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建设性舆论监督应做好三“点”

黄 鹤

  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根据党和政府的愿望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传播工具,运用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等形式,对不合乎法纪道德的社会行为,特别是公共权力运作中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报道批评和揭露。然而随着传播形式、媒体经营方式等的变化,舆论监督却出现了一些“变种”,甚至出现导向上的错误。在这种形势下,更突出了舆论监督“建设性”的重要。与此同时,如何既在导向上坚持“建设性”,又在海量信息竞争中脱颖而出,也成为主流媒体舆论监督报道迫切需要加强的短板。  
  金华电视台的《正风问效》栏目于2014年4月8日开播,栏目以“正作风、问效能”为主题,对干部作风、中心工作推进等展开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至今共播出400多期节目,解决了300多个问题,推动了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和效能提升,一大批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在《正风问效》的强力推动下得以破解,所反映问题的整体整改解决率达到90%以上,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广泛认可。
在近两年的运行中,笔者认为建设性舆论监督除了在选题、导向等方面要把好关之外,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从传播规律出发,更要做好三个“点”。
  一是对准“焦点”。
  从伯纳德・科恩(Bernard Cohen)于1963年提出议程设置理论后,媒体关注的“焦点”对于公众议程的影响就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舆论监督报道由于其“曝光”的属性,对公众产生的影响更大、更直接。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舆论监督“跑焦”、“失焦”的现象。比如2013年京华时报与农夫山泉的“标准门”之争,长江商报与贵州茅台的“长茅之战”,都偏离了公众对舆论监督公平公正的要求,拿媒体的“公器”干起了私活。而如21世纪报系新闻敲诈等行为,更是让公众深恶痛绝、也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
  那应该如何对准“焦点”呢?首先是监督对象的对焦。《正风问效》从栏目开办之初,就确定要把监督对象定在政府部门和党员干部身上,在如今的舆论场上,这样的定位先天就具备了吸睛的效果。其次是监督题材的聚焦。在栏目运行中,我们坚持两个标准,一是切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二是百姓反映比较强烈。
  《正风问效》对漪溪的持续报道就是很好的例子。漪溪主要流经婺城区长山乡,这是个有名的畜牧大乡,据统计,漪溪全流域共有畜禽养殖场(户)319家,生猪存栏18661头、奶牛3604头。而由于长期以来陈旧的生产方式,养殖废水基本都直排漪溪,使得漪溪水又黑又臭,百姓怨声载道。而更让人觉得无望的是,当地乡镇干部也普遍觉得,搞畜牧就肯定会有污染的,再整改也没有什么用。
  为此,从前年6月份开始的一年时间内,《正风问效》持续对漪溪进行了关注,前后一共曝光了4次漪溪黑臭的新闻。连续的报道引起了金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前几次报道之后依然没有大改观的情况下,长山乡书记、乡长被全部换将,并由一位市政府副秘书长领衔协调,强力推进整改工作。一年时间内,长山乡共关停不符合规定的低小散养殖户80户,并对120户养殖户进行了整改提升。全乡干部也从原来的直呼无奈,到后来被动整改,到看到整改效果后积极作为。同时上下游一起开展了截污纳管、垃圾分类等工作,2015年7月份以来,漪溪水质稳定在了5类以上,11月份还检出了三类水,黑臭现象被彻底消灭。
  对准“焦点”,除了对重点问题能持续聚焦,能打持久战,也要在一段时间内聚集兵力,打歼灭战。金东区多湖街道王坦社区有个综合市场,占地面积达4300平方米,建成已有十余年。而据群众举报,这处市场建筑都没有经过审批。然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不但建筑是违法的,其中更有猫腻存在:市场以社区名义建成后,在未经公开招投标的情况下,被社区主任以较低价格承包,社区主任再将其转租后,每年获利不菲。针对这一情况,《正风问效》连续推出3期节目,形成了强大的气势和舆论压力。金东区政府也迅速行动,一周之内,这个存在了十余年的硬钉子就被彻底拆除,对于社区主任的行为有关部门也进行了立案调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传播效果,群众反响强烈。
  二是巧抓“时点”。
  在营销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借势营销。指的是利用企业自身资源以外的其他资源或渠道来进行营销,借助外在力量在营销过程中取得较高的关注度和更好的营销效果。对于新闻这个信息“产品”来说,道理是相通的。
  这两年不时来袭的雾霾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切,在前年年底,雾霾尤为严重,金华市提出了环境空气质量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就在这个时候,栏目组接到举报,一家水泥厂卸料、粉碎区都没有按要求封闭,每天排出大量灰尘。记者立即前往采访,并一直蹲守到污染最严重的半夜时分。当记者通过小路绕到了扬尘最严重的口子,一时就像是走进了大雪里。报道播出后,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对企业和不作为的环保部门进行严查。但栏目组并没有就此罢手,又连续推出了两期水泥行业扬尘问题的跟踪,形成了舆论焦点。
  巧抓时点,除了抓住公众的关注热点,也能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形成互动,推进工作。去年5月份,全省即将进行高速公路边三化问题整治,而路边林立的广告牌是整治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栏目组特别策划了一期《失管的广告牌》,曝光了高速公路边广告牌的乱象,同时还着重报道了政府部门对于广告牌管理的无序,既为接下来的拆除行动营造了声势,也对政府部门之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当然,作为众目聚焦的监督类报道,巧抓时点还体现在对播出节奏、密度的控制上。同一地区或者同类问题,就不宜连续出现多次,要注意在编排上保持平衡、适度。
  三是找出“盲点”。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的瞭望哨,守夜人,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发现尚未被公众、政府发现的,又对社会存在潜在威胁的监管“盲点”,而此类“盲点”往往是独家新闻,能产生较好的传播效果。
  去年5月25日,金东区付村镇一辆厢式货车发生了爆炸,造成一死多伤,本地所有媒体都播发了这条新闻。但是新闻中的一句话引起了栏目组的注意,引发爆炸的是一种甲醇燃料,而作为一种危化品,运输的车辆居然是一辆普通厢式货车,这是否是一种普遍现象呢?记者随后开始了调查。经过了解,金华市本级具有正规运输资质的企业只有3家,而甲醇燃料在近几年却市场需求旺盛,市区将近80%的餐饮店都将其选为燃料。旺盛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大批的非法运输、销售甲醇燃料的行为。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挖掘出了一整条非法甲醇燃料储存、运输、销售的全链条,并做了连续报道。重磅推出的结果,是金华市安委办立即召集安监、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开展联合大检查,经过近一个月的整治行动,整个非法产业链被连根拔起,市区范围内所有甲醇燃料运输车辆都换成了专用危化品车,人员也持证上岗,消除了一个重大安全隐患。
  除了这样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盲点”,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盲点”的存在,比如我们身边经常可以见到的全民健身器材。在走基层过程中,栏目组收到不少居民的反映,全民健身器材基本是有人装,没人管。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围绕着这些健身器材,居然形成了一个“死循环”:作为安装方的体育局称只负责将器材捐赠给社区,不负责保养维护;而作为使用方的社区面临的现状是既没有专业维修人员,也没有维修经费,于是问题又回到了体育局。出于大局考虑,体育局隔几年不得不拿出一部分钱来维修,但是依然不愿意接过这份担子,把维修责任继续“明确”给街道社区。等街道社区没人没钱,器材损坏严重后,再次掏钱。如此循环,一个简单的器材维修问题却变成了围棋中的“打劫”,僵持不下。报道播出之后,由于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促使体育局重新制定方案,解决了老百姓身边的一个难题。
  面对新媒体的浪潮,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主流媒体的引导力、传播力,守住舆论主阵地,在接下来的一个阶段里无疑还会是重中之重。融合,而不是抗拒;创新,而不是守旧,也必将是未来的方向。但在阵痛的过程中,我们绝不可失去信心,好好琢磨我们的手艺,能更好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自然会有更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金华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