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艺之美在于真——胡乐民演诵艺术谈

北 方 莫小乔

  朗诵是我国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人们文艺生活形式,传递社会正能量,促进文化及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胡乐民作为朗诵文艺艺术家,在朗诵文艺的研究与实践道路上,根据受众欣赏需求、时代特征、影响因素开创并发展了演颂艺术,这是时代发展及朗诵艺术不断演变的需求,是适应广大受众观赏要求的产物,能够带给受众更多更加全面的欣赏体验,促进朗诵艺术发展。 
  演诵是对朗诵艺术的创新发展,是一种新的朗诵艺术形式,并逐渐发展成一种流派。演诵是对文学作品从文字到有声语言,再发展到舞台语言表演的不断探索。其中的“演”是一种表现形式,“诵”是主体,“演”是对“诵”的衬托与渲染,通过“演”来凸显“诵”但是这个“演”绝非是很多人说的朗诵本身所带有的泛泛的舞台表演,它需要内在体验与外部表现的兼修并蓄。从具体演诵作品来看,演诵艺术更多的吸取了戏曲表演的观念,演诵的演是“虚”大于“实”。通俗来理解,演诵就是在外部形体设计上时而写意虚化,时而真实具象,即“虚实相间”;语言的状态更多的是以“诵”为主,根据不同作品的风格及要求融入了戏曲念白与吟诵、话剧台词等风格及技法。 
  一、情感融入,真诚表达 
  大艺之美在于真,真是演诵艺术的生命,是演诵艺术不断创新发展的根源。尤其是在舞台表演进入声光电视频科技的融入的时代,在舞台表演艺术被更多的科技手段代替的时代,在奢华的视觉冲击的时代,在大众有意找到心灵归宿又无家可归的时代,朗诵艺术是否可以回归演员艺术本身,回归语言表演艺术本身,真正成为大艺至简,震撼心灵,回归本真,是演诵艺术工作者及广大受众的追求。演诵艺术中的真诚不仅是演诵者个人感情的调动及真诚,也包括作品的真诚,需要演诵者在演诵的过程中融入自我情感,调动自己的真实情感因素,并且真诚地将作品内容及其所要传递的感情传递给广大受众,这也是胡乐民演诵艺术创作给人的最大感想,是强化演诵艺术的基础。 
  从本质上讲,演与诵都是外化的表现形式,其内在意图及实质是为了表达情感、弘扬正气、宣扬人文精神,情感的真实是要达到一种感人肺腑、震彻心魂的程度,所谓“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所以在演诵艺术中,演诵者要能够调动情感,利用情感记忆、情感寄托来展现作品的感情基调,将“同等化”感情代入到朗诵作品中。如在朗诵《母爱》作品中,如果朗诵者因为感情经历等因素无法将对母亲的感情代入到作品中,则可以找一位对其犹如母亲一样关心、给予其呵护的人物代入其中,具有一定的对象感。只有真诚情感表现,才能更加全面、充分地体现作品背后的故事,吸引观众收听收看,并将其代入到特定的情境中。 
  二、全面理解,自我创作 
  创新、创作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演诵艺术可以被模仿,但是模仿是对别人的表演艺术形式及成功模式的复制,这样的艺术很难得以成功。演诵艺术可以借鉴、学习成功的艺术家对作品的演绎,但是要具有自我理解,能够自我创作,在创作中挖掘新鲜的元素,提升演诵作品的艺术价值。这就需要演诵者对演诵作品具有全面的认知,要了解演诵作品的创作背景、环境,创作者当时的处境、心情,并融入自己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自我创作演诵,否则,只是苍白文字、虚假情感的传播,难以调动观看者的情绪。尤其是对于感情色调丰富、创作背景复杂的作品,演诵者一定要注重作品相关知识的搜集与分析,全面理解作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进行自我二度创作,呈现给广大受众更加内涵丰富并且真实的朗诵艺术作品。 
  三、角色定位,表情达意 
  在胡乐民演诵作品中之所以能够传递受众真实的情感体验,调动受众的内心情感与之产生共鸣,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胡乐民角色定位准确,情感意愿表达到位。这是朗诵爱好者在今后的朗诵艺术生涯中应该不断学习并强化的重要朗诵艺术及方法。在作品演诵中,朗诵者一定要明确自己角色,感悟自己与作品、作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促使自身不断与作品、作者相融合,通过内在体验与外在表现共同协作,创造出大于作品本身,高于作者、作品、自身等任何一种单一元素的一个高度审美化、思想化的作品。此外,在角色定位过程中,演诵者要明确自身代表的是个体自我,还是一个群体,这样才能更加充分体现作品内涵。如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品朗诵中,朗诵者要代表的应该是一个群体,而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在《继母的账本》作品朗诵中,则可以从更加自我的角色定位去体验情感。 
  四、意境体验,创造气场 
  气场是胡乐民演诵作品中的一大特点,也是其演绎好朗诵艺术的基本方法。“气”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人的精神状态,要求表演者注意力高度集中,即表演过程要全面理解,全情投入;“场”,表演者情感投入到朗诵作品及情境当中产生的一种自我信念感之后,形成的意境感,让人以为表演者就是作品中的人物,有助于强化受众体验,提升朗诵艺术价值。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朗诵者强化意境体验,即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感受、领悟及表演让人产生一种难以用语言阐明又深受感触的境界和意蕴。如《望乡词》是于右任临去世前在台湾的高山上眼望故乡眼望大陆,写下的。那么在表演时,找到一种人物感,慢慢地走上台,先是巡视四周,然后捡起一片枯叶,抬起身来朝着远方展眼远望,落下泪来,然后朗诵。这样就能够让观众知道人物所处的情境,感悟其中的意境,创造出一种真实的表演气场。
  演诵是在朗诵艺术基础上不但衍生发展起来的一种表演形式,是对朗诵的创新。“演”是为了丰富诵而采取的一种可能性架接,绝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程式和套路,也不局限于某种观念和理论,需要表演者在自己的朗诵学习与实践过程中不断感悟、体会。而“真”是演的基础,表演者只有真实、真挚、真诚地演绎朗诵作品,才能提升朗诵艺术的价值,让受众感悟朗诵艺术的魅力。

(作者单位:温州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