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情景再现”在纪录片《南宋》中的运用

左言彬

  这是南宋淳熙某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暮色未深的临安城内热闹喧嚣。天街茶肆间,贩灯的商户将花灯挂满店铺,大声吆喝招揽生意。“衣装鲜丽,珠翠冠儿“的路歧人正在表演傀儡戏。而在旁侧,许多拍番鼓儿的人,敲水盏,打锣板,三五为队,带着一两个小孩儿跳舞唱小词。到了放灯之时,临安城内灯火通明,从大内到坊间,各种花灯争奇斗巧。街巷两侧“灯烛万盏”远远望去好似两条巨龙蜿蜒匍匐在楼宇之上……这是南宋吴自牧所著《梦粱录》里描写南宋都城临安元宵节时的热闹景象。而纪录片《南宋》则将这一系列场景在穿越千年之后,以电视影像的形式呈现在了观众面前。让观众直观地领略杭州这座古都曾经的繁华。这些画面的重现还原便是纪录片创作中的手法——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是纪录片的一种创作技法,是指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以扮演、搬演、数字动画特技等方式通过画面与声音的设计,表现客观世界已经发生或人物心理的一种制作技法。通常在错失现场记录机会,或现场记录不足的题材和场景中使用,是纪录风格的一种异化。
  《南宋》大量运用情景再现这种电视艺术手段,有其必然的内在原因。首先,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所讲述的年代一般要远早于影像纪录技术的诞生,并没有留下可供使用的历史影像资料。其次,从现在的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发展来看,越来越强调其故事性和可看性,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内容和吸引观众,而情景再现则成了最好的电视手段和艺术方式。
  情景再现的应用与功能
  运用情景再现,实际上是“想象力”在纪录片叙事中的介入,这就增加了纪录片在以客观真实为前提下的推演和想象的成份,其艺术品位也随之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提升表现力
  作为元军俘虏的文天祥,曾在元军的战船上亲眼目睹了那场发生在祥兴二年,宣告南宋王朝彻底覆灭的崖山海战,为之嚎啕大哭之后写下了《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而纪录片《南宋》结合史实和导演的艺术创作,将诗中对于战争的文字记载通过数字CG三维特技技术转化成了生动的电视画面。天空中阴云密布,不辨昼夜,海面上浓烟滚滚火光四起,在空中鸟瞰,满眼尽是宋元两军交战的数千战舰……这好似电影大片中的战争场面,给予电视机前的观众一场视觉盛宴,具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而随着解说词“南宋忠臣陆秀夫,用白绫将年仅七岁的皇帝赵昺绑在一起,怀揣玉玺,从容投海”。画面中一枚玉玺刹时沉入海中,这一意象化的镜头,很好地揭示了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王朝最终走向覆灭的命运。导演这一极具表现力的画面处理,不禁让人为南宋的王朝的灭亡,心生惆怅,扼腕叹息。这也正是纪录片中结合合理想象运用情景再现所达到的效果。
  提升观赏性
  从《梦粱录》《武林旧事》到《马可波罗游记》,有太多的著作典籍纪录着曾经南宋都城临安的繁华昌盛,说临安府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也不为过。可是千年逝去,当初的皇城现在已经难觅踪影,在杭州城内也仅剩下太庙遗址与南宋御街地底的古城街道遗址等少数几处。如果只是拍摄这些内容,完全不足以展示这座城市当年的风貌。这里就需要运用情景再现的电视手段重现杭州在这一历史时期特有的繁盛局面。《南宋》依照诸多文献记载,严格考证。利用三维CG数字技术复原了南宋位于临安府的皇宫。片中凤凰山麓下,皇宫巍峨壮丽,光耀溢目,节目观赏性也在场景的重建中得到加强。另外,为高品质地还原历史事件与场景,《南宋》还赴横店置景实拍。从街市坊巷中的建筑,到百姓的服饰穿戴,无不真实严谨地逐一还原。对于片中 临安城“东门菜 西门水 南门柴 北门米”的影像刻画,让观众穿越千年,置身到南宋的市井生活之中。相比只是拍摄冰冷的遗址和引用枯燥的文字资料,情景再现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本片的观赏性。
  提升趣味性
  南宋的科学技术在当时领先世界。在本片中也提及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所著《数书九章 大衍求一术》中关于“韩信点兵”问题,给予了第一次系统性的解答。片中所涉及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推演过程也是通过三维动画的情景再现辅助完成的。动画中士兵列队接受身骑战马的韩信的检阅与点兵,使得抽象的数学问题有了很具象的表达载体。也使得纪录片在写实的基础上,有了更加灵动和活泼的表现。
  提升纪录片形式美感
  从另一个方面正是由于大量“情景再现”的介入。使得《南宋》的形式美得到扩张。服装、化妆、道具等诸多“影视剧”因素被加入到纪录片中来,主创人员在基于还原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再次对以上各种因素进行审美上的再包装,赋予其鲜活的视觉体现。以演员表演或是以CG三维数字技术为核心,参与再现过去情景的各种表现物,首先释放出来的是刺激观众视觉感官的形式美。在《南宋》中,观众会关注再现演员的服饰、佩戴、化妆、道具等,从而引发观众的审美判断。所以在纪录片对过去事件或场景的重现之上,令人感受强烈且印象深刻的形式美感得以充分扩张。
  “情景再现”应使用得当
  情景再现在纪录片中有着它的独特性。不能把情景再现当作一般影视剧来处理。导演在拍摄情景再现场景时,要精心设计镜头语言。《南宋》的导演在再现部分的创作过程中采用了写意和虚化的镜头语言。比如宋高宗与群臣在朝堂上听奏与议事这一场景,有意识地选取背光环境,形成人物剪影效果,并用大远景来展现人物活动。用前实后虚或前虚后实的镜头效果来表现人物关系,用特写镜头来表现人物动作和局部细节,尽可能避开对人物面部的特写。如此,在达到还原历史目的同时,也规避了纪录片如同影视剧般“戏说”的诟病。
  另外情景再现在纪录片中也要合理使用,将历史再现场景与实拍内容及资料部分,有机地组成结合。例如本片中关于巨型货船“南海一号”的讲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空镜头,馆内珍藏的沉船文物,根据沉船遗址复原而成的南海一号CG动画,打捞沉船事件的资料视频,有实拍、有资料、有再现,导演将其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并未单纯地使用复原CG动画来刺激观众眼球,再现部分只是配合内容叙事。其间穿插了大量的丝绸博物馆空镜和馆内文物珍藏,以及海底打捞的视频资料。表现出了我国对这一水下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展现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履行了历史人文类纪录片“知古鉴今,以史资政”的责任担当。
  “情景再现”形式的创新运用
  情景再现作为历史人文类纪录片的一种常规手段,已经被广泛的运用。纪录片《南宋》在情景再现的运用上做出了一些新的尝试。比如片中引用徐渭《南词叙录》、高明《琵琶记》、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所撰写内容。如果只是实拍文献著作,配上解说,这种通常在以往纪录片中惯用的手段,还是显得枯燥乏味。所以此次《南宋》导演采用了“古代戏剧评论的白话取意再现”这一创新手段。即以演员分别扮演徐渭、高明、王国维。而这三人如同主持人或被采访对象一样,将自己著作中的内容独白,讲解出来。这一手段运用的好处在于,把原本枯燥的古籍文字转换成新奇生动的影像画面,好似古籍作者跨越时间,形成与当代观众隔空对话的奇妙错觉。同时契合了“南宋戏文”这一分集主题,与本集戏文中亦真亦幻的舞台化效果也相得益彰。
  实拍空镜,演员扮演,线描动画人物三者的结合运用,是《南宋》情景再现的又一创新之处。最为典型的便是片中“李师师收拾起自己一度拥有的皇家爱情梦想,随着南迁的人流,开始了前途未卜的逃亡……”这一段落中,侧身全景画面拍摄由演员扮演的李师师,慢慢踱步进入一堵石墙,演员遁入石墙后变身成了一个白色线描手法绘制的李师师,继续在石墙内行走,而其身边又逐渐显现出其他向南逃亡的宋朝百姓,而这些百姓也都以白色线描的人物形象出现。这些人物形象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老连环画和小人书,李师师与宋徽宗的爱情故事,是确有其事也好、民间传奇也罢,在千年过去后,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讲,就好似翻阅一本老连环画,从李师师这个小人物身上折射出那个大时代的悲喜。同时,这一颇有古意的设定,在诸多宏大场景的映衬下,还如一阵清净之风,令人印象深刻,也调剂了观众的心理节奏。以上这些情景再现的创新运用,在节目播出后收获了一致的肯定和认可。在未来的纪录片再现创作中,给予更大的求索空间。
  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南宋》遵循一个朝代发展的真实性,传递出一种年代感。它以“情景再现”为桥梁,跨越历史和今日,也连接作品和观众。它引领人们步入尘封的岁月,感知历史的真相。《南宋》镌刻了一部影像的善本,思考当下,启迪未来。这或许是《南宋》带给我们更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卫视总编室文化专题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