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数据在媒体融合中的基本运用

董 南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媒体融合的发展方向,都是要以用户数据为核心,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用户需求,不断迭代优化服务。只有全面了解用户后才能为用户提供更精细的服务,推出更有针对性的内容、产品,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是要通过技术精分以后才能知道。今天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结合,带给所有行业一个契机,那就是不采样,全数据分析,这也是我们传统广电面临的一个新的局面。传统的收视调查都是非实时的、抽样的过程,所获取的收视率只是一个数字,它可能无法告诉你数字背后的故事,更无法获知用户的上网行为并描绘出他的内容偏好、个人形态。如今,互联网给了我们一个天然的契机,尽管我们面对的是复杂多样的终端,包括机顶盒、IPTV、有线电视、互联网电视等,但所有的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全数据采集和实时查询。  
  一、以互联网的思维模式,运用大数据,把挑战变为机遇。
  在这种全网数据时代,我们今天的电视人真的非常辛苦,在工作的运营过程中要考虑的要素之繁杂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面对这些因素通盘考虑,才能把工作做得更精细。传统的决策方式可能是靠经验的积累,今天则需要依据“大数据+互联网”。这就要求传统电视媒体人需要逐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互联网思维”,通过数据分析来了解用户,进行用户细分,最后呈现出来的内容要跟用户有交互,这个才是今天正确的思维模式。
  过去电视台做节目靠经验的积累,一个拥有20年工作经验的制片人一定是比只有5年经验的人更知道怎么做出出色的节目,但还能不能做得更好?在你已经成为一个极其专业的制片人的时候,会不会忽略很多没有专业知识的受众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去挖掘“小数据”。这里的小数据并不是指“Small Data”,而是指“Smart Data”。之所以提出小数据的概念,是因为我们发现在大数据概念的影响下,客户开始盲目追求数据的大而全,而忽略了数据本身的价值。我们可以通过对已有部分数据的挖掘发现受众的需求,然后反哺到节目中去,可以产生价值的数据就是”Smart Data”。所以,在大数据时代,如果你能很好的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就能够做出20年工作经验都不一定能够做出来的东西。
  二、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过程当中,要以互联网思维来指导提升内容传播的效果。
  在互联网时代,对搜索引擎的重视一定要提到较高的高度。因为搜索引擎这个介质,是互联网时代内容传播非常重要的渠道。举个例子,在网上办理暂住证,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去哪个网站,我相信几乎没有人能说出民政局的网址,那你一定会通过搜索引擎去搜索。今天这个时代,大家几乎都是通过搜索引擎来解决第一位的信息需求。但用户到底能不能搜到有用的网站,就要看搜索引擎有没有收录该网站的内容在它的大数据中心里面。
  具体到媒体行业,以前的新闻是眼球效应,报纸丢掉了新闻内容也就找不到了,但在今天新闻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就能找到。但这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你的标题、内容能够被搜索引擎的爬虫读懂、收录。举个例子,“大老虎也能这样审”这是我们传统的标题模式,很抓人眼球,但搜索引擎的爬虫怎么去理解?动物园的老虎怎么了呢?搜索引擎的爬虫根本不知道这个标题什么意思。因此针对搜索引擎的搜索规则来优化内容就显得格外重要。也就是说,为了增加被搜索到的概率,新闻需要更改标题习惯。比如说“iPhone入华五年由肾机到街机”,带有关键词“肾机”、“街机”,都能定位到“iPhone”,这样的新闻才能更加容易被搜索到,所以我们在做“标题党”的时候,也要做得更互联网化一点。
  可以看到搜索引擎的搜索曲线,是与节目播出时间同步的。为什么社交媒体、主流媒体的报道都是滞后的,只有搜索指数是和节目同步的?因为观众要猜谜语参加二维码送话费活动,就会上网搜索答案参与。往往其实我们自己就是用户,可是我们在做节目的时候却忽略了这一点。那能不能把主流媒体、社交媒体的这个滞后前移呢?如果在开播的前两天媒体报道就出来了,会不会带来更多的受众?如果节目组在第一天抓到观众的需求做迭代,会不会可能带来收视率的提升?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能够给节目组契机了解用户的需求,但只有利用好这些契机不断地去积累经验才能越做越好。
  三、面对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和节目制作要利用大数据助力自身的发展。
  数据分析可帮助电视台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实现“全媒体新闻”的价值,更有效地占领舆情制高点,也可帮助传统电视工作者实现个人技能向“全媒体”的转型。但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媒体时经常妄自菲薄,其实今天仍然是内容为王的时代,传统媒体在内容制作上是最有经验、最有发言权的。任何一档节目都不外乎以下环节:策划、预热、播出、播后,大数据在电视台节目以上四个阶段产生重要作用,促进电视人提升节目的竞争力。
  在这四大阶段里又可以分为:主动传播、用户传播。主动传播是指电视台通过网络媒体报道、官方微博信息、视频网站专辑、官方网站运营四个主要方式进行节目的宣传造势;用户传播则是用户通过原创转发微博、搜索节目内容、论坛贴吧发帖、用户视频上传等方式自主进行节目信息的共享。
  首先,在节目策划阶段,数据先行,通过收集千万级的互联网信息,分析观众喜好,从而有针对地创作内容,为后期获得成功的收视率奠定基础。例如,爱奇艺在百度上发现,每天有大量的人在搜索家常菜的做法,这就是需求。这是一个很大量级的需求,每天搜索量有16万次,16万次的需求相当于一部热门电视剧的搜索量。因此,爱奇艺策划了《美食美课》这档自制节目,选取百度搜索中排名前100的菜,每集就两分钟,而且百分之二十的用户是用Pad看,一边炒一边看,这个场景很人性化。我们在节目策划阶段可以通过数据策划一个节目。
  在节目预热阶段,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了解观众的喜好、特性,从而决定什么样的内容采用什么样的传播推广方法,做针对性的推广和效果跟踪。节目预热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找准传播途径,选择最合适的平台来宣传,并把握好节目在不同平台的推广力度。例如电影《小时代》,是一个通过洞察观众喜好选择宣传方式及渠道的典型案例。《小时代》的营销团队抓取并追踪了十万条跟它话题相关的微博,针对十万条微博所对应的九万个有效用户历史微博内容进行抓取,通过海量数据分析逐步建构出用户画像,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性,喜欢导演郭敬明的很多人也喜欢谢娜、何炅,因此在上映前,选择在由谢娜、何炅担任主持人的《快乐大本营》出镜宣传,最终使影片成功获得高关注和高票房。
  在节目播出阶段,通过及时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不断进行内容调整,帮助优化内容。节目播出阶段能及时得到来自社交媒体、论坛、搜索引擎等各种网络渠道的观众反馈,通过数据分析,根据用户需求有的放矢地调整节目内容,提升节目传播效果。例如《爸爸去哪儿》在节目播出之初给名气较大的林志颖、田亮的镜头更多,但在第五期时,张亮有了更多的镜头。因为湖南台对社交媒体、搜索引擎这些互动平台进行了大量快速的数据分析后,敏锐捕捉到观众对张亮的讨论话题增多,于是重新分配了出镜率并设计更多的情节,使节目被观看和被讨论的热度进一步提升。流量、观众的关注就是节目的价值体现。到《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时,电视台在每一集播出后,都会搜索网友最关心的孩子的排名,然后不断调整给孩子的镜头数。
  目前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记录用户观看视频的拖拽、回看行为数据,并且把用户个人喜好呈现出来,最后描绘出用户的画像来帮助电视台制作节目。对于视频中某个片段回看的人数越多,峰值就越高,那表示用户喜欢看这一片段,那如果是拖拽,表明用户不喜欢看。现在互联网视频有很多片段的剪辑,以往工作人员完全是凭经验去剪片子,但今天数据提供了一个强大依据,帮助我们在节目制作中有的放矢。
  回顾一下:策划阶段,去发现用户,分析用户喜好,策划内容,制作内容;在预热阶段,分析用户行为以后要有针对性的推广,并且进行效果的跟踪;播出以后,发现,分析,迭代,优化,用户的数据回来了,必须
  对内容进行反哺;播出以后,我们怎么扩大用户,并且扩大节目的影响力。整个过程是节目和用户之间的互动过程,我们已经不再把受众称为观众,今天的技术赋予了用户更多的职能,通过手、鼠标可以跟节目产生交互,而不是过去单向的拿一个遥控器。
  因此,我们今天做数据分析一定要做全媒体数据分析,通过对视频分析、对网页的分析、对移动终端的分析、包括今天最热议的词(归因)分析,直播分析、微博分析、TV分析等,用户的趋向、行为、意识、思想等进行全样本化数据分析,必须做全网数据、跨平台、跨浏览器分析,才能实现更客观的大数据展示。

(作者单位: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