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讲好江山“美丽”故事 提升本土新闻“气质”

过肖芸

  今年初,江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开展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的目标。江山市广播电视台审时度势,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及时跟进,精心策划了贯穿全年的《美丽乡村行》新闻行动,并在今年5月开始以每周两期、每期3-5分钟的编排在《江山新闻》中陆续推出,截至8月底,已走访报道12个乡镇、街道,播出24篇。《美丽乡村行》新闻行动以“讲述鲜活故事、展示成果经验、剖析发展短板、寻找提升之策”为主题,重点聚焦改革中的生动故事,发展中的民生情怀,变迁中的乡愁记忆,为全市“美丽乡村示范县”的创建鼓劲加油、鸣锣开道,同时,作为江山市广电台举全台之力开办的首个大型新闻行动,前期播出后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不仅推进了重点工作,更是提升了地方主流媒体本土新闻的“气质”。
  一、突出短板,找准角度
  
作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核心理念,着力推进农村景观、生态环境、产业经济、乡风文明、管理机制的升级改造,着力建设“外在美、环境美、发展美、内在美、持久美”的美丽乡村。本次新闻行动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出的一次重大主题报道。
  《美丽乡村行》新闻行动直面基层四级联创进程中的矛盾,以发现短板、寻找对策为突破口。在前期,各组记者事先通过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梳理出各地成绩背后的发展短板、表象之下的困难瓶颈,通过行进式的采访,展示地方政府精准施策,变“短板”为“跳板”、“瓶颈”为“路径”的故事。开栏报道的第一篇,记者就走进被群众诟病不断的贺村镇,这个镇经济总量大、发展快、人口多,繁忙的205国道又横穿而过,欣欣向荣的发展表象之下,群众对镇域管理不满的矛盾也在升级。如何破?贺村镇从今年开始制订了三年计划,安排了15个群众最为迫切的集镇提升项目。记者从这条线索出发,以贺滨老小区改造、贺康广场大排档搬迁两个事例为框架结构,用四个现场串点成线,展示基层干部敢碰硬动真的精神风貌,真正把实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同时,我们还关注了碗窑乡农家乐发展后劲乏力、全国文保单位的金字招牌变成古瓷村保护的“鸡肋”、 盛名之下的面桶坞枇杷却难成果农的“致富果”等等题材,围绕这些短板各地如何“破题”,我们都进行了调查式的报道。
  二、讲好故事,追求鲜度
  
主题性报道如何摒弃高高在上的说教姿态与陈旧单一的制作手法?通过设置悬念、强化细节,将新闻事件构造成故事,使观众有看的欲望。以讲故事的手法,突出报道中的情节与细节,在讲述故事中剖析主题,传递信息、观点和情感,使新闻形成鲜活、生动、细腻的叙述方式,能够增强时政新闻尤其是主题性报道的可看性与吸引力。如在《下山搬迁户的新生活》中,就通过杨梅种植户毛友花每天进山“上班”和下山变成产业工人的徐建海这两个故事串起了整个文稿;《清泉村:克服“三无”短板 打造电商码头》则以王京伟回到家乡,靠山吃山发展电商这一个人物,折射出曾经的“三无”移民村华丽转身为淘宝专业村的故事。镇镇有特色、村村有故事,在讲故事中,我们秉承“见人见事见细节”的报道理念,报道当中的“人”更多地由政府官员向基层百姓转变,人物采访同期声也少了内容空泛的官话套话与人为拔高、言过其实的豪言壮语,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这块(石凳)会粘的,(油渍)粘屁股的”,一位随机老百姓的采访道出了大排档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一个捧起溪水洗脸的举动反映了一位治水干部亲水敬水的内心。这些典型事例、生动现场、鲜活人物,使报道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宣传效果。
  三、多媒融合,拓展广度
  
为确保本次新闻行动的播出质量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江山市广电台组建了由台领导亲自挂帅,电视、广播、网站精干采编力量联合采访的多个报道组,并利用各自的采编特色、播出优势,多维度报道、多平台发力,形成每周节目提前预告、固定时段大屏小屏联动播出等机制,搅动舆论,形成声势。同时,采用了高清飞行器航拍、延时摄影等多种手段,以及栏目片头制作、包装,到话筒、服装风格化打造和字幕、动图等特效表现形式,一批独具魅力的骑行村、哲学村、民宿村、淘宝村和古村落在荧屏前以不同视角得到呈现,提升了整个报道的画面效果。从内容创新到渠道创新,这次新闻行动也是江山市广电总台探索新的传播渠道、新的技术手段与电视新闻报道“联合作战”的一次有益尝试。
  作为贯穿全年的一次大型新闻策划,经过4个多月的实施,《美丽乡村行》新闻行动已经时间过半、采访计划过半,在接下来的报道中还要继续在“行”字上下功夫,按照“记者要走,镜头要动,语言要活,布局要巧,立意要新”的要求,深入基层,做精报道。
  要加强策划对接,避免主题先行。新闻行动从策划组织,到具体实施,后期制作、包装、播出,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参战人员的全身心投入。从已经完成的稿件来看,不少稿件缺少新意,摆拍作秀多,边走边聊少,主题有老调重弹之嫌。作为一次旗帜鲜明的新闻行动,记者要避免先入为主预设主题,要深入联系点,提前做好选题对接,从大量新闻线索中挖掘最有价值的新闻,巧选角度,筛选素材,精耕细作,这样才能准确地提炼新闻主题。
  要力求鲜活生动,少些生拉硬扯。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群众语言,由于采访的不够深入,很多稿件没有跳出“抄材料”的套路,虽然四平八稳,没有差错,但内容干瘪,枯燥乏味,缺少生活的气息。这样的新闻不仅观众嚼之无味,也会让整个栏目大打折扣。以“记者手记”板块为例,这应该是整个报道的亮点,是记者对整个采访事件或者当事人的一些思考与看法,体现记者切身的所思所感,以及对主题的点睛与升华。但不少“记者手记”过多的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评头论足多,“说教”味道浓,缺少有血有肉的真情实感,难以感染观众,形成共鸣。
  可以说,《美丽乡村行》新闻行动是江山市广电总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一次生动实践。记者只有置身新闻一线,报道才能鲜活、大气。作为以“新闻立台”为宗旨的江山市广电台将总结本次新闻行动的成功经验,努力把大型主题报道进行常态化、机制化的贯彻延续,开创栏目品牌,提高电视主流媒体的引导力和话语权。

(作者单位:江山广播电视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