为省级专业对农频道,每周播出《政策面对面》《翠花牵线》《新山海经》《流动大舞台》等八档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对农栏目,发挥了龙头示范作用。各级广电台创新形式,培育品牌,积极改变“我播你听”的传统节目形态,努力探索“听农民说话、为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不仅在栏目设置、节目内容上力求“适销对路”,在节目的形态、语言、传播方式等方面也注重运用广播现场报道、电视同期声,尽可能让农民愿意接受、乐于接受。此外,与受众深度互动、与各地农产品“节”结合的户外直播活动等也办得热火朝天,涌现出一批内容生动、形式活泼、特色鲜明、深受受众喜爱的品牌栏目、品牌活动。浙江广电集团公共・新农村频道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评选、“新农民、新点子——浙江农民创富大赛”等活动,深受广大城乡群众的欢迎。金华台《阿郎新农村》、奉化台《乡间小路》、温州台《乡土温州》、安吉台《农村新天地》等栏目,在当地都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一大批市、县台的对农栏目根据本地“三农”实情,以农村资源、现代农业与特色农产品、农村文化、农村新貌等为主要题材,策划推出了相应子栏目及大型社会活动,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收视率稳步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四、立足公益惠民,增强服务实效彰显社会责任
  为农民朋友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这是我省广电系统推进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八年中,我省各级广电媒体始终坚持立足公共服务、公益惠民的基本属性,不断挖掘地方媒体地域性和本土化服务的独特优势和功能,提升对农节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对农节目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良师益友。同时,省局按照农民群众的作息时间,明确了对各级广电媒体对农节目档数、节目时长、节目播放时段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和改善了广电节目内容结构,增强了广电媒体服务农民群众的公益特色,体现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为增强对农节目服务工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省局和各市局领导多次带队下基层,深入县、乡镇、村调研座谈,听取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广播电视工作的意见,了解对节目内容的需求,到市、县广电台一线协调处理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地广电媒体在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中,坚持以服务为本,把为农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放在第一位,不断创新服务的形式和载体。特别是省级广电媒体示范引领效应明显,浙江之声联手公共・新农村频道连续十年成功举办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评选活动,通过宣传先进典型汇聚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强大合力。“公共・新农村”频道策划组织了五届“新农村冲击播”活动,助推扶持欠发达地区,彰显了广电媒体的社会责任,“流动大舞台”栏目则深入田间地头,全方位展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为当地老百姓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深受各地农村群众的欢迎。在省局支持下,浙江广电集团还建立了全省对农节目交流平台,通过节目资源共享,促进各地对农节目取长补短,内容更加丰富。
  从我省广电对农节目服务的内容格局来看,已经从最开始的推广种养殖技术和品种,到现在联合相关部门,策划为农助农的大型活动;从最基本的“点”上牵线搭桥解决一家一户困难,到现在“面”上服务一个行业甚至推动地方一个产业的发展,在八年持续推进建设的过程中,我省对农节目的服务理念、功能和档次均已发生巨大变化,实现了转型升级,发挥了更大实效,成为了广大农民朋友生活生产上的“贴心人”,依法维权上的“娘家人”,致富道上的“同路人”。如公共・新农村频道的浙江农民创富大赛,以农民自己作为创业创富的主人,每次大赛收到的创新项目和创意发明均在1000件以上,不少的创新和发明得到有关部门采纳和推广,极大地激发了农民朋友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如瑞安台《吾乡吾土》栏目针对很多农民不敢采购新型电动喷雾器的情况,主动与农机部门联系,在节目中连续介绍产品特点及使用方法,促成1000多名农民团购3200多台,赢得农民连连称赞,社会反响也很大。
  五、加强队伍建设,培育基层骨干巩固宣传阵地
  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服务工程既属于公共文化惠民服务的基本范畴,又具有巩固基层宣传文化阵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属性,对这一基础性的工程,必须立足长远,扎实推进,在各方面配套措施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锻炼造就一支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善于创新,与农村群众打成一片的一线对农节目采编播队伍,这是推进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可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要素。
  为了锻炼和造就这样一支战斗力强的对农服务队伍,省局采取了多种有效举措,如建立了广播电视对农节目专家库,近年来先后组织20批专家小分队下基层送服务,为全省约50个县(市、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广电台从业人员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业务辅导,包括节目采编播及灯光、化妆等薄弱环节,大大提升基层一线对农节目从业人员的实战能力。近年来先后组织了8批2500多人次的对农节目经验交流和从业人员培训,邀请省级涉农部门负责人作政策辅导,邀请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河北荆州电视台垄上频道及省内优秀对农栏目制作单位介绍经验,邀请专家点评分析对农栏目考核情况,与CCTV-7联合主办《聚焦三农》长三角县级广播电视台台长论坛,组织赴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考察学习,通过搭建各种交流学习平台,大大拓展了全省对农节目从业人员的视野。同时,考虑到农业形态种类繁多,农村山高路远地处偏僻又分散,尤其是80后为主体的制作队伍普遍缺乏农村经历和“三农”方面知识,浙江在推进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中,还通过评优评奖等政策激励机制,大力提倡和鼓励对农节目采编播人员转变作风、深入一线、了解需求、熟悉情形、掌握动态,加深对“三农”的感情,力争成为“三农”问题的行家里手。一大批年轻的采编播人员正逐渐成长起来,已经成为基层广电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的中坚力量。
  农村是心灵故乡,农民是衣食父母,农业是经济基础,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三农”的现代化。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等目标规划,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发展新理念引领农业农村新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为“三农”建设指出了新的方向。当前,全省各级广电部门和播出机构在巩固和深化八年对农节目服务工程成果的基础上,正在继续加大人、财、物投入,完善考核和评价机制,进一步优化内容结构,创新传播方式,健全组织机制,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取得广电对农宣传服务工作的更大成绩。

(作者单位: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