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做有温度有力度有速度有深度的民生新闻
——对衢州电视台民生栏目《直播衢州》开播三年来的思考

陆林燕

  2016年4月1日,衢州电视台大型民生栏目《直播衢州》在开播三年后,进行大幅度改版,栏目一经推出很快成为衢城人民关注热议的焦点。是什么样的栏目能够使受众如此关注?笔者通过对三年多来的栏目播发的新闻进行梳理,得出了要想民生新闻节目受到高度关注,必须做到有温度有力度有速度有深度。
  一、有温度
  《直播衢州》栏目创建伊始就定位为“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把“关注百姓、服务民生”作为栏目宗旨,调动媒体和社会的力量,搭建沟通和互动的平台,着重解决百姓生活中的难事、急事、麻烦事。三年来,接受市民投诉留言1500多个,协调解决实际问题1000多个,筹措资金300多万元,帮助困难人士300多名。2012年8月底,衢江区浮石街道一村民向栏目反映,其妻子患肝癌晚期,常年卧病在床,自己因照顾妻子无暇外出打工,现在儿子上大学,学费都凑不出来。栏目组在接到反应后,立即进行采访报道,并联系一公益团体实施救助。同年底,栏目记者在了解常山县前山教学点一个老师坚守一所学校的故事后,全景式对这个教学点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促成了柯城实验学校和这个教学点结对子,多名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共建爱心书屋、爱心厨房、爱心教室。在此基础上,栏目启动“关注远山的孩子”大型新闻公益行动,使大批留守儿童、贫困孩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社会反响强烈。后来,我们依托栏目,建立一个社会爱心人士的资源库,栏目组作为桥梁的“百姓爱心公益团”,如今已有团员300多人,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二、有速度
  新闻有了情节,就会有悬念。悬念关注的是结果,但展现的却是过程,这恰恰是电视节目的魅力所在。作为衢州电视台每天首播时间最早的一档新闻栏目,《直播衢州》在时效上比其他新闻栏目更加突出“快”字。2014年6月27日,衢江区岭洋乡遭受特大洪涝灾害,7座桥梁和6公里道路被冲毁,白岩村、岗头村灾情最为严重,高低压线、电信、有线电视等全部中断,成为孤岛。栏目记者郑徐丽获悉后第一个徒步进入灾区,并及时用手机上传了视频和图片,通过栏目平台联系了救灾部队。当天晚上新闻播出后,市委、市政府立即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救援措施,使数百名群众得到救助。2016年1月18日凌晨,在衢城府东路发生一起酒驾两车相撞致4人死亡交通事故,记者当即赶赴现场,进行了跟踪采访。第二天微信上传出“官二代驾车撞死4人”等各种不明真相的谣言,市民议论纷纷。栏目从第二天起,连续多天跟踪报道事情真相和处理过程,有效平息了社会舆论,受到市委领导的肯定。
  三、有力度
  《直播衢州》栏目在关注社会热点的同时,更加注意舆论监督的力量,开辟了“文明出行曝光台”、“百姓连线”的子栏目。“文明出行曝光台”每天关注街道交通状况,曝光不文明的交通行为,为治堵工作助力加油。而“百姓连线”则是根据群众举报,记者实地调查,形成的现状性监督报道。今年3月23日,栏目接到爆料,说市区很多公共停车位安装了地锁,公共资源被私人占有。记者历时两天进行调查,发现这种现象还很普遍,而管理部门确视而不见。节目播出当晚,市领导就作出批示,“地锁现象”得到彻底改观。对于“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现象,《直播衢州》和《今日点名》栏目联动,坚持每周三次的监督性报道。衢州市委书记陈新在全市“三改一拆”会议上,表扬电视台“摄像机发挥了超过推土机的作用”。
  四、有深度
  回顾三年多的《直播衢州》栏目走过历程,三点经验值得总结:一是除了挖掘隐藏在新闻背后的原因、过程、悬念等细节,还特别关注新闻事件中人的体验、感悟和心态。这种“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让栏目记者挖掘出了更多令人回味和思考的情节,成为新闻的亮点,使新闻有了深度。天皇塔是老一代衢州人的记忆,有“看不见天皇塔,眼泪滴滴嗒”的说法。2014年市政府决定在原址重修天皇塔,老衢州人拍手叫好,年青一代不知所以然。栏目记者通过街头海采、资料查询、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为天皇塔的重修鼓与呼,也较好地反映了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二是《直播衢州》并不一味追求新闻条数,而是尽最大可能深入挖掘每条新闻的信息量,避免落入内容同质的不利境地,这也满足了观众要了解更多新闻细节、背景、人物命运和思想变化等更高层次的需求。针对“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主题报道要求,栏目记者深入社区、菜场、公厕等采访,反映真实的基层情况,也使得文明城区创建更有效向底层延伸。三是不断创新节目形态。在新闻采写手段和表达方式上狠下功夫,比如大量采用原生态的新闻现场、字幕、音乐、特技等电视元素表现新闻事实,展现新闻情节,增强新闻节目的可看性和生动性,突出新闻的张力。
  如今,改版后的《直播衢州》将实现由媒体对百姓的关注转向更高层次的大众关怀,摆脱了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肤浅,让大民生理念真正深入民心。我们期待这一栏目越办越好。

(作者单位:衢州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