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融媒背景下媒体人转型的优劣势分析

杨 洋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不断深入,“转型”已成为当下热词。伴随转型大潮的出现,传统媒体的黄金时代似乎已悄然远去。转型,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在传统媒体焦虑和转型的迷茫中,一些媒体人已经开始撤离或者准备撤离。
  一、媒体人转型的社会现状分析
  根据《2015年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较2014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而根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布的《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5)》,我国“报纸发行量事实上下降了25%左右,甚至有专家称报业正遭遇“断崖式滑落”。2015年7月12日,创办56年的香港《新报》终因连年亏损而被迫停刊。
  传媒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人才是支撑企业运行的重要保障,无论是互联网企业对传统媒体人才的虎视眈眈,还是自媒体光环对资深媒体人的吸引,都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媒体人转型优劣势分析
  面临激烈的竞争和人才的流失,面对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传统媒体人想要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必须要进行自身的转型,实现从传统型媒体人向融合型媒体人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确传媒人转型的优势和劣势。
  (一)媒体人转型的优势分析
  传统媒体发展至今,有众多的专业积累和本体优势,媒体人转型要考虑并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1.人才优势和人脉资源
  在大众传播兴起的一个多世纪中,传统媒体所积聚的人才优势十分显著,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拥有大量的新闻专业人才和广泛的人脉资源上。一方面,在当下的传媒界,多数人才所受的原始教育仍然来自传统的大众传播时代遗留下来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系统、规范的特点使媒介从业人员具有更好的新闻采编素养、更敏锐的新闻嗅觉和新闻观察力,这是以互联网为根基的新媒体所不能比拟的。另一方面,传统媒体拥有更加丰富的人脉资源。多年的专业新闻工作经验的积累使传统媒体人拥有更加完善和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络。上至领导干部,下至平头百姓,在传统媒体人的人际网络中几乎都有涉及。利用好这些人脉资源可以使媒体人获得更多的创业机会,抓住更多的社会热点,了解更多的行业动态,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个人转型。
  2.垂直领域研究深入
  在强调“用户即市场”的社会大环境下,传统媒体人对于媒介垂直领域的研究较新媒体更为深入。这一方面表现为对于新闻的深度报道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对用户需求的探索和挖掘上。其一,传统媒体人具有更加深厚的新闻素养,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使得传统媒体在新闻深度报道上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例如,与“今日头条”等新媒体主要承担的新闻整合业务不同,传统媒体更加善于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从而还原事件的本质,对社会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因此,在纷扰的新媒体浪潮中保持一份冷静,深挖新闻底蕴,把素材做到最深化,这是媒体人转型过程中所能利用的一大优势。其二,传统媒体人对用户需求的探索和挖掘也较传统媒体更加深入。在强调“分众化”和“小众化”的今天,受众对媒体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媒体人及时地注意到这一点,在对用户需求的垂直化开发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以电视媒体为例,湖南卫视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确定了以“娱乐”、“年轻化”服务受众的战略目标;中央电视台早在2003年和2004年就分别开播了少儿频道和音乐频道。可见,在对媒介垂直领域的探索中,传统媒体具有更多的经验。
  3.善用品牌优势、懂推广
  传统媒体发展至今所形成的品牌凝聚力是新型媒体所不能比拟的。在传统媒体人转型的过程中,善于利用品牌优势进行产品推广是媒体人转型过程中应该重视的一个重要层面。以澎湃新闻客户端为例,上海报业集团的知名度为其提供了品牌知名度,在品牌知名度和雄厚资源优势的支持下,澎湃新闻诞生了,而其在上海报业集团支持下所做的产品推广是其迅速上位的重要法宝。无论是正式上线前在各大网站发新闻的悬念营销,还是通过关系营销与受众建立起的情感共鸣,亦或是通过对重大新闻精心报道策划的事件营销,都深深地抓住了受众的心。作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大潮中的佼佼者,澎湃新闻所执行的推广战略正是传统媒体普遍具有的优势。因此,善于运用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进行产品推广是媒体人转型中的又一战略武器。
  (二)媒体人转型的劣势分析
  当然,在拥有诸多优势的同时,媒体的创新转型也面临着许多压力和挑战,这也是媒体人应该重视并克服的。
  1.对媒体转型中所要求的技术创新似懂非懂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介转型对于新媒体运营人才和技术开发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因此,传统媒体人要实现转型,除了观念上的创新外,还要进行技术创新。然而,在现在的媒介体制中,媒体人眼高手低的情况却十分明显。人人都知道要转型就要创新,就要运用更多的新媒体技术,可是,传统媒体的记者往往只具备专业新闻采编能力而对技术开发一窍不通。在技术领域,多数媒体人只知道按照日期推送微信公众号内容,却不懂公众号运营;许多人只知道要开发移动手机网站却不知道具体从何做起,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作风普遍存在。因为技术创新的缺乏,更多的报纸、广播只能采用新型媒介产业——互联网公司开发设计的技术产品,而缺少了原创动力。如此一来,传统媒体的媒体人在运营本单位的新媒体产品时,就只能使对原来技术的重复,从而难以做出令受众耳目一新的产品。 

  2.工作散漫,“再创新”动力不足
  20世纪70年代,扩散学者开始研究再创造的概念。所谓再创造,“指一个用户在采用和实施一项创新时,创新发生变化和被改变的程度”。当媒体人采纳一项创新观点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对创新点进行再创造,则往往能够成功。可是,在传统媒体中,能够及时思考创新点和再创新的员工少之又少。散漫的工作作风和优厚的工作待遇使传统媒体人不愿意去思考技术创新,更不要说是在新观念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的再创新了。
  澎湃新闻执着于严肃的时政新闻,运用现代媒体和营销策略进行推广,它成功了;“并读新闻”在新闻APP上开发出好玩的“赚钱”功能,它也成功了。可是,这些成功的案例在现代的传统媒体中,却少之又少,大多数的传统媒体转型都是不成功的,散漫的工作作风使得更多的传统媒体照抄照搬成功者的优势,丝毫没有考虑到自己实际情况的再创新。
  3.理想主义和“无冕之王”观念根深蒂固
  在西方新闻界一直流行着一种说法,即新闻理想主义,传统的记者也因其客观公正,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地位而被称作“无冕之王”,许多新闻记者在入行前都把自己当作勇士,誓要投身于新闻事业,做“人民的斗士”。一些媒体人在每天的工作中还以为自己正在为老百姓谋福利,殊不知,在信息技术与新媒体的轮番轰炸中,原来的王者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退化为新闻民工。媒体人一方面做着“民工”的工作,另一方面却想要保留“王者”的特权。过重的传播者本位的思想使他们忽视了日益增长的受众的主动性,在复杂的传播过程中,只重视传播者的“信息流”,而忽略了传播效果中受众相互之间的“影响流”。事实上,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公民记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责任。媒体人要想在转型中取得成功,必须要走下神坛,用较少的理想主义和更多的实际行动为受众服务。
  三、总结
  媒体竞争的加剧和传统媒体人才的流失使得传统媒体转型势在必行,传统媒体的广泛的人脉资源、精深的垂直研究和独特的品牌推广优势有利于发挥传统媒体人的专业特长。但是当下传统媒体人也普遍存在对技术创新似懂非懂、工作散漫、“再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而过于浓厚的新闻理想主义和“无冕之王”的旧观念也使得媒体人忽视了信息传播的“影响流”,因此,其所面临转型道路愈加艰难。在这种状况下,传统媒体和媒体人更应该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不断引进创新人才,提高自身的创新观念,改变传播者本位的思想,注重“受众本位”,以求取得转型的成功。

(作者单位:浙江卫视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