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永远在行动中
——谈纪录片的另类风格兼评迈克尔・摩尔《华氏9/11》

王 军

  在时下的中国,人们对于纪录片的观念似乎已转入了一个新模式。《舌尖上的中国》风靡之后,人们更加热衷于所谓现象类的纪录片,一个个选题宏大,冠与“中国”的大制作纷纷出炉。所谓纪录片越来越远离当下的社会事件,而越远离新闻越有价值越具有记录性成为纪录片创作的新圭臬和新误区。
  号称史上最卖座的纪录片《华氏9/11》发行于2004年,12年过去了,它仍然被公认为纪录片的巨作。当我们回顾此片时,仍然会被片中强烈的主观色彩,鲜明的新闻性震撼。目前,国内纪录片业内一般都以时空的连续、客观的记录和优美规整的画面作为基本要素,有意回避主观的情绪和新闻类的画面和采访。似乎浅吟低唱、小桥流水、润物细无声的婉约派才是纪录片的风格。击鼓骂曹、直抒胸臆、“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豪放派是新闻或政论片的风格。而经典纪录片《华氏9/11》却正是以国内同行避之唯恐不及的主观立场的宣泄和新闻剪辑采访为其特色而出其类而拔其萃。正所谓人弃我取,别出心裁,才是迈克尔・摩尔的纪录片特色。当然,这种拍法并不是摩尔的独创,只不过他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极致。
  该片全长122分钟,前面20多分钟都直接使用新闻纪实资料剪辑,到20分钟40秒才出现第一个正式采访。全篇使用新闻资料时间在三分之一以上。片子一开始就以2000年美国那次有争议的大选新闻事件展开,围绕小布什当选是否合法的这个焦点,锋芒毕露地展示美国两党政治的交锋。作为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极左派,摩尔毫不隐讳他本人极其厌恶小布什和共和党。前六分钟,通过新闻纪实镜头将获得多数选票的戈尔无法当选而小布什靠着父亲的余荫而坐上总统宝座的事件完整呈现。在原片第3分钟,摩尔解说:“戈尔得票高根本没有用,只要你爸在最高法院的朋友投你票就行了”。美国大选有争议,最终由最高法院定夺。这里的主观性毫不掩饰。从7分30秒开始,摩尔将矛头直指小布什的工作作风,这个上任后将42%的时间用在休假上的总统,成了他调侃的笑料。随后该片用了7分多钟新闻纪实资料反映911事件,民众的痛苦和小布什的疏于应对。
  全篇的结构围绕着总统大选、911事件、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等三个重要新闻事件为核心,以揭露性报道为手段,以拦截式采访为特色拍摄出震撼世界的纪录片的巨作。
  目前,国内纪录片业界津津乐道的是含而不露的所谓客观风格。在摩尔手中,他张扬恣睢的个性淋漓发挥。他以纤毫毕露的语言道出布什家族与本拉登家族的利益瓜葛,他揭露了大发伊拉克战争财大公司与美国统治集团勾结的黑幕。他还展示了借反恐之名,通过《美国爱国者法》制造恐怖气氛,对美国平民实行监控的内幕。这三块内容正是该片揭露性报道的内核,也是《华氏9|11》的最吸引眼球的部分。
  最值得探讨的是摩尔特色的采访,我称之为“拦截式”。第一次出现在片子的开头,对于这个近一半时间度假的总统,摩尔在路上强行与之对话,结果遭到了小布什的抢白,“我劝你,找份真正的工作”。一句话,也刻画了这个插科打诨总统的形象。第二次出现在片中,在摩尔询问议员是否了解《美国爱国者法》,得到的答复是不甚了了之后。于是他登上宣传车,在首都华盛顿国会山附近,开着车用高音喇叭向众人宣读。这一次已到知天命年岁的摩尔一如既往地保持愤青的姿态,简直到了冲锋陷阵的状态,在美国的政治中心,向统治精英们强行灌输他们忽悠百姓的法案。这可是一次名副其实的新闻行动,一位记者直接干预美国的政治生活,创造了一个新闻。第三次出现在片尾,美国参众两院535名议员中只有一位送自己子女去打仗。他在国会办公楼前拦截了5位众议院议员,一位认真回答了问题,另一位勉强应付,而另外三位拼命躲避。在摩尔的处女作《罗杰和我》以及成名作《哥伦拜恩的保龄球》中,片中的高潮都是身形臃肿的摩尔艰难吃力地进行拦截式采访。尽管拦截遭到冷遇,刁难,回避,但是莫尔执着精神总是突破了藩篱,展现新闻工作者的功力,暴露了拒绝采访者的弱点,成为摩尔纪录片的高潮和亮点。摩尔拦截式采访有两个特点,第一拦截采访的都是名人或高层人士,如《罗杰和我》中的美国最大的通用汽车公司总裁罗杰・史密斯,《哥伦拜恩的保龄球》中的美国步枪协会主席赫斯特,本片中的美国总统布什和美国众议员。第二,总是遭到拒绝、回避、躲闪、甚至逃跑和抢白。但是,正是凭借这种执着和勇气,那些大人物心虚理亏的本质暴露无遗,受众从这些大人物狼狈中既得到一种心理补偿和平衡,更从中得到娱乐式的消遣。摩尔作品的可看性由此大大提高。
  现在纪录片的通病正是回避矛盾,以追求画面的完美、时空的统一,避免与采访者的冲突,用温文尔雅的记录来搪塞争分夺秒的抓拍和千难万险的追踪,业界误认为纪录片首先是形式的完美而非急迫的时效性。时效性一直被忽视甚至忽略。纪录片从业者似乎忘记了自己首先是新闻人,其次才是记录人。如果没有新闻性,则纪录片就失去了其最重要最迷人的功能,而沦为风景照和风光片。
  《华氏9/11》有一个特色是配音由编导摩尔自己承担,他语气虽平和,但语言含讥带讽,配乐夸张诙谐,有娱乐大众的效果。该片画面多取材新闻素材和节目,不时有晃动的镜头,但是仍然使用不缀。但它既不是政论片也不是新闻片。因为《华氏9/11》是以扎实的采访,深入的调查,丰富的内容,展示它的鲜明犀利的观点。它指斥布什的懒政无能和政商勾结,草菅人命。摩尔捍卫的是新闻记者的正义性和对普罗大众的爱心。
  时下的风气是纪录片创作者迷恋于美学的迷思,追求形式的工整和规范,挖掘静态的历史现象,回避动态的社会动向。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纪录片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行进中的矛盾和冲突,洞察大事件背后深层的内因和秘辛,体现纪录片的社会功能而不仅仅是美学观赏效果。
  纪录片不仅要发现、揭露、挖掘新闻,而且要干预生活,创造新闻。摩尔这样做了,这才成就了他一个接一个纪录片的杰作。

(作者单位:浙江电视台国际频道)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