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视模式引进下的危机与转机

薛 晋

  2012年,浙江卫视引进荷兰《The Voice  of Holland》原版节目模式,将这一选秀节目打造成有中国特色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空前轰动,收视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后续持续高涨的商业效应强力拉动了浙江卫视的频道竞争力。2015年,优信二手车以3000万的天价拍下《中国好声音》第四季冠军宣布前60秒的广告。而已知的《中国好声音》冠名费也从第一季的6000万,涨到第三季的2.5亿,吸金力堪称神话级。2012年,中国电视开始进入轰轰烈烈的规模性版权购买时代,各大卫视的竞争排名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版权引进下的中国电视模式也暴露了影影绰绰的危机,但其中的转机也开始频频露头。
  一、从“模仿”到模式引进。
  1998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和法国电视一台合作,引进了体育竞技节目《城市之间》,节目播出当年吸引到总计12亿人次的观众,成为该频道年度收视冠军。该节目的引进“开启了国内早期对于模式引进及版权价值的认知”。接着《幸运52》、《开心辞典》、《超级女声》等陆续模仿欧美模式的节目开始登陆在电视屏幕上。此类的电视模式还称不上是模式引进,更大程度上是模仿。而那个时候的电视节目基本是小台模仿大台、大台模仿港台、港台模仿日韩和欧美,此台模仿,彼台炮制。有业内人士表示:当时“模仿”之风吹乱了电视节目制作市场,吹出了观众的审美疲劳,吹短了电视节目的“寿命”。
  直到2010年,IPCN传媒公司引进英国Fremantle Media版权代理公司的《Got Talent》,并与东方卫视合作推出综艺节目《中国达人秀》才开启了有影响力的模式引进。三年的版权费用为110多万人民币。购买的版权本身还包括版权方提供的各种节目制作的“宝典”,并对制作团队进行专门培训和现场督导。宝典中的内容非常详细,包括采访策略、宣传口号,甚至还有机位架设。宝典将创意的执行进行了标准化,《英国达人》的制片人每场必到,亲自坐镇指导,确保标准执行到位。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达人秀》的成功一定意义上为模式引进起到了拨开迷雾、打足底气、开创新局的意义。
  而2012年,同样是IPCN公司,带着荷兰Talpa公司的《The voice of……》原版节目模式和灿星制作一起游转于各大卫视中。而浙江卫视是唯一决策性接受灿星联合购买版权并执行对赌协议的电视频道,也就是双方以收视率的某个节点进行收益划分,低于这个点灿星负责前期1亿元的制作费,高于这个点双方共享广告收益。版权联动激励了制播的能动性,每集不到90分钟的节目,制作素材多达1000分钟,视听、节奏、视角、受众心理等方面的国际化考量标准是否执行彻底是节目能否成功的前提。2012年,《中国好声音》成功制播。它成为中国电视史上最成功的模式引进节目之一。
  因为模式引进跳过了研发阶段,规避了开发时间、成本及失败的风险,直接进入制播阶段,所以能够非常规地、快速地获得播出收益。再加上《中国达人秀》的探路,《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模式引进开始进入井喷式增长。
  2012年后,在中国电视屏幕上出现的包括《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年代秀》、《花样姐姐》等现象级的电视节目皆为模式引进的结果。
  欧美主流电视台和创意研发机构更是在亚洲设有办事处,比如英国ITV电视台、荷兰Endemol、欧洲RLT集团旗下的制作公司Fremantle Media等三家创意模式版权出售方。
  二、从引进到学习落地
  电视节目模式的生产和流通,是电视节目专业化生产的一种表现形式。据了解,目前全球模式节目交易市场总额高达每年200亿元,并以每年30%以上的增幅递增,不少优秀节目的版权销售收益远远高于其播出的广告收益。
  之所以引进,一是因为它有先进的国际化理念,二是它有一套工业化的生产制作流程。模式引进的核心价值就是节目制作手册,其内容从节目宗旨、生产流程、具体环节、时间安排、人员配置及舞美、灯光、观众选择,事无巨细,无所不包,就像流水生产线,它交织着悬念、故事、反差、冲突,形式服务于内容。制作时,细化节目的操作流程,对一个节目环节点的设置、一段同期声的使用、一组镜头的剪辑,都需要严格按照节目规范的脚本执行到位,细节上不走样是节目流畅和故事开展的保障。
  由于中国电视起步晚于欧美,制作水平落后,制作视野局限,再加上体制缺乏完善,电视业的节目制作质量乏善可陈。从开始的抄袭港台综艺,到后来的模仿欧美模式,到现在的模式引进,中国电视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到了21世纪,中国的经济总量全球排名第二,而中国人口数全球排名第一。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在这样的背景下其传播潜力巨大,经济增长空间巨大。如果节目内容的制作水平可以跟上经济发展节奏,那么电视的生存空间依然是可扩容的。
  在模式引进风生水起的背景下,中国的电视节目制作团队可以在模式引进中学到理念和制作方法,逐渐将其变为自己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包括了品牌建立、节目管理技巧、节目市场运作经验等,同时深入感知模式中的独特创意、专业化规则设计、人性共同点等节目模式特点。比如《中国好声音》,它的创意之一就在于:旋转椅子。学员期待导师转椅获得更大的舞台,而导师转椅前感受的只有声音,转椅后还有未知的惊喜,转与不转之间,悬念十足。截止《中国好声音》第五季播出前,《中国好声音》的百度搜索量为632万,官方微博粉丝207万,微博话题阅读数达到117.1亿。#中国好声音#这五个字已经让人“无处可逃”。
  一定程度上,模式的引入学习是中国电视行业步入工业化生产的必经之路。
  三、模式引进中的危机与转机
  2016年1月,中国最成功的模式引进节目《中国好声音》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节目模式创造者和版权拥有人Talpa Global BV发表声明,禁止上海灿星制作及播放《中国好声音》第五季,并将《The voice of……》的节目模式在中国的独家管理、许可和应用的权利授予唐德影视。唐德为五年四季的节目版权共支付6000万美元。
  虽然灿星在随后的声明中宣布将自主研发“中国好声音”的模式,并宣布浙江卫视已经成功注册“好声音”三个字的中文商标(带有“中国”两字的商标很难注册),还更改了第五季中国好声音的Logo。但版权拥有方认为这种方式是违法的,甚至向灿星发出了法律函。
  因为节目成功,版权方提高了版权费,抛出天价,甚至挑动竞争者来竞价。模式引进的危机在极致化美丽后毫不意外地出现了,过度依赖引进模式,没有自主权和议价权的劣势凸显无疑。其实,此次版权问题并非是发生在中国的第一起版权战役。例如早前的《X Factor》,先是辽宁卫视引进制作了《激情唱响》,后来《X Factor》被湖南卫视买走,制作了《中国最强音》。
  危机既然已经发生,那么用心去捕捉危机中的转机,从而激发竞争活力,走向新的开始,也不失为中国电视的一种“福分”。
  四、开发原创模式,还缺什么?
  《中国好声音》遭遇版权危机后,中国电视媒体不禁思考:通过大规模引进节目模式,根据国际化考量标准执行制作,节目团队整体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国际化接轨水平日臻成熟,我们是否已经到了有实力创造原创模式的时刻了呢?
  能对外输出的好节目模式有4个标准,一是特殊的卖点,节目模式是否能用几句话说清楚;二是原创比重,节目新意;三是结构和流程;四是可复制性,能否做多季,能否复制到其他国家。
  如果以这四个标准衡量中国的原创节目,《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因为过度依赖主持人,难以复制。而《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因为其对汉字的特殊要求,也难以在汉字使用以外的国家中推广。另一档原创节目《一年级》更是因为其不温不火的收视率和关注度,而不具备可传播性。
  我们何时才能创造出《The voice of……》、《Running man》这样具有完整节目构架和制作流程,以及很强可操作性、能够对外输出的节目模式呢?
  原创是个需要试错的过程。而当下的电视制作环境是投入必须有产出,不仅体制内如此,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民营企业更不可能甩开膀子有底气地说:不挣钱先练手。因此举国环境如果能在政策层面上出台相应的保护和培育机制,开放创意平台,连接各方合作,并接轨市场,保持市场机制的敏锐嗅觉,成立保护原创模式认证机构,那么原创有了生长土壤,以及必备的水和养分,发芽开花结果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中央三套热播的《中国好歌曲》第二季开始从赛制到模式都由灿星制作自主研发,目前已有 25 个国家购买了该模式版权。浙江卫视还于2015 年1 月1 日起举办“亚洲电视原创模式大赛”,面向全亚洲的制作公司、模式公司、创意人士,重奖悬赏优秀节目模式。中国原创模式的萌芽已经开始出现。
  湖南广播电视总台原台长欧阳常林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硬性限制媒体引进节目模式数量和节目明星化的比例,平台拿出一定资源,为孵化本土创新提供试错容错空间,应该把创新放到比收视、创收排名更重要的位置。业内人士认为,原创来袭的重磅之作必须通过“勇于试错”来实现,而“试错机制”才是整体构建原创体系的稳固支点。原创出真正“接地气”的节目才是摆脱纠纷、发展行业的可取之路。

(作者单位: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