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做有温度的新广播——以网络广播节目《波波有理》为例

章艳婷

  2015年12月,脱口秀节目《波波有理》登顶喜马拉雅FM“全球华语播客巅峰榜”,这档节目的主创是一个不久前从体制内跳出来的女主持人。
  《波波有理》这档网络广播节目创作团队,不仅在互联网世界中播出一片独有领地,更成长为以优质节目内容批量研发的操盘手。
  “泛传媒”时代,处处有平台,而内容是决胜关键。2014年7月,擅长娱乐表达、又有着强烈表达欲望的李波,辞去体制内的工作,很快搭建团队,推出了《波波有理》。这是一个“混搭”节目:脱口秀的形式,段子手的节奏,传达出的则是浓重的东北喜剧味儿。节目在网络电台迅速获得了大量关注。
  截至目前,《波波有理》在喜马拉雅FM上已经俘获了8869万次的收听,每天新增粉丝3000人左右。
  只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李波从传统媒体走出来,在新媒体领域已经掀起了长江后浪。
  一档成功的脱口秀节目往往是幽默的语言形式和鲜明的主持人个性的结合体,《波波有理》还融入了女性视角的生活认知和社会洞察。能走红互联网,它还有多项特质。
  幽默化、标签化拉近距离
  在互联网时代,将脱口秀与段子结合,将产生“病毒式”的传播力。《波波有理》的三个主播自身就是段子手,而其背后还有一个全国的段子手联盟,除了自产自需外,还会给国内的一些语言类节目提供段子。而段子则是缓解严肃、释放压力的最好语言调剂品。
  《波波有理》有两种节目形式:波波神回复、糗事播报。前者是将在节目互动社群里的留言进行归纳整合,提取有代表性的,有喜剧塑造气质的留言,并进行打趣的回复,无关事实,不求真相,纯粹是“幽你一默”,最后制作成20分钟以内的回复集锦,录制成一期节目,更新在喜马拉雅FM电台和订阅号上;后者是将《波波有理》的节目团队成员贴上标签,编写成段子式的故事,贴近生活,融入屌丝气质。如经常被主播“黑”的强子,是一个找不到女朋友的,找到了也处不了多长时间就分手的宅男屌丝,天天都在相亲和追女孩子的事情上大费脑筋,这就是他身上的标签,也就是记忆点。坨坨在主播的口中就是一个长得不咋地,天天在减肥的漩涡中挣扎的女屌丝。加上主播天天挂在嘴上的隔壁邻居老王,王嫂,王美丽等,让听众在听节目的同时,也会产生不自觉的代入感,毕竟节目中提到的这些人,仿佛就在身边,他们遇到的事情,自己也遇到过。这就为《波波有理》的听众注入了强烈的标签符号,“得屌丝者得天下“。浓厚的草根特质,面向更广大的群体,这是《波波有理》得以逆袭的根基,使听众更有情感黏性。
  另外,主持人在节目中角色随意切换,感觉浑身是戏,光凭声音就能产生出各种形象:知性大姐姐、缠人小女孩、隔壁二愣子、垂涎小色狼、磕巴小口吃等。这些角色的呈现单凭主持人李波的一张嘴,加上声音和音色的调换演绎,生龙活虎。
  社会偏爱正能量
  在话题上,《波波有理》更多关注的是草根们在想什么,非常贴近当下百姓生活,尤其是年轻的90后一族,如2016年7月10日的话题——男人就该给女人花钱么、2016年8月10日的话题——女人心情不美丽怎么办,还有2016年9月5日的话题——你会喝酒么?等等不胜枚举。
  在主题的立意上,着重引导年轻人的生活。很多粉丝坦言,自己就是在生活的低迷期喜欢上了《波波有理》传递的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即使在节目中主持人也会无遮拦地曝粗口,说一些涉性涉黄的笑话,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会回到引人向善的方面,而且并无牵强之意。
  在2016年8月30日话题为“大学军训全攻略”节目的最后,主持人引导听众“军训就是一场让你刻骨铭心的恋爱,或许当时觉得苦,但是之后你一辈子都记得那段青春岁月,你一定会记得你是怎么晒黑的,而且还黑得那么均匀,结束后,还能像甜馨一样骄傲地大喊:人家白着呢!”让有军训经历的人的思绪瞬间拉回军训的时光中。
  弘扬正能量除了正面去弘扬,还有一种迂回方式,那就是讽刺,如2016年7月7日话题为“妈妈!如果我嫁给外国人你同意么?”的这期节目中,说到这样一节段子:“前两天看到这么个消息,有个老外,在北京马路上扶了一名摔倒的女子,被讹了1800块钱,我都乐坏了,太爽了,好解恨啊,400多年以来,首个强迫外国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第一个中国人啊!”内涵和信息量甚大,讽刺碰瓷的、讹人的不道德行为,听众在一笑而过之后,又略有所思。这也是节目诙谐搞笑之外,不落入低俗的漩涡。
  热点化爆点保持活力
  作为一档日播节目,《波波有理》不放松对于热点的追求,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里,寻求创作更多能引发心灵触动的内容,这也是该档节目一直具有活力的又一重要方面。
  《波波有理》会在高考来临之际推出高考的话题——对那些说“读书无用”的人我只能“呵呵”;奥运会开幕期间推出关于奥运的段子与话题讨论——到底该嫁给张继科还是宁泽涛呢;针对整容热推出“人造美肯定都比不上自然美”为主题的节目;另外对于微博以及微信各大订阅号热烈讨论的社会话题,《波波有理》也会涉猎,如吴亦凡事件、王宝强诉讼离婚事件、副镇长开顺风车事件等等,但不是如网上盲目的网友一样人云亦云,而是摆出自己的态度,支持谁,不支持谁,尊重谁,监督谁,都有明确的方向,对于舆论引导起到重要作用。单单在喜马拉雅FM上的节目单中就能看出,每期节目的送达率高达14万~39万之间。
  社群文化提供节目资源
  网络节目的一大法宝就是互动,强互动性意味着粉丝高粘度,《波波有理》与《金星秀》、《今晚80后脱口秀》这些传统电视台脱口秀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波波有理》的铁杆粉丝更多。《波波有理》搭建了互动区,比如微信上的“BOBO脱口秀”,以话题、段子等多种手段让粉丝参与到互动中,让互动发生在粉丝的社会化行为中。
  《波波有理》脱口秀的制作团队还在QQ兴趣部落中建立了一个粉丝互动群,群里有55000多位粉丝的关注。可能有人怀疑了,才5万多人,也不多啊,这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很稀松平常的数字。说得没错,对于动不动就点击量上百万的环境里,这点数字犯不上拿来得瑟。但这5万多人是铁杆粉,而且是《波波有理》节目不断更新的创意源泉,这5万多人在QQ兴趣部落中为节目提供段子、留言,这些粉丝是带有《波波有理》节目气质的群体,他们都习惯用幽默、无厘头、搞笑的方式来进行交流。他们在这个部落里留下了约4.5万个讨论话题,《波波有理》节目的主创团队只需将其中的留言进行整合,就能成为新一期的节目,而且粉丝们也有参与节目创作的热情和期待,正是互相需要的产物。
  《波波有理》创作团队还经常组织各种线上线下的活动,一百多个城市的粉丝团体会形成自发性活动参与进来。与粉丝的一次零距离互动,带来的往往是更忠实的铁杆粉。互联网还有一个著名理论:任何作品创作者,只需拥有上千名铁杆粉便能活得不错。
  粉丝的强粘度带来了经营的空间。扎根于喜马拉雅FM的《波波有理》,并不完全依附于这个平台,而是主动与自己搭建的平台互为推动,每期节目中都会介绍自己的公众号。“BOBO脱口秀”微信公众平台上线6个月,拥有忠实粉丝数量超过40万人,每月阅读互动超过800万人次。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会员体系,作为经营商的尝试,现价260元的会员卡短短时间之内销售了近5000张。这在众多网络节目免费获得的背景下,还有这么多人愿意付费来听一档节目实属不易。节目组也会不定期地为会员听众送带有主持人头像的抱枕、限量版耳机、盛典活动入场券等方式来回馈粉丝,另外创作团队在天猫商城开设自己的淘宝店,将带有节目元素的产品展示在店铺当中,如主持人的签名照、签名海报、主持人代言的护肤产品等,再次延伸了盈利链条。客户在店铺消费,就像是在熟人店里买东西一样,信任感更加强烈。
  节目组的宣传途径之间是互通的,微信公众号上会将更新在网络上的节目上传至每天的推送中,另外,配合微信推送的宣传方法,额外编辑2条图文并茂的软文,如段子集中营、听友留言区神回复等。使得听众接触到《波波有理》的途径多样化、便捷化,既能听,又能看,也能参与,还能买,这种多向的互动使节目运作的路子更宽,给听众的印象就是《波波有理》是与自己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
  盈利水到渠成
  《波波有理》创作团队更多的盈利空间依然来自广告,节目并不刻意去规避广告。事实上,受众不是不接受广告,而是不接受硬性植入的广告,要避免的是硬性灌输不尊重粉丝的感受,避免不重视产品质量而忽略受众体验。
  在《波波有理》中,广告与粉丝的勾连、互动无处不在,好的广告信息的释放,不但要让粉丝关注并记住,更多的是让粉丝参与进来,成为传播的亮点。
  在传统媒体的运作中,没有人敢想象,纯粹的广告信息也能成就一期好节目。《波波有理》经常会有一整期节目都是广告,但却能收获粉丝的芳心,就在于把广告做成了节目。除了广告内容化,内容幽默化,团队还要求自己去体验广告产品,发自内心喜欢的广告他们才会接,并将其做成好玩的节目。
  如在由“凯迪拉克特约播出”的一期节目中,主播抛出的当期的互动话题是“是开车好还是打车好呢?”这话题刚好和车契合,节目内容围绕打车、坐公交、赶火车等场景演绎出很多段子,以夸张搞笑的方式将节目生动呈现,提到了让座、抢座、绕行、偶遇等等小故事,因为是生活中经常碰到或听说过的,所以听众也有代入感。而赞助商家的产品融入段子中,如“坨坨去打车,司机让她坐后排,因为嫌弃坨坨太胖,怕前排安全带不够长,万一扣分就不好了,坨坨伤了心了,一回来就下定决心要自己贷款买一辆车,买了一辆凯迪拉克ATS-LMY16,无缝连接Ipone,这车导航老好了,上哪去动动嘴就好了,还能和导航唠嗑聊天,导航比导游好多了,它干不出导游让你干的那些事儿,手机没电了也没关系,车载无线充电,我最烦车里到处都是电线,整的跟盘丝洞似的。”类似这种由商家冠名或赞助的节目的点播收听达到130万以上,听众并不反感,留言区的留言都是一边倒的说“喜欢”、“太搞笑了”“波波太有才了”之类的。可见,同样的广告,呈现形式不同,受众的接受度也不一样,这一点在网络自制剧《奇葩说》中亦能窥见一斑,《奇葩说》每次开场都换着花样地位冠名商做广告,有趣有料,观众愿意买单。
  学习从模仿开始
  很多人看到主持人李波取得的成绩,不禁感叹她的才华、勇气、决心。她的确是励志的榜样,既然是榜样就是用来模仿和学习的。
近2年来,广播人越来越感觉到业绩下滑,纷纷改版,推出新节目,招聘新人。在这个电视不谈收视率,沦落到看开机率的时代,广播的命运令人堪忧。各地交通台还尚存一部分收听群体苦苦支撑,又不禁惴惴不安车联网的到来。
  古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行内也有句话“内容为王”或许还能提振我们的信心之外,我们还能积极做点什么:1、不依赖直播时段的品牌广告,引导广告主做冠名商;2、编辑、记者、主播每天更新知识,除了传递路况资讯、新闻爆料这些“干货”之外,还要做“与时俱进”的段子手,将广告信息融于节目,幽默化、标签化;3、做符合小屏幕阅览的微信推送,重视配图的作用,注重网络化表达;4、不气馁稍纵即逝的直播内容,留住精耕细作的小节目,拓宽传播渠道;5、积极接纳吸收可视化平台,打破广播固守“神秘”的禁锢,如开通YY直播、映客直播;5、无论是主持人的包装还是团队的包装,要想让听众粉丝为偶像买单,就要培育铁杆忠实粉丝,而互动以及及时回复是重要途径,让听众觉得主持人是近距离的,是有温度的。

(作者单位:金华电台交通94.2)

打印 关闭