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忆是直播 何日更重来——G20杭州峰会报道心得

章 敏

  全球瞩目的G20杭州峰会终于圆满落幕。作为一名驻扎在峰会主会场新闻中心的现场记者,峰会期间连续5天共计发回了11次连线报道。身处其间,最大的感受是紧张和焦虑。然而,当大战告歇,再次站在新闻中心的大厅时,心里竟涌上了一种曲终人散后的不舍及落寞。短暂的痛苦和压力换来的将是长久的回味,很值得。这两天,每当听到领导和同事说:“看到你的光辉形象了!”,我的脑海里总会跳出奥运健儿傅园慧接受采访时的样子:“我很满意!”对的,就是这个feel。
  这次的报道经历,真的让我收获太多,除了大家的肯定和鼓励,还攒下一堆的工作经验,在此一一复盘梳理。
  一、注重形象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G20杭州峰会是中国今年以来最重要的主场外交,峰会报道呈现出来的第一印象必须高端大气国际范儿。首先,得体的服装和妆容是第一要务。所幸的是,在这方面,频道和新闻中心领导都很重视,还拨专款为所有的主持人及出镜记者购置了统一的服装。整个报道中,浙江卫视新闻中心始终以团队的形象示人,既凸显职业干练,又不失各人特色和喜庆气氛,在颜值和气势上已经赢得了优势。其次,还要有气质。作为主场作战的记者代表,我们始终遵循“颜值和气质齐飞”的原则,只要身处公共场合,时刻要求自己保持挺拔的身姿、自信的微笑、落落大方的态度,谁让咱来自全国最好的卫视频道呢?
  二、团队合作
  电视是团队合作的艺术,没有谁重谁轻,只是分工不同,少一个都不行。我们主会场新闻中心的报道小分队一共有9人。领队老马负责上情下达统筹安排,并对所有内容进行审核把关;记者小顾、小周和小胡负责现场采访发稿,场内的一切信息都不放过,极尽所能做到中外通吃;摄像老姜和小傅拍完发布会拍连线,拍完连线拍采访,做到了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技术小林和老林时刻蹲守工作间做好信号传输及保障工作,老林还发挥余热为大家记录下珍贵的工作画面;而我,每时每刻都在思考“下一次连线说什么?怎么说?”,找不到物料的时候,就会求助老马、小顾、小周和小胡,而他们,总能带给我新的信息和思路。
  除此以外,大后方接应的编辑小吴也很给力,她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插好画面顺利播出,确保我们传回的内容很有时效性;活跃在各个报道点的资深记者兼摄影老汪也时常出现在我们面前,带给我们惊喜;至于最后两天加盟的小袁、老姚和小杨、小吕等一众后援,给我们的报道增添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一句话,有团队在,就是踏实。
  三、大胆出击
  天上不会掉馅饼,主动出击才能有所收获。这次的G20杭州峰会虽然是在杭州本土召开的,但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级别的外事活动,所以在新闻资源的取得上我们没有一点优势,所有的可靠信息掌握在外交部和商务部,而我们无法与之直接联系。
  所以,媒体中心的新闻发布会成了我们抓取信源的重要途径。但是每场新闻发布会只给现场记者4-8个左右的提问机会,而到场的媒体有上百家。我们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呢?在错失了两场新闻发布会的提问机会后,在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召开的有关“全球贸易投资”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们终于抢到了一个采访的机会。如果说有什么经验可分享的话,那就是四个字:大胆出击!
  在发布会开始之前,老马带着我直接找到了该场发布会的主持人——商务部一位姓张的司长。在自报家门以后,我们提出了希望在会上获得一个提问机会的要求。起先他表示提问名额已满,在我们再三强调我们是东道主媒体并希望能有哪怕10%的提问机会时,这位张司长也许是被我们的诚意打动,也许怕我们太过缠人,最终答应了。
  发布会开始之后,成竹在胸的我每一次都高高地举起了手,为了时刻提醒主持人,我的手上还特意举着带有浙江卫视台标的话筒。可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在连续给了六次提问机会之后,我们还是没有被点名,这时的我,心里有点不确定起来。偏偏此时,主持人点了浙江日报的名,而最尴尬的是,浙报的问题和我们准备的重复了。机会不多,问还是不问?怎么调整问题?来不及多想,我迅速调整提问思路。当下一次点名开始,我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这一次,机会真的给了我们浙江卫视。我接过话筒说:“谢谢主持人!不好意思的是,我们也是一家浙江媒体,不过我们不想错过这个宝贵的提问机会,所以我想换个角度提问。王部长好!我是浙江卫视的记者。我们浙江的民营企业一直都是‘走出去’的中国模范生,比如在海外设厂的正泰集团,比如收购沃尔沃的吉利集团。这次G20的贸易投资工作组也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有效建议,我关注到在刚才的记者提问中,大家关切较多的主要是《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和《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我的问题是,如果这两个方案在接下来的G20杭州峰会上得到通过的话,会对我们浙江这一类想要走出去的制造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谢谢。”提完问题的我,手心里都是汗。我知道语言的组织不够精炼、自己站得不够挺、但是我终于问到了!我很满意!
  四、早作准备
  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G20峰会是一个涉及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需要记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什么是G20?G20平台对世界经济有怎样的影响力?G20杭州峰会的中国主张是什么?这是在怎样的国际环境下召开的?全球各界最关注的峰会内容是什么?报道前,这些知识点和常识点必须做好功课。
  同时,这次峰会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会场究竟什么样?各国首脑将从何时起陆续到会?抵达后会安排怎样的接见流程?峰会的各项议程会在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这一系列的问题,即便是在主会馆楼下的新闻中心,也一样得不到答案。可是9月4日峰会正式开幕当天,演播室迫切需要我们提供和会场相关的最新信息,我们从哪里了解信息呢?好在半个月前,新闻中心曾组织过一次主会馆踩点,当时以为只是熟悉一下工作环境而已,没想到这唯一的回忆就成了当天报道珍贵的“信源”。靠着记忆中点滴片段的拼凑,我这样说:“那么,G20峰会领导人开会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其实主会场的保密工作也是做得很好,各国媒体都期待能尽早揭开会场的神秘面纱。我所能了解到的情况是:主会场很大气很漂亮,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比如会场顶上,是像蓝花瓷一样的很中国的花纹色彩,会场墙上不仅有中国传统风格的雕梁画栋还配有一些水墨山水画的点缀。圆形会议桌的中间铺就了当季鲜花,非常地喜庆和养眼。各国首脑的座椅都是红木材质,采用了明清时期的设计风格。同时这么多国家领导人在一起开会也是非常不容易,会场的同声传译有11种语言。总体感觉,会场的布置不仅中国范也很国际范儿……”这好歹也算是咱们的“独家爆料”吧!所以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放过任何一个有用的信息,想必也是记者的必备素质吧!
  五、善抓细节
  连线直播最忌说大段的背景,需要在现场多抓细节。这点我从老马身上学到不少。比如有一次晚上连线,当天(9月3日)是主会场24小时不间断运营的第一天,现场新闻大厅忙碌的记者多了不少,也新增了一些外国记者的面孔,但是除此之外我并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老马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对我说:“你有没有发现小青荷(青年志愿者)有什么变化?白天还是清一色的女生,晚上已经全部换成男生了。这说明什么呢?据说今天开始小青荷也会实行轮班制,一天四班,每班6小时不停歇提供志愿服务。”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观察力。于是,这一段内容就被放进了我的连线里面,想必这样的细节能让观众对24小时不停运转的新闻中心留下更直观的印象。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连线直播时尤其需要一双会发现新闻的眼睛。
  六、学会提升
  报道中老马常教导我:“你得反复琢磨,怎么让你的语言让人听后能有所回味,还带有思想性,你就成了!”
  遵循这样的思路,在9月5日晚间最后一次直播连线里,我把“G20主会场新闻中心将从明天中午开始闭馆,相信闭馆以后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将成为杭州又一个地标性的建筑。”改成了“G20主会场将从明天中午开始闭馆,但是我们相信,G20杭州峰会的影响力将会持续不断地传播下去!”同时还往里面加了一句“相信今晚对于杭州来说会是另一个意义上的不眠之夜,因为此刻来自全球的记者正用他们的洪荒之力向全世界发出‘中国声音’!”改过的文稿瞬间感觉气势恢宏格局远大了不少,这才和国际盛会的定位相匹配啊。
  紧张又激动的G20报道已经成为过去。套用一句习近平主席的话:最忆是直播,何日更重来?我想我已经有自信迎接下一次挑战了!

(作者单位:浙江卫视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