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演播厅节目录制对摄像师的要求

韩少华

  随着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录制的结束,第四季《奔跑吧 兄弟》完美收官。近两年来户外真人秀节目风生水起,节目量也是呈现井喷态势,但近期几档演播厅综艺节目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为了能够做到“内外兼修”,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时刻准备接受艰巨任务,挑战新的高峰,我们摄像团队也做了户外节目拍摄的分析总结和演播厅节目录制的解析。接下来结合我自己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这个“内”也就是演播厅节目的布局与拍摄。
  首先来谈一下演播厅的拍摄环境。演播厅节目的录制不像外景节目拥有宽阔的空间,可以自由无边地“安营扎寨”。在演播厅里录制节目,所有的工种都挤在一两千平米的空间内,有些只有几百平米。等到舞美搭建完成,灯光音响布局结束,留给机位架设的空间就不多了,但我们就是要利用这有限的空间,把舞美灯光效果,节目创意完美地呈现出来。
  接下来要谈的就是演播厅节目录制中摄像师要做到的几点要求,大致可以归纳为:扎实的基本功、超强的适应能力、提前做好准备、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拍摄意识这四个方面。
  一、扎实的基本功
  摄像是导播的眼睛,每个摄像把现场看到的场景,通过摄像机拍摄下来呈现在导播面前的监视器上,供导播调筛选画面并适时调度机位、切割画面,最终完成整个录制过程。而顺利完成的前提就需要每个摄像都有夯实的基本功,能娴熟地运用推、拉、摇、移等技术动作,对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摄像机都有一定的了解及操作经验。以我们浙江广电集团为例,演播厅加转播车就有四种不同品牌型号的系统,分别是汤姆逊,松下,池上和索尼,这四款摄像机大致的操作相似,但一些键位的布局和功能仍有较大区别,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用惯了某单一品牌摄像机后,碰到其他品牌的就有点摸不着头脑,连基本的调整都会出现问题。
  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中国梦想秀》的拍摄案例。《中国梦想秀》的录制从最多的23个机位精简到现在的19个机位,看似机位很多,但对摄像的要求也非常高,完全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新手都能站机位的情况(这是通过连续两年新晋员工的实践操作得出的结论证明)。每个机位都有固定任务,分工相当明确。与此同时,每一个机位包干的拍摄区域范围大、内容多,这就对摄像的快速抓拍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很可能错过非常重要的画面。这两年刚毕业进台摄像专业的大学生基本都经历过《中国梦想秀》的“折磨”,原本是想给他们在相对简单轻松的机位上练手的机会,结果换来的却是导播的各种无奈叹息。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基本功不够扎实,业务也不够娴熟。试想,肩扛不稳,聚焦不准,又如何跟得上导播现场调度的节奏呢?
  二、 超强的适应能力
  作为一名称职的摄像不仅要能适应各种不同门类的节目形态,还要有迅速融入新团队与陌生的合作伙伴(导播或是摄像)达成共识、形成默契的能力。每个摄像都有自己的拍摄风格和拍摄习惯,而导播们的切换风格、语言指令也是各成一派,尤其是语言习惯上,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和语气语境,在跨区域合作上提前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便能相互适应,尽快顺利开展工作。
  本人曾有一次与美国导播合作的经历。2011年elite世界精英模特大赛世界总决赛在浙江卫视播出,我有幸参加。那次节目录制的导播来自美国,在录制前大家对语言沟通的障碍心存忧虑,担心翻译的滞后性使得工作中不能第一时间配合给到导播需要的画面。在彩排前,美国导播通过翻译告诉所有摄像,彩排时请大家在各自的机位上自由发挥,好的角度、好的构图都可以尝试,他会在转播车上观察,并根据大家彩排时拍摄的画面来分镜头。正式录制开始,虽然有翻译在导播身边实时翻译,但语言不通还是让整个调度始终慢一拍。好在通过彩排中的互相了解,我们基本可以通过导播的一个单词来判断他所需要的镜头,完美地弥补了翻译的时间差。录制顺利结束,值得整个摄像团队骄傲的是,美国导播对我们的专业能力给出了极高的肯定。
  三、做好录制前的准备工作
  摄像的录制工作不是从节目录制的那一刻开始的,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是录制能顺利进行的可靠保障。这里所谓的准备工作,包含很多内容和环节。
  首先,需要对所录制的节目有所了解。相对于常规节目,大型活动或是大型直播晚会的要求会更高。最好能够参与并旁听协调会,提前阅读流程单或台本,并能与导播一起看场地、定机位。最重要的是和导播一起观看节目彩排、联排并与导播进行一定的讨论,根据不同的机位做好镜头运用的思考和准备,这样才能够与导播建立默契,顺利把工作完成。在节目的录制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经验的摄像师常常会在自己的机位上拍摄其它机位拍不到的画面供导播切换,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在节目开录前对节目内容形态有一定的了解,找到自己机位的死角和最美的构图角度,以便在录制中能随时配合导播的各项指令。
  其次,需要在开录前对自己的摄像机以及附件进行安装与调试。这是经常被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就我个人的观察发现,工作三到五年的摄像和刚参加工作的摄像最容易发生这个状况。有些是节目录制过程中突然发现聚焦不对,然后才开始检查后焦;还有的是录制过程中发现水平有问题,然后再来调整或者是三脚架阻尼不对等等许多细小的问题,更有甚者,直到导播发现问题让其快速解决才去检查、调试。其实这都是在上机前按流程检查一遍就可以避免的小问题,却由于不重视最终严重影响了录制的顺利进行。
  再次,节目录制前也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一点是新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他们录制经验不够丰富,对录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足够的预判,一旦出现问题容易产生紧张情绪直接导致技术变形,影响到后面的发挥。还是以《中国梦想秀》为例,由于现场随时会有突发状况发生,并且没有补录的机会,所以心理准备不充分带来的不良后果可谓是无法弥补的。比如内容到煽情处,观众或者嘉宾情绪点到了,落泪了,第一时间没拍到反应,画面所产生的情绪张力就无法得以体现。
  四、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拍摄意识
  一名优秀的摄像在多机位协同拍摄时必须同时具有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拍摄意识。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导播和摄像在一起协同工作是一个团体在工作,少则三、四人,多则几十人,所以大家都要有团队的概念,需要有团队精神,因为一个人出错影响的是整个团队的工作。从微观角度来说,能够与导播顺畅配合的摄像一般都能胜任各个机位的操作、拍摄,关键时刻能随时顶替上岗,缓解现场发生的突发状况,并且了解各类特种设备的性能,比如摇臂,轨道,斯坦尼康等。
  说到摄像与导播的互相配合就必须要提到反送PGM(导播实时切割画面)按键的使用了。一般来说,多讯道切换系统的摄像机上都会有一个看反送PGM的按键。有经验的摄像会时常借助反送按钮:一方面,观看导播所切换的实时画面,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构图,准备好不同景别的画面以便导播随时切换;另一方面是看PGM的推、拉、摇、移等一些镜头的运动节奏,心理准备好相同的运动节奏来配合导播。
  举一个最常规的简单例子,在一首歌曲的录制中,导播切的是传统机位布局的一、二、三号机位中的二号机正在以全景缓慢地推,这时一、三号机看到反送以后就可以用半身带缓推的方式给导播画面,如果导播切了一号机,三号机就马上可以调整构图,近景准备接。这样的配合操作方式导播无论是用硬切还是叠画的处理方式都会非常方便和顺手,不会出现同景别运动方向相反,节奏不统一,台前游机穿帮等一系列问题。这就是摄像与导播配合、默契。
  表面上看起来导播和摄像在工位上是上下级关系,前者是下达指令,后者是执行指令,但实际工作中全然不是,两者相辅相成。导播可以是下达指令的头脑,也可以是呈现摄像个人意志所拍摄的唯美画面的司钮。当摄像拍摄画面出现问题时,导播可以及时切换其它机位的镜头来补救,摄像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快速反应做出的调整来缓解突发状况下导播无画面可切的尴尬局面。这些配合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完全靠摄像师时自身的艺术修养、经验的积累以及摄像师与导播整个团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来磨合、建立。      

(作者单位:浙江卫视)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